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孔明五次北伐成敗分析

首頁
    午谷之謀盡管成功幾率極低,但未必一定不會成功。

    這時,就涉及到前面所提到的整個北伐的戰略目标問題。

     蜀漢國小兵微,對抗強大的魏國,隻能着眼魏軍兵力薄弱的雍涼二地,通過零敲碎打,逐漸蠶食,确立與魏國分庭抗禮之基,再經苦心經營,方能與魏國相抗衡。

    子午谷之謀直指魏國關中腹地,勢必引起雙方戰略決戰,這是孔明所不願看到的——很簡單,孔明不是一個普通将帥,而是蜀漢實際上的領導者,思考問題必須從全局加以考慮,孔明不是太過謹慎,不敢賭上一把,而是根本賭不起。

    上面所提及日本偷襲珍珠港,雖然在太平洋戰争早期具備了壓倒優勢,不可一世。

    然而被激怒的美國全部發揮的戰争潛力豈是倭寇可及,美國終于憑借強大的國家實力逐步扭轉敗局,浪湧珊瑚海、鏖戰中途島、血戰瓜島、力取塞班、聚戰艦于菲灣、擲核彈于日土,幾亡日祚。

     再說,第一次北伐,孔明确實做了大量工作,完成了堪稱經典的聲東擊西,一舉端掉三郡,關中響震。

    難道要他放棄這一近乎完美的計劃,投身于吉兇難蔔、全部依賴敵人反應的撞大運不成?——無異于與虎謀皮。

    不能因為孔明錯用馬谡導緻北伐失敗,就倒果為因,否定孔明的戰略計劃[五]。

     綜上,魏延子午谷之謀被孔明否定,并不值得如何惋惜。

    事實上這個計謀,本身或許根本就不存在,因為此記載為裴松之注引魏略,魏略是本啥水平的書,大家心裡都明白,關于吳蜀的記載多抄自道聽途說,明明是劉備三顧茅廬,愣是說成孔明自己主動去找劉備;阿鬥更是說成與劉備在徐州失散,後被人買下,方才父子團圓——此事與先主、孔明、趙雲傳之記載一一對照,隻能說是作者魚豢神遊天外、信口開河。

    故竊以為子午谷之謀,多有捕風捉影之成分,恐難為信史。

     三、兵出陳倉 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冬,孔明再次出兵,走陳倉道,圍攻魏國重鎮陳倉,魏名将郝昭率兵千餘據險抵抗,孔明攻打二十餘日,使用各種攻城器械,不能破城[18],此時大将張郃率本已南下荊州的關中諸軍星夜兼程來援[19],孔明亦糧盡,遂退兵,捎帶順手牽羊小賺了一筆——魏将王雙率兵追趕,結果被孔明斬殺。

     孔明此役,最為後人诟病,以至于連演義都杜撰了孔明破陳倉、吓死郝昭的情節替孔明遮羞。

    诟病理由有三:第一孔明此次北伐離上次相隔居然不到一年,蜀軍尚未從大好形勢下街亭兵敗的打擊中完全恢複,此時出兵,頗有窮兵黩武之嫌;第二孔明此次出兵,已在曹真算計之中[20],無法起到出奇制勝的效果;第三孔明圍攻陳倉城,面對千餘守軍,居然二十餘日圍攻不下,後因糧盡退兵,顯得頗為虎頭蛇尾。

     上述指責乍聽頗有道理,其實不然,因為顯然無法解答孔明此次用兵的三大疑點:一是此時曹真已派名将郝昭治陳倉,以蜀漢斥候的能力不難探知這點,為何孔明仍選擇此路進軍?為何不像第一次那樣再出疑兵,虛實并用?且陳倉道最為迂回,行軍耗時長久,易為魏軍細作探知,即使順利攻下陳倉,後來的運糧補給也勢必發生重大困難;二是孔明率數萬蜀軍,居然軍中隻攜帶一月糧草(攻打二十餘日加上張郃預計剩下的不到十日),橫看豎看,也不像打算長期作戰的樣子;三是面臨陳倉城屢攻不下的局面,孔明居然沒有采用傳統的全軍一擁而上、“蟻附”強攻的攻城方式——須知面對郝昭區區千餘守軍,這種方法顯然會有奇效——仍然悠哉遊哉的隻動用攻城器械開練[六]。

    以上觀之,孔明不像是出兵伐魏,倒像是率蜀軍來了次“自助陳倉攻城演練一月遊”。

     答案就在孔明出陳倉前夕給東吳胞兄諸葛瑾的《與兄瑾言治綏陽小谷書》中:“有綏陽小谷,雖山崖絕重,溪水縱橫,難用行軍。

    昔邏候往來,要道通入。

    今使前軍斫治此道,以向陳倉,足以扳連賊勢,使不得分兵東行者也。

    ”[21] 此時東吳正值陸遜借周鲂斷發假降,修理曹休之後[22],魏國大軍雲集江東準備複仇之時。

    故孔明此次應東吳請求,攻擊陳倉,牽制魏軍,因此出兵無需履險,亦無需再玩疑兵之計,選陳倉道迂回緩緩而行便是——說白了,他還生怕魏軍不知道自己進攻陳倉呢——由此便可解答上面三個疑問。

    此次北伐導緻大将張郃率本已南下荊州的關中諸軍回防,魏國亦有孔明出兵之疑慮,不敢大肆加兵東吳——孔明以一月軍糧加上部分攻城器械和士兵之微弱代價,保得東線平安,戰略上自是大赢家,從戰術上看也是圍魏救趙這一計策的絕妙運用,再次體現了孔明的軍事能力。

     至于此次出兵被曹真事先預料之事,倒也不奇。

    由于第一次北伐孔明走隴右出祁山,魏軍已嚴加防範,趙雲箕谷戰敗撤退時又燒毀赤崖棧道,褒斜道再被水淹,短期内無法使用,傥駱道過于艱險,子午谷計劃早被否決,且此道艱險不遜傥駱。

    此時孔明出兵,基本肯定要走陳倉道了。

    因此,曹真算中孔明出兵陳倉又能說明什麼?怕是稍具軍事頭腦的都會得出這個結論,怎麼到曹大将軍嘴裡就變成智算陳倉了[七]?總共就這麼幾條路,說難聽點,就算是白癡,一并堵上便罷。

    再說,真要是曹大将軍智算陳倉,怎麼才留給郝昭統共一千多人,郝昭和他老兄是有殺父之仇,還是奪妻之恨哪? 下面看看陳倉城,郝昭所築的陳倉新城,經考古發掘證明就在寶雞市東原鐵路涵洞上。

    地形十分險要,是突出的一塊高地,西、東、南三面都是陡峭的台壁,加上城牆足有五、六丈高,易守難攻。

    後漢書曾提到:“王國圍陳倉,自冬迄春,八十餘日,城堅守固,竟不能拔。

    賊觽疲敝,果自解去。

    ”按陳倉舊城在新城東二十裡,可以四面攻打的[23],然而卻足足堅守八十多天之久,面對的還是以強大戰鬥力而名聞天下的西涼軍。

    孔明攻打更為牢固的陳倉新城二十天不下,也算不上什麼恥辱。

     攻城不比野戰,南宋時蒙古蒙哥大汗攻打釣魚城殒命,晚明努爾哈赤攻打遼東堅城甯遠中炮歸天,國外也有亞曆山大攻西亞小城提爾十餘年不下之事,近鄰倭國亦有号稱毗沙門天的軍神上杉謙信數攻北條氏小田原城不下,武田勝賴攻下父親信玄都未能攻克的堅城高天神便得意忘形,立遭長條之敗,名門武田家一蹶不振。

    以此觀之,孔明雖攻陳倉不克,然并不足以言孔明用兵水平不行。

     綜上,孔明第二次北伐實際上是應東吳請求,出兵魏軍事要地,圍魏救趙,以減緩東吳的軍事壓力,從結果看确實大大減輕了東吳的軍事壓力,戰略結局堪稱完美。

    戰術角度上孔明也不吃虧,圍魏救趙之策用的爐火純青,付出微弱代價後,簡直把陳倉堅城當作了未來北伐攻城器械的實戰演練場,糧盡即退兵,潇灑從容,順手牽羊還帶走了一名魏将的腦袋——王雙敢帶兵追趕孔明,并被史書記錄下來,後來被後主诏書還專門提及,想來也不是寂寂無名之輩。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