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蔡義江:劉心武的研究熱鬧不了多久

首頁
    的過程是有邏輯性的,一環扣一環,聽起來挺有意思,您認為有道理呢? 蔡:如果《紅樓夢》裡充滿了劉心武所說的“謎”,一個人能奇思妙想到這種程度,那麼曹雪芹就變成曆史上著名的遊戲制造專家,而不是文學家了。

    因為文學家第一要考慮的是這個人物怎麼寫才能活起來。

    如果《紅樓夢》的創作像他講的這樣是為了暗藏機關來影射什麼,這部文學作品的價值就太令人懷疑了。

     前兩天我剛剛主持了張書才先生的一個講座,他專門研究雍正、乾隆時期檔案的,他認為劉心武對清史的很多認識都是自相矛盾、違反常識的,從年齡來說,他說秦可卿生于康熙51年10月,死于20歲那年,死因是由于賈元春告發其身份。

    而後又說賈元春告發之時,正是乾隆登基的期間,這是不可能的事,因為第二年她理應為先皇帝守孝,根本不可能省親。

    據劉心武所說,元春比秦可卿要大六七歲,起初元春分給廢太子處做宮女,後來廢太子之子把元春重新分配給乾隆。

    但一個廢太子的宮女如何能分給乾隆當妃子呢?他用違反常識的事情作為證據能得到什麼結論就可想而知了。

     新索隐派不久就會銷聲匿迹 記:劉心武的書和講座都吸引了很多人,這說明了什麼問題? 蔡:很多人因為沒有時間讀《紅樓夢》,但是看了他的書滿足了自己的獵奇心理,他們不需要像專家那樣去嚴肅地治學問,管他正确不正确,隻要讀起來有興趣就好。

    不過,炒得熱并不能說明學術成果高明,以索隐的方法研究《紅樓夢》,在紅學史上并非僅劉心武而已,不過劉是新索隐派,他們每一次出現都會引起一些轟動和争議,但不久就會銷聲匿迹。

     記:索隐和實證是紅學研究的兩個不同方法,前者是不是更富想象力一些? 蔡:“索隐”是指根據小說的情節發現隐藏在裡面的曆史事實。

    新索隐派和老索隐派方法一樣,也是猜謎,老索隐派是把小說裡的事和曆史上的事牽強附會地對應起來,但是那些影射确有其事。

    不過新索隐派影射的對象又是虛構的,最早的新索隐派是寫《紅樓解夢》的霍國林,他認為曹雪芹的情人被雍正占為妃子後和曹合謀殺死了雍正,今天聽起來很荒謬,可是他在北大講的時候同學們聽得如癡如醉,和劉心武的情況有點相仿。

    後來他們搞古典文學的老師不好意思地講,同學們雖然都愛好文學,但對清史了解太少了。

    所以,不是我們這些人守舊,接受不了新觀點,是這樣的觀點太荒謬了。

     記:您預計劉心武的秦學能熱鬧多少時候? 蔡:這個不好估計,但結果肯定是和霍國林一樣。

    如果寫《紅樓夢》研究曆史的話也不會提到他,因為他的東西沒有任何證明,純屬戲說。

     目前亂讀紅樓現象比較嚴重 記:其實一部分紅學家也在做猜謎工作,隻不過他們沒有劉心武這麼有名,但也在走着他的路子。

    蔡:對。

    現在亂讀紅樓的現象比較嚴重,像霍國林、劉心武的東西可讀,但不是正确的讀法,還有很多為了評職稱、出成果、跟風賺錢出版的東西既不可讀也不正确。

    所以,你在看《紅樓夢》前不要看紅學方面的書,讀完原著如果想進一步研究,可以看和曹雪芹有直接關系的材料,比如敦誠的詩,與曹家有關的幾個檔案,形成自己的心得,慢慢地再參考别人的看法。

    如果自己沒有看法,讀了這家信這家,讀了那家就信那家,是最沒有資格研究《紅樓夢》的。

     記:其實公衆很想看到紅學家給他們提供既可讀又科學的讀物。

     蔡:我在為這樣的事努力。

    教育部要在三個省試點語文選修課,我負責編“《紅樓夢》選讀”的學生課本和教師用書,給中學生閱讀,必須特别有責任心,為此我花了四年的時間把十幾個版本的《紅樓夢》對照,一字一句進行了修訂,這是讀書的基礎,如果後人看到的不是曹雪芹自己原來寫的,而是後人改過的,就誤人子弟了。

    原文大約80萬字,加上注釋有100多萬字。

    對中學生講《紅樓夢》,不能把争議拿出去,我盡量做到科學、有依據。

     記:如果中學生也是熱捧劉心武的讀者,他們不喜歡您的說法怎麼辦? 蔡:那就看教師的引導了,況且我的書裡沒有談秦可卿的文章。

    (記者:田小滿) 來源:《北京晨報》(2005年11月27日)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