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論金庸小說的影劇式技巧

首頁
    力,實足驚人。

    ..車中的美婦卻已跨出車來,向那大漢瞧也不瞧,昂然走進廳去。

    田歸農..全身被雨淋得濕透,卻似絲毫不覺,目光呆滞,失魂落魄一般。

    (6) 整段沒有一句對白,三個當事人各自的心态卻已躍然紙上,使讀者清楚地意識到他們之間的矛盾和關系,極有電影的特點。

     再看《神雕俠侶》寫楊過先是要求與陸無雙、程英結拜成為兄妹,後來又留言和她們告别的情景:一日早晨,陸無雙與程英煮了早餐,等了良久,不見楊過到來,二人到他歇宿的山洞去看時,隻見地下泥沙上劃着幾個大字: “暫且作别,當圖後會。

    兄妹之情,皎如日月。

    ”陸無雙一怔,道:“他.. 他終于去了。

    ” 發足奔到山巅,四下遙望,程英随後跟至。

    兩人極目遠眺,惟見雲山茫茫,哪有楊過的人影?陸無雙心中大痛,哽咽道:“你說他.. 他到哪裡去啦?咱們日後..日後還能再見到他麼?” 程英道:“三妹,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複如斯。

    你又何必煩惱?”她話雖如此說,卻也忍不住流下淚來。

    (7)這裡幾個電影式畫面(人去洞空,茫茫遠山,白雲聚散),就營造出了意境,啟人深思。

    一般作家寫臨别留言,一封短信足矣,金庸卻别緻地讓楊過在地下劃出大字,用鏡頭顯示給觀衆,這就見出電影編劇家的功力,于主人公性格又甚切合。

     金庸不僅用具象性很強的電影語言來刻畫人物、烘托氣氛、表現心理、營造意境,而且經常用組合得極好的成套鏡頭(包括遠景、中景、近景、特寫以及長短鏡頭的搭配)來描寫相當宏大、複雜的場面。

    金庸的一枝筆,就是一部甚至多部攝像機,對準着各種不同的場景,調整着各種不同的距離和角度,變換着各種不同的拍攝手法,使小說中複雜場面的描寫顯得層次井然,而又毫不單調。

     例如,《倚天屠龍記》第十章寫武當七俠為對付少林派和其他各路群豪,在紫霄宮内堂商量擺設“真武七截陣”,決定讓張翠山妻子殷素素代替癱瘓在床的俞岱岩。

    這時小說作者通過不同人物的言語動作,将鏡頭分别給了宋遠橋、莫聲谷、俞蓮舟、殷梨亭、張翠山諸人。

    随後,由于要請俞岱岩向殷素素講授方位、步法,鏡頭移向了俞岱岩的卧室,談話間便出現殷素素和俞岱岩的幾個特寫。

    當殷素素開口說話時,俞岱岩一下子從聲音上辨認出她很像十年前發針暗算自己的人,“臉上肌肉猛地抽動,雙目直視,凝神思索”,“眼色中透出異樣光芒,又是痛苦,又是怨恨,顯是記起了一件畢生的恨事。

    ” 而殷素素,“她也是神色大變,臉上盡是恐懼和憂慮之色”。

    事情真相攤開以後,原先蒙在鼓裡的張翠山深受刺激,痛苦之極,“目光中如要噴出火來” (亦為臉部表情的特寫),卻又不忍動手殺妻,“突然大叫一聲,奔出房去”。

     這時小說作者實際将鏡頭搖前,跟着張翠山來到大廳,讓讀者看到他“向張三豐跪倒在地”,交代後事,壯烈地謝罪自殺。

    随即又是童年張無忌發出的“爹爹,爹爹”的畫外音以及張三豐到窗外接進無忌的動作。

    後來,殷素素叮囑張無忌要記住廳上群豪、為父報仇時,既有對他們母子二人的近鏡頭,又有通過張無忌目光而對廳上衆人神情的掃描。

    小說這一長段精彩的文字描寫,其實也是一大節分鏡頭腳本。

     再如《連城訣》第七章寫血刀老祖與南四奇“落花流水”的一系列厮殺,正面呈現的第一個鏡頭是通過狄雲眼睛看到的遠景: 凝目向峭壁上望去,隻見血刀僧和劉乘風已鬥上了一座懸崖。

    崖石從山壁上凸了出來,憑虛臨空,離地少說也有七八十丈,遙見飛冰濺雪,從崖上飄落,足見兩人劇鬥之烈,料想隻要誰腳下一滑,摔将下來,任你武功再高,也非粉身碎骨不可。

    狄雲擡頭上望,覺得那二人的身子也小了許多。

    兩人衣袖飄舞,便如兩位神仙在雲霧中飛騰一般。

    天空中兩頭兀鷹在盤旋飛舞,相較之下,下面相鬥的兩人身法可快得多了。

     借崖下狄雲仰視角度來寫,又信筆拈來“天空中兩頭兀鷹”,襯出崖上拼鬥者武功之高妙和處境之兇險。

    看他輕飄飄寫來,實乃極高明之筆法。

    接着第二個鏡頭,又通過花鐵杆眼睛來寫,角度稍有變換: 花鐵杆正要去殺狄雲,忽聽得铮铮铮铮四聲,懸崖上傳來金鐵交鳴之聲,擡頭一望,但見血刀僧和劉乘風刀劍相交,兩人動也不動,便如突然被冰雪凍僵了一般。

    知道兩人鬥到酣處,已迫得以内力相拼,尋思:“這血刀惡僧如此兇猛,劉賢弟未必能占上風,我不上前夾擊,更待何時?..”當即轉身,徑向峭壁背後飛奔而去。

     再下面,鏡頭向前推移,逐漸由遠景轉成近景:花鐵杆見兩人頭頂白氣蒸騰,内力已發揮到了極緻。

    他悄悄走到了血刀僧身後,舉起鋼槍,力貫雙臂,槍尖上寒光閃動,勢挾勁風,向他背心疾刺。

     在血刀老祖突然驚覺而跳崖的情況下,花鐵杆誤刺劉乘風便不可避免,它成為意外地驚險而又可悲的特寫鏡頭:花鐵杆這一槍決意緻血刀僧于死地,一招中平槍“四夷賓服”,勁力威猛已極,哪想得到血刀僧竟會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堕崖。

    隻聽得波的一聲輕響,槍尖刺入了劉乘風胸口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