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局面的出現,到底是怎麼回事?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林平之逃走以後結果又怎樣?他能夠在将來練就武功,報仇雪恨嗎?——這一些懸念促使讀者迫不及待地要讀下去,想了解事情的究竟。
而在故事展開的過程中,原有的懸念尚未完全解開,小說作者又制造和安排了一連串新的懸念:大名鼎鼎的衡山派高手劉正風金盆洗手,想擺脫江湖上的是非,卻受到嵩山派等五嶽劍派的堅決阻攔,甚至劉正風全家都會被殺,這到底因為什麼?華山派大弟子令狐沖救了遇難的小尼姑,自己身受重傷,幾乎性命不保,為什麼還有人要中傷他?等等。
這樣一環緊扣一環,使讀者不得不緊張地讀下去。
所以,善于設置懸念,是金庸小說在情節上的一大特點。
有的作品直到結束,懸念還保留着。
有讀者問金庸:“《雪山飛狐》中胡斐那一刀究竟砍下去沒有?”金庸笑笑說:“連我自己也不知道。
”
金庸似乎還特别善于通過突然轉折來提出懸念。
《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謝遜等曆盡艱險,好不容易從海外乘船将歸,一夜之間情況忽然變化:
屠龍刀、倚天劍突然不見,趙敏與波斯船亦已亡散,張無忌、謝遜都變得虛弱無力。
這是情節上突如其來的一次重大轉折。
究竟是誰盜去了屠龍刀、倚天劍?這件事跟趙敏或者波斯船究竟有些什麼關系?張無忌、謝遜又怎麼會變得虛弱無力的?從此,小說進入了撲朔迷離的偵探破案的境界,令人欲罷而不能。
金庸作品中的懸念,有時是以“謎”的方式存在的。
謎,其實也屬懸念,隻是有時已經明朗有時未被挑明或未被讀者意識到罷了。
金庸小說中的謎往往是多重的:有暗有明,有大有小,相互結合,環環相套。
以《俠客行》為例,就是大謎中套着小謎。
俠客島石壁上那首《俠客行》詩和《太玄經》圖譜中包含着一套絕頂武功,無人能夠破譯,這是大謎。
這個謎又産生一個副謎:由于俠客島主每年都要派人懲惡勸善,幾年一次請各幫派的幫主到島上喝臘八粥,去的人都是有去無回,因而在武林各幫派中引起恐慌,誰都害怕當幫主丢了性命,長樂幫就在這種情況下莫名其妙的搶了個小乞丐出身的人物來當幫主。
再下面還套着一個謎:長樂幫為什麼要搶這小乞丐來當幫主呢?
原來他長得和以前失蹤的那個幫主石中玉非常相像。
這石中玉原本是個花花公子,他被人捧做幫主以後,正好得其所哉,獵取女色。
他在失蹤前已經闖下很多禍亂,其惡果就讓和他面貌十分相像的小乞丐出身的人物來承擔了,弄出許多尴尬的事。
而這小乞丐又有自己的身世之謎,這謎慢慢牽出石清、闵柔夫婦年輕時的三角戀愛矛盾,白自在、史婆婆夫婦的愛情矛盾,等等。
情節如此複雜,可又層層剝筍似的,組織得十分緊湊、嚴整。
直到結尾,采取的是半開放的結局:由于小乞丐養母梅芳姑的自殺,謎底已經清楚,但作者并未站出來點破。
《天龍八部》的情節構成方法相似而又有不同。
這裡三位主人公,就有三個身世之謎。
它們是三個環,互相構成三個連環套。
段譽的父親段正淳到處留情,以緻段譽接連碰到幾個喜歡的姑娘後來發現卻都是他的妹妹,這是一個大謎。
其中又包容着一些小謎,像段正淳妻子刀白鳳為了報複丈夫,怨憤中與段延慶發生關系,這就解答了段譽的身世之謎。
喬峰的身世之謎及其帶來的悲劇結局,最為動人,包含着宋遼矛盾尖銳時期的許多社會内容。
它是通過段譽與喬峰的結拜,段譽的異母妹阿朱、阿紫與喬峰的關系,特别是通過段正淳與馬夫人康敏的關系,而和前一個大謎套聯在一起的,它本身又包含着阿朱、阿紫等若幹較小的謎。
第三個大謎虛竹的身世又是通過其結拜兄長喬峰之謎逐漸解開而得到揭示的,所謂“無惡不作”的葉二娘的變态性格以及虛竹何以生下來就是和尚這時才得到交代;它又包聯着天山童姥、西夏國公主等幾個小謎。
這樣,全書最初看起來似乎有點散的結構,到後來認真回顧就覺得相當緊湊,而且确實體現出比較深廣豐富的思想内涵,真所謂“有情皆孽,無人不冤”(4)。
一部小說而能具有如此複雜的情節結構,這也許真是隻有金庸才能實現的出色創造,是其他武俠小說家所難以做到的。
三曰虛虛實實,撲朔迷離
這也是金庸情節設置上的一個秘密,可以收到特殊的心理效果。
《笑傲江湖》中,令狐沖最後和任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