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之間,很早就是西北著名的騾馬交易市場。
秦漢三國時期的隴右,氣候濕潤,水草串盛,很适宜于種植業和飼養業的發展,是軍需民食的戰略要地。
因此,諸葛亮選擇了“利糧道以戰則利”的隴山道,運用平取隴右蠶食雍涼,逐步滅魏的戰略決策是正确的。
他在緊盯祁山的同時,就想着固守街亭。
對街亭的戰略地位有明确的認識和充分的估價。
諸葛亮堅持“吾從隴右取平坦大路,依法進兵,何憂不勝!”正是看重了祁山、天水、街亭等戰略要地和西和諸戎、擴軍備戰的優越條件。
諸葛亮認為。
街亭雖小多于系甚重。
倘街亭有失,吾大軍休矣!”“魏軍出關,必取街亭,斷吾咽喉之路”。
“街亭是吾根本”。
二、諸葛亮對街亭之戰的部署
建興六年(228)春,諸葛亮假以出兵進攻模樣,揚言出斜谷攻眉(今陝西眉縣),并派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果然中計。
諸葛亮親率六萬大軍西出漢中,迅速攻占祁山,首次上隴北伐。
蜀軍“戎陣整齊,賞罰肅而号令明,南安、安定、天水三郡叛魏應亮夕關中響震”。
當時,曹魏與東吳正連年交戰,魏的西方兵力空虛。
自劉備去世後,魏明帝大興土木,營造宮殿,疏于對蜀漢的防範。
“而卒聞亮出,朝野恐懼,隴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時應亮”。
曹魏朝臣一時也拿不出退兵之計。
西駕長安的魏明帝,一面派右将軍張督步騎五萬,自長安西進,以拒蜀軍。
一面派大将軍曹真守陳倉(今陝西寶雞縣南),以拒箕谷之蜀軍。
坐陣西城(今甘肅西和縣北)的諸葛亮。
得知張合前來拒戰,重新部署了作戰計劃。
諸葛亮“違衆拔稷”,派參軍馬谡督諸軍在前夕首先固守街亭。
行事謹慎,思慮周詳的諸葛亮為了對這場至關全局的街亭之戰部署得萬無一失,又派将軍高詳為其翼,屯兵列柳城.派裨将軍王平、督将軍李盛、黃襲、張休等皆随馬謾疾赴街亭,以拒魏軍。
兵赴街亭,不料馬谡既不按照諸葛亮的部署行事夕又不聽副将王平的勸告,“依阻南山,不下拒城”。
王平數谏無效,不得以領千人屯兵于街亭之後,以防街亭危急,引兵營救。
張合得知馬谡舍水上山,不下拒城,疾驅大軍,包圍南山,絕其汲道。
魏軍加緊攻山廠蜀軍久困渴乏出戰接連失利,馬谡料難固守,突圍而逃,衆皆星散。
王平正欲相救,卻遏張鐘迎面殺來,王平力窮勢孤,鳴鼓自守,張疑有伏兵,不敢進逼。
王平徐徐收合諸營潰兵撤退。
同時,固守列柳城的高詳也被魏将郭淮所破。
諸葛亮得知街亭失守夕進無所拒夕難以在隴右長駐,不得已遷西縣千餘戶退還漢中。
“街亭一役”,蜀軍主力潰敗。
用諸葛亮的話說:“時師出無成,傷缺而反者衆,三郡歸降而不能有。
姜維夕天水之匹夫耳,獲之則于魏何損。
拔西縣千家爹不補街亭所喪”。
說明在當時什麼也比不上街亭失守之重要。
同時也說明街亭所處的位置的确是一個四通八達夕進能夠攻,退可以守的戰略要地。
街亭成了蜀魏雙方拼命争奪的焦點。
三、諸葛亮對固守街亭的失誤
運籌多年的北伐,一出師就先聲奪人。
在三郡應亮,關中響震,曹魏“朝臣未知計之所出”的大好形勢下,諸葛亮沒有忘記要把困守街亭放在重要位置的戰略構想。
當時,蜀軍在祁山、鹵城、西城一帶心天水關仍被中郎将姜維鎮守上圭城城門緊閉,被秦州刺使郭淮和棄冀城(天水郡渤兩速的天永太守馬遵固守)不拿下這些戰略要沖,蜀軍麓不能放膽東進。
在蜀軍東進受阻的情況下,守住街亭尤為重要。
因為蜀魏兩軍争占的鋒線已是關隴大道,街亭位于關隴大道的要沖,誰控制了這條大道,誰就在軍事上占了優勢與主動權。
從祁山發兵到街亭,路途迂遠,行進艱難,既要爬山涉水,又要沿途作戰,即使日夜兼行,到達街亭也需三四天。
但是為了扼阻魏軍翻越隴山進入隴右,反攻蜀軍,此時此刻諸葛亮把固守街亭看得十分重要。
街亭一定要守住,派誰承擔此任最為合适呢?一生唯謹慎”的諸葛亮,就是在這個關鍵時刻的關鍵人選上沒有聽取衆臣的意見,選派了“好論軍機,言過其實的馬谡承擔了此一重任。
兵赴街亭,馬谡“違亮節度,舉動失宜”,使街亭失守,導緻了第一次北伐失敗,留下了千古遺憾。
根據當時的戰況,首先派兵固守街亭的決策是正确的。
然而夕所派的戰将一定是能夠戰敗張鐘,或者能夠抵擋住魏軍的将軍。
待蜀軍攻下了上卦,進而合兵迎戰張舍。
街亭守住了,進可直趨關中,威逼長安霧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