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金庸武學地圖》之書(1)

首頁
    金大俠小說中以書法為武功,當數張三豐所創的這一路“武林至尊,寶刀屠龍”境界最高。

     《倚天屠龍記》中,這路書法武功,從由來到實戰,講解得十分清楚。

     張三豐文武全才,不僅武學上是一派大宗師,其文才書法都有很深的造詣。

     張三豐寫了24個字:“武林至尊,寶刀屠龍。

    号令天下,莫敢不從。

    倚天不出,誰與争鋒?”這24個字中,不僅包含一套上佳的書法,而且包含了一套極高明的劍法。

     這24個字,共有215筆劃,因此這路劍法也有215招。

     張三豐初時寫了一遍又是一遍,那24個字翻來覆去地書寫,筆畫越來越長,手勢卻越來越慢,到後來縱橫開阖,宛如施展拳腳一般。

    每一字包含數招,便有數般變化。

    “龍”字和“鋒”字筆畫甚多,“刀”字和“下”字筆畫甚少,但筆畫多的不覺其繁,筆畫少的不見其陋,其縮也凝重,似尺蠖之屈;其縱也險勁,如狡兔之脫,淋漓酣暢,雄渾剛健,俊逸處如風飄,如雪舞。

    厚重處如虎蹲,如象步。

    這24個字中共有兩個“不”字,兩個“天”字,但兩字寫來形同而意不同,氣似而神不似,變化之妙,又是另具一功。

    這一套拳法,張三豐一遍又一遍地演示,足足打了兩個多時辰,待到月湧中天,他長嘯一聲,右掌直劃下來,當真是星劍光芒,如矢應機,這一直乃是“鋒”字的最後一筆。

     張翠山的拿手兵器是銀鈎和判官筆,與張三豐所創武學正好相配。

     張三豐第一次向張翠山演示和傳授這一套書法武功時,張翠山修為未到,尚不能深切體會到其中博大精深之處。

    後來,張翠山多經磨難,終于能和張三豐心意相通,情緻合一,體會到那種遭喪亂而悲憤,以遇荼毒而拂郁的奇特心境,将張三豐這套書法武功領會得相當透徹。

     張翠山初試此技,将少林寺僧打得一敗塗地;在王盤山上,這套書法更是發揮了作用。

    張翠山自知武功不是謝遜的對手,因此主動和謝遜比試書法武功,書中道: 這套書法,其意境、其實效,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都可推為“武林至尊”。

     “武林至尊”以至“誰與争鋒”這24個字,乃張三豐意到神會、反複推敲而創出了全套筆意,一橫一直、一點一挑,淨是融會着最精妙的武功。

    如果張三豐本人事先未曾有過這一夜苦思,則既無當時心境,又乏凝神苦思的餘裕,要像張翠山那樣蓦地在石壁上寫24個字,也決計達不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境地。

    謝遜哪想得到其中原由,隻道眼前是為屠龍寶刀而起争端,張翠山就随意寫了這幾句武林故老相傳的言語。

    其實除了這24個字,要張翠山另寫幾個,其境界之高下、筆力之強弱,決計是達不到如此效果的。

     秃筆翁的書法武技在金大俠的小說中确實不算高明,但他的癡心,當數第一。

     令狐沖于書法不甚了了,秃筆翁為令狐沖從頭細緻解說。

    如他使用一套《裴将軍詩》筆法時,告訴令狐沖此是從顔真卿所書詩帖中變化出來的,一共23個字:“裴将軍!大君制六合,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