的北伐是否促使蜀國滅亡?
有人說姜維的北伐是勞民傷财,屢敗不止,為亡國之禍首。
這實在是很不負責任的說法。
若無姜維苦心孤詣的北伐,強撐住危局,風雨飄搖的西蜀政權隻怕早就垮台了。
在戰亂時期,姜維既然是軍事統帥,出于政權利益考慮,不得不北伐,而打仗總是要消耗軍力錢糧的,這本是無可厚非的。
否則,要想不損民,就隻好向“和平主義者”谯周同志學習,投降萬歲!當然不可否認,頻繁的北伐的确是勞軍損民的,但蜀國的經濟情況還沒因此槽糕到要亡國的地步。
據王隐《蜀記》記載,蜀亡之時,尚有米四十餘萬斛,金銀各二千斤,錦绮彩絹各二十萬匹等等。
那麼蜀國滅亡的真正原因何在?偶認為,歸根結底還是由于國力的懸殊和政治的腐敗導緻了蜀漢最終的敗亡。
由費祎一手扶植起來的尚書令陳祗與黃皓、閻宇等人狼狽為奸,使朝政日衰,還妄圖謀奪姜維的兵權,逼姜維避禍于沓中,才使得司馬昭見有機可乘,大膽攻蜀。
至于蜀國最後一戰的責任也不應由姜維承擔,姜維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了,已有網友作文詳細論證過,不再贅述了。
或許又會有人跳出來批評姜維的政治能力太差,不能平衡國内矛盾。
(聯想到39中姜維的政治值竟然隻有66,55555~~光榮這幫曆史白癡,強烈抗議中~~)這又是不切實際的苛求了。
即便孔明在世時,有很多内部問題也是擺不平的。
(嘿嘿,屍骨未寒居然就有人跳出來想批鬥亮亮了,結果反誤了卿卿性命)更何況姜維一個降将身份,在蜀國毫無政治背景可言,本就才高遭忌,功高震主了,再要多幹預朝政的話,真是嫌命長了。
所以他有意回避國内錯綜複雜的政治鬥争,常統兵在外,不預朝政,以緻惡黨豎閹把持朝政。
當情況嚴重,他勸谏劉禅誅殺黃皓時,那昏君偏不肯聽。
以姜維之忠心又不可能學司馬廢了這昏君,那就隻能忍氣吞聲,屯田避禍了。
否則還能怎麼辦?兵臨城下之日,那位劉後主猶醉生夢死,寵信黃皓,置伯約表章于不顧,迷信鬼巫,修煉**大法,還真以為可以保國保命,飛升成仙呢。
另一個邪教份子谯周也蠢蠢欲動,仗着懂點天文,就開始妄言天數,蠱惑人心,鼓吹歪理邪說,宣揚投降大法,與劉大師一拍即合,投降成功!(lucy按:怎麼寫着寫着就開始惡搞了,大汗~~喂,表拿磚頭砸偶,偶改悔,趕快收場)
經偶這一分析,大家認為蜀亡究竟該怨誰呢?還請網上某些高才設身處地,推己度人地好好想想,不要妄議古人了,不分青紅皂白地一會攻擊這個是廢物,一會謾罵那個是白癡,結果三國就沒英雄了,青梅煮酒論狗熊,這樣很有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