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張慶善:讀者如果這樣說,那就是對紅學的研究狀況不了解。
關于《紅樓夢》的作者問題,後四十回和前八十回的問題确實有争論,大部分學者的觀點還是比較一緻的,認為《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後四十回不是他寫的。
當然也有不一樣的說法,這都是正常的學術讨論。
但需要說的是研究者說出任何一個觀點的時候,都是拿出了材料才能出來發表自己的觀點的。
現在我們說《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是因為我們可以通過脂批、文獻記載包括《紅樓夢》本身的交代等許多材料來證論的。
并不是像劉心武先生那樣虛構,完全找不到資料證明。
當然,這些問題現在都還可以深入讨論,你也可以提出不同的觀點,但你的觀點至少要有材料支持和證明,不能是完全想象和虛構。
如果讀者就拿現在一些有争論的問題來反證劉心武的做法是正确的,那是不對的。
評劉心武回應:“用‘職務’反駁蔡義江存在誤解”
新京報:前不久劉心武也發表了一篇自己對目前一些批評的回應,這個回應你看到了嗎?
張慶善:劉心武先生說蔡義江先生在接受采訪的時候,記者寫了蔡先生是兩屆政協委員等職務,說這就是一種不平等的做法,說《紅樓夢》研究跟這些沒有關系。
其實我認為劉心武先生出現了誤解,接受記者采訪,這個人是什麼身份,肯定要寫明的嘛。
比如你采訪我,也會說我是中國紅樓夢學會會長等等,這是一種很正常的做法,并沒有劉心武說的那種意思。
劉心武先生應該回應的是,蔡先生哪一點批評錯了,你可以指出來。
而在我看來,劉先生首先應該告訴人們廢太子的女兒有什麼根據,這才是負責任的态度。
劉心武說我們要尊重他的觀點,要有寬容心懷,說要尊重他說話的權利。
這是當然應該的,誰也沒有不讓他發言。
但不能用“寬容”來代替學術批評。
讨論學術問題時,我認為還是要堅持原則,不能說我要尊重你,就不能批評你,就不能指出你的錯誤觀點。
梁啟超說:“所見不合,則相辯诘,雖弟子駁難本師,亦所不避,受之者從不以為忤”。
思紅學“普及”熱:“讀者偏愛‘揭秘’,紅學家要負責任”
新京報:現在有網絡做了一個調查,這個調查證明了很多讀者都是支持劉心武的,而且劉心武的書也很受關注。
張慶善:我不知道這個網上調查能覆蓋多少人,但我接觸的人沒有支持他的觀點的。
也有讀者寫信到我們這裡說不支持他這種說法。
我們要明白一個問題,不能把很多人支持他作為他是否正确的判斷标準。
其實這個現象是值得研究的。
為什麼《紅樓夢》談思想,談文化,談藝術性讀者就不感興趣,而“揭秘”、“探佚”讀者就感興趣?前幾年,霍國玲的“解密紅樓夢”也影響很大,她說《紅樓夢》講的就是曹雪芹和他的情人聯合把雍正給殺了。
她到北大去講座,北大的學生也很歡迎。
我的一個朋友是北大的教授,他很悲哀地說他這個老師不稱職,為什麼學生連這點判斷力都沒有,要去相信這種沒有根據的東西。
其實就是因為《紅樓夢》太有魅力了,每個讀者在這其中都能看到不一樣的東西,都會去做一些解讀,但這個解讀是很個人的,這并不是做學問。
新京報:你剛才說那個北大老師說自己是個不稱職的老師,說自己有責任。
那麼現在紅學家說劉心武的東西不正确,但讀者卻很喜歡,紅學家是不是應該也負責任呢?
張慶善:要這樣講的話,紅學家确實有責任。
我們應該要注重普及,把紅學研究的曆史、現狀,以及基本的紅學常識傳遞給讀者,讓大家知道這些基本的知識。
并且要用正确的方法來引導讀者,但這隻是一個方面。
人家要去對這些東西感興趣,你也沒有辦法。
為什麼這些探秘的東西有這麼大的魅力,我也沒搞清楚。
(記者:甘丹)
來源:《新京報》(2005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