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 從俠士到統治者--金庸的男主角

首頁
    全不自覺,不但對自己的性命不過分在意,對自己的所謂風度形象也毫不在意。

     他被木婉清綁在馬匹後在地上拖,弄得頭破血流、衣衫破爛,竟然露出肱股,但他除了感到這樣子走在姑娘面前未免不雅之外,并不怎樣在意别人會不會恥笑他,他屢次弄得十分狼狽,又被人捆綁、又掉下泥井,像個滑稽小醜,然而他在滑稽之中,有不可磨滅的尊嚴,事實上,正因他的尊嚴來自内心,根本與一時的外表及處境無涉,他的處境無論怎樣可笑,都無損他的尊嚴。

    坐在玉堂金馬之上,作出尊嚴之态是很容易的,像段譽那種不自覺的尊嚴才最難得。

     最不自私的人,有時也會自我中心,但段譽随時随地可以忘記自己,甚至采取客觀态度反觀自己,覺得自己可笑,他中了劇毒,要設法逃出無量山搬救兵,不幸掉下谷中,全無出路,他自忖沒法活命的了,但看見谷内景緻幽雅迷人,月色溶湖、叢花吐豔,竟然高興起來,感到葬身于此,實在無憾。

     他被鸠摩智綁至燕子塢,要在慕容博墓前焚化,鸠摩智武功絕頂,段譽又哪裡逃得脫?但他有閑情逸緻欣賞阿碧彈琴,焦急關懷的是别人的生命。

    很多人說段譽像賈寶玉,這說得很對,寶玉看齡官畫&ldquo薔&rdquo,看得入神,一時下雨,忙着叫人家避雨,全不覺自己也淋濕了。

    段譽是個真正相信平等的人,偶然記起自己是王子,也不覺得王子便得高高在上,被王夫人逼着種花,他覺這王子花匠未免好笑,阿朱扮了老夫人要他叩頭,他就想向美麗的小姐叩頭無傷大雅,十分應當。

     這人癡情,但對王語嫣的癡情,簡直超過了個人性質,更像對抽象的純美、對人生對愛情本身的癡情。

    人生多不如意事,能像段譽般超然,便是幸福。

     《天龍八部》最初連載之時,許多人都感到段譽活像《紅樓夢》裡的賈寶玉,一副貴家公子模樣,又不通世務,又呆又癡情,把女子個個看作尊貴的神仙對待。

     段譽像賈寶玉,那是一點不錯的,但他們兩人真正相同之處絕非上述表面的幾點。

    我總覺寶玉被人誤解,段譽也是同樣被人誤解,挑最簡單的一點說,寶玉并不是濫情,他欣賞的女子衆多,但鐘情的其實隻有黛玉一個,他說得很清楚,那是&ldquo弱水三千,但取一瓢飲。

    &rdquo他欣賞衆女之情,與鐘情于黛玉之情,素來分得清清楚楚,有心人一眼便見。

    同樣,段譽也不是濫情,他對王語嫣是始終如一的,對鐘靈、對木婉清都不是一樣。

     誤會寶玉濫情,跟誤會段譽濫情一樣,是基于一般人很少感到對人有親愛之情(affection),因此一切男女之間的親愛之情都認為是愛情。

    但寶玉不是,他的性格中充溢着親愛之情,用最自然的方式,毫不掩飾地表露出來,他從外面回家見母親王夫人,就滾到王夫人懷裡摟她的頸子。

    段譽在玉虛觀外重見母親,亦是親熱地伸臂圍她的腰。

    摟她的頸。

    他哄母親高興,要陪母親吃飯,這是他習慣了享受與父母之間的親情,其他長輩對他也是一樣,慈愛多于威嚴。

    他小時保定帝帶他上拈花寺聽黃眉僧說佛法,後來他身子充塞着真氣,不知如何是好,也是保定帝帶他上天龍寺求治,鸠摩智來生事,面壁參禅的枯榮大師就叫段譽坐在他身前,能自己高大的身子護着他。

    段譽跟寶玉一樣,自幼生長在慈愛的環境中,對别人也是自然而然地發出親愛之情。

     像寶玉一樣,段譽的尊貴地位,對他産生的效果是對人随和平等。

    寶玉在大觀園中為家裡丫頭執諸役,他沒有覺得不妥,别人也沒有覺得不妥,段譽鐘情的是王語嫣,但是他對一切女子都自然感到要為她們服務,自己是否比她們地位尊貴的固然從不考慮,自己是否比她們本領高強也絕不多想,對他來說,男子生出來就是要保護女子的。

     段譽與寶玉最重要的相同之處是他們的真、他們的舉止自然和誠實不作僞。

    寶玉與父親遊大觀園,賈政說最喜歡稻香村的純樸天然、農家風貌,衆清客暗示寶玉附和,但他執意說稻香村不及潇湘館及怡紅院,正因在大觀園之中,稻香村是堆砌出來的假純樸,潇湘館及怡紅院的優雅富貴,反而自然。

     段譽被人視為瘋子,正因他從不掩飾真正的感覺、從不介意以真相示人。

    他對王語嫣癡戀得失魂落魄,人家看不起他,他毫不介懷,他背負王語嫣脫險,忽然感覺肌膚相接,怦然動心,連忙打了自己一個耳光,王語嫣問他幹什麼,他承認自己太過下流,顧不得她聽到之後會不會惱怒。

    其實他的&ldquo下流&rdquo,比道貌岸然作柳下惠之狀的&ldquo君子&rdquo皎潔得多了。

     但寶玉與段譽也有很大的分别。

    寶玉生長在&ldquo除了門口的獅子沒有一處于淨&rdquo的賈府,一來身在錦繡業中,酬酢不斷,未免染上纨绔子弟的習氣,也有些寶貴人家少爺的架子氣焰,他對賈薔便是;二來賈政之流,在這腐敗的内涵,偏要加上堂皇的外殼,寶玉再純樸自然也不免作僞,将天然的情感,分做可告人的與不可告人的兩類。

     寶玉在大觀園還算是誠懇的石頭,一出了園子,串上薛蟠之流,就是眩人的寶玉了。

     段譽生在一個慈愛的環境,伯父固然是明君,父親雖然豔事太多,但絕不是個壞人,而且段家雖然南面稱王,行走江湖,卻是依照江湖禮數,他們素不驕矜的态度,段譽自小習以為常。

    在一個可以說真話、人人都說真話的環境裡,段譽不但習慣誠實,而且從來沒有想過誠實是罕有的美德,就如他見慣了段氏的上乘武功,根本不把上乘武功放在眼内。

     他連王位都不放在眼内,知道了自己身世之後,他毫不隐瞞地告訴了保定帝,後果如何,他一點都不顧,在段譽來說,他什麼都有,而在一切之中,他最重視的是仁愛、是親情。

    友情和說真話,這就是他尊貴之處。

     段譽宅心仁厚,以仁愛心看萬物及對待所有人,可說是他自幼生長在慈愛環境的後果,他是以愛還愛,他在家中是幼弱,到處被長輩保護周全,他看見比自己弱質的人,自然也産生保護照顧之心,挺身而出,毫不畏懼。

     段譽比寶玉更可愛,因為他有幽默感,他對人有禮,但卻十分能夠嘲笑自己。

    他的天地,充滿可愛的事物,一本《天龍八部》,就數他笑得最多。

    一開頭,就是他被無量派門人比武的滑稽樣子惹笑而鬧出事來。

     段譽與寶玉都是悟性極高的人,都能參悟禅機,段譽自幼受佛學熏陶,寶玉則是因生巨變而醒悟。

    結果寶玉出家,而段譽則做了大理皇帝,娶了不知幾個妃子。

     段譽解不開蘇星河擺的珍珑,金庸說是因為他愛心太重,不肯舍子。

    林黛玉死了,寶玉再無所戀;王語嫣活色生香,段譽又怎舍得放下?他的佛法,要來胡思亂想還可以,導他出家,卻不可能。

     但是,他自幼所受的宗教熏陶,在他個性中起了兩個主要作用,一是增強他慈悲仁愛之心,舍己為人的精神,其次是加強了他對世俗價值的不在乎。

    大理皇帝有避位出家的傳統,皇位于大理段氏,如富貴于其他人一樣,隻是浮着,保定帝跟段譽說,我早已落發出家,不過國不可一日無君,所以暫時仍做皇帝。

    段譽繼承帝位之後,與喬峰重逢,喬峰驚于他親身犯險,段譽&ldquo嘻嘻一笑&rdquo(又笑)道:&ldquo小弟糊裡糊塗,望之不似人君,哪裡有半點皇帝的味道?&rdquo他根本不把自己的帝位看得認真,避位不避位,分别不是那麼大。

    然而,結義之情,他是看得認真無比的,他的世界太多愛了,跟寶玉撇下的那個在禮數周周之下冷酷無情的家族,完全不能相比。

     令人感興趣的是,成熟了、老了的段譽,會是怎樣的一個樣子?他父母雙亡,結義兄長慘死,他與王語嫣建立起的是一個怎樣的天地?我常想寶玉與黛玉若能強合,應該婚姻幸福和諧,但那是私人生活的美滿,除了私人生活之外,段譽還要做好他的一國之君。

     虛竹 喬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