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名第二
容貌:★★★★★
武功:★★★★
智商:★★★★
情商:★★
攻擊力:★★★★
《碧血劍》中九難以阿九的形象出場之時,讓人眼前一亮。十五六歲的阿九容色清麗,氣度高雅,如明珠美玉一般。
袁承志對阿九是什麼樣的觀感,沒有正面寫出,但溫青青在阿九面前忽然自慚形穢,而且“忍不住向袁承志斜瞥一眼”,寫得意味深長,含蓄至極。
阿九是金枝玉葉的大明公主,袁承志沒有想到,他更沒有想到阿九對他也是一見傾心,刻骨銘心地愛慕和思念着他。袁承志想不到的事情還很多,他甚至想不到,阿九其實在他心中,有着同樣揮之不去的影子。他内心真正所愛的人,其實不是溫青青,而是阿九。這最内在的念頭,袁承志拼命在回避,隻不過先有了一個溫青青。
袁承志夜探禁宮,誤闖公主寝殿,于是既知道了阿九的真實身份,又得悉了阿九的少女情懷,繼而為躲避太監曹化淳的追蹤,與阿九同床共被而卧,阿九如癡如迷,袁承志同樣也心神蕩漾,把持不定。
在人生事業上袁承志沒有主見,在愛情上他同樣是膽怯和懦弱,和阿九的這一段對戲中,袁承志的表現其實很令人失望。他處處以理自持,處處暗暗自警。對溫青青愛情上的承諾,使他不敢越雷池一步。袁承志算得上是志誠君子,一諾千金,答應了就要承擔,即使以一生的幸福作為代價也在所不惜。
袁承志不去考慮内心真實的感情,不去回答他是不是真正愛慕和迷戀阿九這個關鍵問題,他隻是想:“青弟對你如此情意,怎可别有邪念?”
愛情怎麼可能這樣簡單,一個女人對他好,他就必須毫無條件地去回應她和愛上她嗎?
阿九悲劇的歸宿,也讓人扼腕歎息,城破之日,崇祯皇帝揮劍要殺阿九,斬斷了阿九的一條手臂,最後阿九遁入空門,削發為尼,由何鐵手護送她上華山來。看她全身裹在一襲白狐裘之中,雖然仍是眉目如畫,清麗絕倫,氣度高貴雍容,但容色憔悴,讓人看着不忍。
阿九最後神色黯然的對溫青青說:“青姊姊,你不再恨我了吧?”在這場愛情的角逐之中,溫青青終于成了最後的勝利者,她笑到最後,笑得最好,對阿九的诘問,無言以對。溫青青對阿九的愧意,輕飄飄的沒有分量,我們看不到她的真誠。
袁承志也無言以對,他隻是心神大亂,内心承受痛苦的煎熬。阿九妹子已經變成了出家人九難,一切已不能改變,一切都已成定局,現在他後悔也來不及了。
在《鹿鼎記》中,阿九已經變成了出家人九難。
九難行刺康熙不成,卻将小寶抓走。小寶繼續處處讨好。康熙、陳近南、洪安通,現在又是九難,諸路高人,盡入小寶局中。
九難本是明末亡國之君崇祯的女兒長平公主,在《碧血劍》中已露過面。此書中的九難,雖仍有故國之思,但已略為淡化,九難已是不近塵俗的世外高人,一身白衣,飄飄出塵,冷峻而嚴厲。不過,九難遇上小寶,就沒有了辦法,小寶花樣百出,讨好奉承,侍候周到,甜言蜜語,九難也要為之心喜,露出微笑。
小寶先要向九難交待的是,他為何要舍命保護康熙?這個問題,頗是難答。小寶倒是學會了擡大道理,大誇康熙永不加賦,愛護百姓,讓九難發愣,作不得聲。現在的九難,已經成熟複雜得多,已經想通了大明江山的丢失,不能全怪他人,要怪先要怪自己“施政不善,苛待百姓”。
對九難,小寶依然是真真假假,講了小桂子的事,隐瞞了韋香主的事,又講了寶衣護身的事,隐瞞了順治出家的事,偏偏卻哄得九難贊他:“你這孩子,說話倒也老實。”說小寶老實,這倒是頭一回,九難自己才是真正老實,讓人看得好笑。
九難和陶紅英相會一段,這才略見九難的真性情。看她平日高貴氣象,鎮定從容,但在皇宮中聽到要和陶紅英相見,就急不可待了,關切之意溢于言表。及至兩人相見,陶紅英心情激蕩,語不成聲,而九難也淚水涔涔,想到天翻地覆的變化,兩人都是感慨萬千。
冷峻的九難,隻是外表,她的心其實是多情的。太多的磨難艱辛,将她的心已經傷害得千瘡百孔,所以她才戴上面具來保護自己,但在皇宮中,睹物思人,内心最深處的敏感神經被挑動,她不能不泣不成聲。
殺龜大會上,衆人熱血澎湃要反清複明,最是名正言順、休戚相關的前明公主九難,卻在一邊冷眼旁觀,此是鮮明有趣的對照。在《碧血劍》中經過洗禮的長平公主,現在的九難,故國之思雖有,但已淡化,因為她已隐約認識到,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而是百姓之天下,“若要複國,不知又将殺傷多少人命”。九難已經在矛盾,在經受良知的秘密拷問。
九難最後心中也有所悔悟,她那樣對阿珂,确是過分和不公的。時間是泯滅恩仇和治療心靈創傷的最高明的魔術師,時過境遷,九難連李自成也放過,沒下殺手,實已心灰意懶,萬念俱灰了。
十大尼姑上榜人物中,九難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