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二 金庸的第二男主角

首頁
    ,所以他的琴聲一貫是凄怨不忍聽,連&ldquo鳳求凰&rdquo也洗不脫悲怆的味道。

     面對亂世,各人有各人的應對,有人退出是非圈,另覓清靜地,有人全力抗拒,死而後己,有人索性加入權力鬥争,莫大先生不能進也不能退,充滿無可奈何的悲涼。

     陳近南 &ldquo平生不識陳近南,就稱英雄也枉然&rdquo,《鹿鼎記》寫這位天地會的創辦人兼總舵主,的确寫出了一位出色的幫會領袖的不凡氣概。

     陳近南在第一回&mdash&mdash也就是原來的&ldquo楔子&rdquo--便以驚鴻一瞥的姿态出現。

    那時顧炎武、呂留良、黃宗義幾位反清文士在月夜舟中秘密會議,不料早有官兵扮成船夫,一一聽在耳内,揭發出去,他們提到的反清人物,轉眼之間便有滅族大禍。

    殺死這些官兵滅口,回頭重新點亮蠟燭,自報姓名,便是陳近南。

     陳近南與另一位同宗的總舵主陳家洛比較,顯然成熟及有真實感得多。

    對于陳家洛,金庸着重寫他的武功、談吐、抱負、感情,但寫陳近南,金庸更着重寫他所組織的幫會,他的統領才能及權威,他的政治頭腦。

    陳近南的處事方針,永遠是從大局着想,包括收韋小寶為徒,讓他當上青木堂的堂主。

    他了解天地會的兄弟,懂得容忍他們的短處,緊緊維系他們的團結一緻,推進&ldquo反清複明&rdquo的目标。

     事實上,作為一個組織的領袖,武功是次要,目光。

    判斷、公正的處事方式才是最重要,陳近南能夠服衆,就是因為他除了有很高的武功之外,還具備這一切條件。

     但是陳近南也有他的極限,那就是他的封建思想。

    他念念不忘自己是台灣鄭王爺的部下,要向鄭王爺效忠,而且把對明朝的忠心,與對鄭家的忠心等同起來,因而受制于鄭克爽這種作威作福的無知小子,終為他所偷襲殺死,一世英雄,死于鼠輩之手,可謂冤枉之至,天地會事業因而付諸流水,陳近南似乎還有可批評之處。

     以現代人的眼光看,就算對鄭王爺忠心,對他兒子客氣一點可以了,豈能任他喝指?而且反清複明是公,鄭王爺對他的&ldquo知遇之恩&rdquo是私,又豈能公私混淆?金庸寫陳近南,是抱着同情了解的态度,但并不贊成他的封建思想,寫陳近南的愚忠,正是點出這樣的英雄也有重大缺陷,令人惋惜。

     公私不分,是陳近南的緻命傷,從現代人的眼光看,這是他的缺陷,但從中國人的觀點看,可能不過是社會常規,在現實生活中,畢竟這種例子很多,特别是在商業機構,把父親的雇員當奴仆指使的&ldquo少開&rdquo何其多,把東主的子女當主人服從的雇員又何其多,縱有人認為不好,但習以為常,不依此精神辦事的人反而覺得标奇立異了。

     陳近南的緻命傷,其實也是&ldquo台灣鄭家&rdquo的緻命傷,鄭克爽輕視陳近南,千方百計除去他,結果延平王一敗塗地,鄭克爽投降,接受清廷封賜,在北京不住受韋小寶的同僚上門滋擾侮辱,後悔已遲。

    要是&ldquo鄭家&rdquo不縱容家人多方破壞陳近南的事務發展,&ldquo台灣鄭家&rdquo縱不能反清複明,也會有一段長時期海外稱王,箝制陳近南,鄭家無異自毀長城。

     倒是康熙&mdash&mdash又是康熙,真的&ldquo明見千裡&rdquo,把公私分得清清楚楚,他跟韋小寶這好朋友大談為君子道,怎樣是&ldquo一人奉天下&rdquo,而不是&ldquo天下奉一人&rdquo、怎樣做皇帝的人不可叫天下的人不要自私自利,但自己卻去自私自利,還以為自己的自私是為公,怎樣做皇帝是上天給他的恩典、做得不好上天要另派一個人來做,總之皇帝不能把天下看作是自己或自己一家所私有,必定要為百姓服務才對。

     因為康熙明白公私之道,所以康熙便成功,而台灣鄭家便敗在他手下。

    可惜,說是容易,實行起來,康熙少而鄭家多,要做陳近南,恐怕空負一身才華,到後來也要死于無名之輩的手上。

     不過,有趣的是,像陳近南那樣有才幹的人,總是要依附在鄭經那樣的人之下,甯願為忠臣而把君主的事業發揚光大,也不自立門戶,闖出自己的事業,像諸葛亮,也要劉備三顧草廬才出來,為報知遇之恩而代他打天下,以至&ldquo鞠躬盡瘁,死而後已&rdquo。

    為阿鬥這樣的人服務未免不值得,但不是為了報恩,卧龍先生恐怕一生高卧草廬之中,這公私之間,又如何分辨? 石破天 《俠客行》裡的石破天,其實與《天龍八部》的虛竹是一類人。

     他跟虛竹的特色一樣:謙虛、純樸、良善、真誠,對事物完全沒有成見,待人完全沒有機心,最後,像虛竹一樣,他的良善無知,使他在無意之中,毫不費力地修成絕世的神功,達到武功的最高境界。

     石破天比虛竹更無知,因為他自小就與母親住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完全不懂人情世故。

    虛竹或者念過幾部經文,石破天則是個徹底的文盲。

     就是因為他不識字,所以在俠客島的石洞裡看壁上的&ldquo俠客行&rdquo圖文,才不像其他人那樣為複雜的注解誤導,他自以為無法了解其中高深武功,于是隻尋求娛樂,随便玩玩,等白自在看完了一同回家。

    在這漫不經心的情形之下,他反而找到圖文的真正意義。

     虛竹這種人現實世界可能不可能有,難說得很,石破天則肯定是不會有的,因為在他身上,發生太多機緣巧合的事了,但是,他是一個十分可愛的人物,因為他有難能可貴的感情,這些感情,在爾虞我詐的現實社會,很少人随便流露出來,但本身卻是真實存在的。

     金庸寫虛竹、石破天一類的人物,可能表現了思想複雜,心情矛盾的知識分子對自己類型的厭倦。

    越聰明的人,越為自己的思想束縛,越有自知之明,便越懷疑世上可能最好的反而不是憑聰明才智及努力可以得來。

    越高深的學問,越要以輕松遊戲的态度才能領悟,但是怎樣培養這種态度,則不易回答了。

     此外,知識分子過分為禮節文明束縛,日久厭倦,總向往放任自由,無拘無束。

     像石破天那樣純樸自然,便令人羨慕不已。

     看金庸小說,往往使我感到作者重情多于重理,重視好意多于重視知識,頗有&ldquo反知識&rdquoantiintel1ectual的意思。

    看石破天這類人物,得到很強的&ldquo反知識&rdquo訊息,使人在喜愛石破天之餘,也滿感到不是味道。

     金蛇郎君夏雪宜 金庸寫亦正亦邪的人物特别出色。

    正如他筆下最令人難忘的女子都是所謂&ldquo妖女&rdquo的一類,他筆下最吸引人的男子也是帶着三分邪氣,或是三分不羁的一型,太過正人君子,除非到了喬峰那個層次的英雄氣概,反而令人感到無趣。

     例如在《射雕英雄傳》,郭靖雖然是主角,卻不如楊康、歐陽克有吸引力,而《倚天屠龍記》之中,英俊的張翠山、張無忌父子,也遠不如謝遜、楊逍那麼有個性和魅力,至于《碧血劍》,正人君子袁承志更比正邪參半的金蛇郎君夏雪宜大為遜色了。

     魅力不是一種可以分析的東西,而且,雖然說魅力之中往往有&ldquo邪&rdquo的成分,卻不能說凡是邪氣的必能吸引人,其實正好相反。

    一定要指出像金蛇郎君、像楊過那種男子的魅力,惟有抽象他說是&ldquo帶侵犯性的美&rdquo。

    金蛇郎君與楊逍的共通點是他們都是高傲、不屑向世俗低頭的人,他們都自負、自信,都看不起女性的矜持,但他們都可以愛得深、愛得不惜自己的性命。

     在夏雪宜的暴力與仇恨之中,埋藏着許多愛與溫柔,他對溫家感到的深仇大恨,要用這麼殘忍的方法報仇,是因為溫家殺害了與他相親相愛的父母親人。

    他給溫儀看他母親在他周歲時給他繡的紅肚兜,紅緞面子。

    白緞裡子,繡的是睡在芭蕉葉上的一個胖娃娃,畫面洋溢着愛子之情。

     他的暴力和他的硬骨頭是他的一面,他的溫柔與不在乎是他的另一面。

    他不尊重女性遵俗的矜持,但對于所愛的人,卻表現無比的溫柔與耐性。

    他為逗溫儀開顔,為她用木頭削成小玩具。

    找來小雞小鴨,唱歌給她聽,他一直等到她願意接受他的愛。

     他為她寬恕了溫家,他為保護她不說出她的名字,開開心心地忍受無情的鞭子,一下一下地把他鞭得皮開肉綻。

     金蛇郎君不是個正人君子,但他是個了不起的懂得愛、懂得恨、有血有肉、有頭腦有才智的男子漢。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