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克定二郡與三路伐蜀
魏攻漢中和魏延西進羌中示意圖(同樣圖大,給地址)
http://www.ty518.com/ycf/ditu/images/dt33.jpg蜀漢建興七年(公元229年),孔明第三次北伐,這次戰鬥過程相對比較簡單,孔明先派遣将軍陳式攻打魏武都、陰平二郡,意圖通過小股部隊吸引魏邊軍出戰,聚而殲之。
魏雍州刺史郭淮率魏軍出,攻擊陳式,然後孔明自率軍出,郭淮嗅覺還算靈敏,在蜀軍完成包圍圈之前退兵,孔明雖然沒有實現殲敵的目标,但奪得魏國武都、陰平二郡,總算是個可以接受的戰果。
此戰後,後主下诏,恢複了孔明丞相的職位。
蜀漢建興八年(公元230)年秋,大約是被孔明連番北伐折騰得魏國雞飛狗跳,曹真終于雄起了一把,向魏明帝進谏伐蜀,當然曹大将軍深知孔明的軍事才能——上次祁山一役被孔明當猴耍的慘痛教訓殷鑒不遠,不敢托大,隻好建議魏國數路大軍并進,讨伐蜀漢。
魏明帝派出的是哪幾路大軍呢?三路主力軍團分别是:司馬懿由西城出兵,溯沔水,曹真由子午谷出兵,再加上張郃一路[24]——看看,差不多可以說是魏國當時能派出的全明星陣容了,魏國與東吳交兵,東吳何時曾獲此殊榮?加上從褒斜道、隴右武威進兵的其他諸軍(即郭淮、費曜等軍),可謂聲勢浩大,頗有“蜀漢不滅,何以家為”的氣勢,一時間,蜀漢黑雲壓城。
然而結果卻讓所有想看蜀漢好戲的人大跌眼鏡,孔明于城固、赤阪等要地嚴陣以待,曹真大軍卻走了三十多天愣是沒能走出子午谷,主力一路吭哧吭哧的牛喘前進,其他幾路顯然也唯曹大将軍馬首是瞻。
怎麼竟會出現如此局面?原來大軍前鋒夏侯霸(夏侯淵之子)走的倒是不慢,不過剛剛出谷,立足未穩,就被嚴陣以待的蜀軍奇襲,一頓暴扁,差點被打發去跟他死鬼老爸喝茶[25][八]。
前鋒兵敗,挫動鋒銳,結果是曹真大軍進退不得,隻好窩在谷裡,此時正好天降瓢潑大雨,十數萬大軍給憋在谷裡面美美洗了三十多天淋浴,不知曹大将軍當時心裡是何感想。
好在魏明帝曹睿厚道,下诏令全軍班師,曹大将軍恨恨而還,其他各路人馬也自是灰溜溜。
聲勢浩大的伐蜀軍事行動,就落了這麼個虎頭蛇尾的結局,想必蜀漢軍民在睡夢中都會偷偷笑醒。
此役還有一個插曲,孔明在漢中嚴陣以待的同時,還派遣大将魏延、吳懿西進羌中,深入涼州腹地,與魏後将軍費曜、雍州刺史郭淮大戰于陽溪,結果大破魏軍。
戰後論功,魏延進位前軍師征西大将軍,假節,封南鄭侯[26],吳懿進位左将軍,封高陽鄉侯[27]。
考慮到魏延是蜀漢大将,素有資曆、戰功,吳懿是蜀漢宿将,對手是魏國一後将軍、一雍州刺史,皆為魏國名将,再加上戰後蜀漢的論功行賞,可想而知此役戰鬥規模有多大[九]。
遺憾的是魏延後來成為叛将,三國志對于此戰記載語焉不詳,難以詳加考證,甚是可惜。
不過從此戰,也可看見孔明經營雍涼的戰略意圖。
面對魏大軍壓境的危機,孔明沉着應對,駐險要嚴陣以待,充分顯示了防守能力,又派魏延等襲擊魏涼州後方,互相呼應,終使魏軍無功而返,可謂運籌帷幄,決勝千裡。
五、二出祁山
孔明第四、五次北伐軍事路線示意圖:
蜀漢建興九年(公元231年)春,孔明第四次北伐,第二次兵出祁山,利用自己發明的省力運輸工具木牛運糧,以解決蜀軍運糧不濟的問題。
此次北伐,三國志.諸葛亮傳裡面記載極其簡略,寥寥數語而已[27]。
不過感謝史學家裴松之和習鑿齒,在裴注漢晉春秋之中,我們可以管窺這次戰役是何等的驚心動魄[28]。
孔明再次兵出祁山,此時曹真大約是去年淋浴洗的太多,加上伐蜀虎頭蛇尾實在窩心,結果一病不起、嗚乎哀哉。
魏明帝隻好令司馬懿率大軍(約三十萬[29])赴長安救火[30],節制張郃、郭淮、費曜等魏軍名将。
孔明親率主力奔上邽,破郭淮、費曜二将,将上邽熟麥盡數割去。
司馬第一次與孔明正面交兵,多有試探,隻是尾随孔明蜀軍,若即若離,卻不與交戰,結果被部将譏笑為“畏蜀如虎”,司馬聽聞此言,顯然心裡不大痛快,加上諸将紛紛請戰,自己又沒嘗過孔明的厲害,決定和諸葛村夫拼上一把。
于是于五月派大将張郃攻打蜀漢将領王平于南圍,自己親率大軍追擊孔明,結果孔明命大将魏延,将領高翔、吳班大破司馬,斬獲司馬軍隊甲首三千級,玄铠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31]。
司馬隻得歸營拒戰,堅守不出。
此戰又一次證明了孔明的軍事才能——司馬分兵二路,孔明則用南圍王平孤軍拖住張郃,集中兵力直取敵酋,打得司馬抱頭鼠竄。
司馬也算是領教了孔明的用兵,為日後縮頭不出、又稱贊孔明“天下奇才”埋下了伏筆。
六月孔明糧盡,後方李嚴運糧不濟,于是矯诏命孔明班師(事見李嚴傳),孔明遂退兵。
司馬命張郃追趕孔明,張郃明知王雙前車之鑒,但軍命難違,隻得硬着頭皮去追。
追至木門,中蜀軍埋伏,蜀軍萬箭齊發,一代名将就這麼成了蜂窩煤[32],倒便宜了司馬營中安坐。
孔明第四次北伐整個經過,單從本傳來看,實難窺全豹,隻有綜合裴注漢晉春秋、張郃傳、李嚴傳、後主傳等史料,方能明之。
上面孔明大敗司馬的記載雖出自漢晉春秋,孔明本傳并不載,然而考慮到陳壽為尊者諱的心态,加上魏末晉初司馬一家的高壓政治,本傳記載得如此簡略就不難理解了。
不過,三國志王平傳中卻如實記載了第四次北伐王平鎮守南圍,張郃來攻,但不能克的史實[33],順帶記載了司馬當時攻打孔明的史實——盡管未記載戰況和結果。
其他諸傳又記載了張郃喪于追趕孔明退兵一役,兩戰之間的空白,用漢晉春秋孔明大敗司馬的史料填補,恰恰天衣無縫。
何況漢晉春秋的作者習鑿齒是晉臣,沒什麼史料證明他和孔明是親戚,也沒有司馬懿得罪他的曆史記錄,顯然他沒必要造司馬懿的謠——更何況司馬懿貴為晉朝宣帝,習鑿齒莫非是吃了熊心豹子膽?居然敢造本朝祖宗的謠,不想要腦袋了不成?一來無故造謠不合史德,二來在司馬氏的高壓政治下,嵇康寫了封《與山巨源絕交書》就被司馬昭喀嚓了,阮籍不敢得罪司馬昭,隻能狂飲至酩酊大醉,通過摧殘自己來躲開司馬昭通婚的請求。
習鑿齒怕是有天大膽量,也不敢無中生有,能如實記載已是難能可貴,再說上述記載與其他三國兩晉史料對比,并無任何沖突之處,當為信史。
附論:晉書《宣帝紀》記載司馬大敗諸葛,“俘斬萬計”一事證僞唐朝官修二十四史之一的晉書,在司馬懿的本紀《宣帝紀》中記載了孔明第四次北伐,退兵時魏軍追趕,大破孔明,俘斬萬計一事[34]。
(注意,此處記載的數目是“萬計”而非“萬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