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劉心武再次回應批評稱将堅持研究

首頁
    夢》本身的文本。

    比如我發現了太虛幻境四個仙姑名字的秘密,這四個名字影射了書中跟賈寶玉一生有重要關系的四個女子。

    我特别注重文本細讀,我的大量證據是《紅樓夢》文本自身。

    我對有的‘過場戲’和細節描寫乃至遣辭造句的探究上所形成的探佚收獲,不少是以前專家從來沒有注意過的。

    當然,我隻是一家之言,講出來無非是與願意聽的人分享自己的心得而已。

    ”劉心武說他研究紅樓夢隻是個人興趣,從事《紅樓夢》的文本研究也是希望從中得到一些啟發,以對自己的小說創作有幫助。

    他認為,對小說的研究很難說誰對誰錯,對《紅樓夢》的研究,有待于新材料的發現。

    到目前為止,研究者的分歧都是從對已有資料的不同理解上派生出來的。

    “我覺得,各人研究各人的,各人正面發表自己的研究心得,比批評别人,讓别人‘止步’‘認錯’,更能體現出‘百花齊放,百家争鳴’的真谛。

    一個時期,可能對某種觀點、某種研究路數認同的人多一點,但過些時候,可能另外的觀點、研究路數認同的人又多一點,這都很正常,讓時間去檢驗吧。

    ”劉心武說,“不是說我現在得到很多人支持,我就一定是對的,也不是說我現在遭到一些反诘和某些專家的嚴詞批評,就說明我沒有道理。

    先允許我說話,允許我存在,我就很高興了。

    支持與反對,喜歡與厭惡,批評與維護,贊揚與嘲諷,我都承受。

    ” 為2006年《當代》撰寫“紅樓心語” “有的人說我不直面批評。

    我怎麼不直面批評?我現在跟集郵一樣,盡量搜集所有關于我的《揭秘》講座和書的各方面反應,當然包括批評我的意見。

    我會在以後慢慢地來看這些豐富的資料。

    ”劉心武告訴記者,他現在搜集的反應來自三個方面,一是平面媒體的報道和文章,二是網絡上的言論,三是電視台和出版社轉來的讀者來信,數量很大,而且這些天層出不窮,有的聽說了,卻一時難以找到。

     他說他會在忙完别的一些事情以後,找個時間來慢慢消化這些東西,所以他不可能那麼快對一些批評做出回應。

     “另一方面,我覺得沒有一一回應的必要。

    我不想争論,也不喜歡有些媒體報導标題什麼劉心武VS誰誰,或者PK誰誰。

    我會一一了解各方面的反應,對于批評意見,我想回應就回應一下,不想回應也可以不回應,但是我會參考各方面意見,以助于下一步的研究。

     《當代》雜志已經約我在2006年包下他們的‘直言’專欄,我将為他們寫6篇‘紅樓心語’,每篇1萬多字,第一篇已經交稿,關注我的各方人士可以從中看到我研紅的新腳印。

    “(記者:甘丹) 來源:《新京報》(2005年11月24日)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