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 金庸的陪襯角色

首頁
    行為,那許多僞君子遠不如這一個最下流的采花賊,我們又回到正邪是否黑白分明的主題上來。

     不過,金庸這一證題是不成立的,因為他把田伯光寫得太好了,田伯光根本不是壞人,他不是什麼&ldquo真小人&rdquo&lsquo,他是&ldquo假壞人&rdquo。

    桃谷六仙桃谷六仙,烏煙瘴氣,武功又強,動作又快,任性胡為,阻止不得,但又生性純樸,天真爛漫,教人氣又不是,笑又不是。

    一個老頑童周伯通已經難以應付,六個周伯通一起共同進退,行動配合得天衣無縫,怎能不更加駭人?桃谷六仙是一胎六個的孿生兄弟,可能六胞胎太大負荷了。

    這六兄弟未免頭腦先天有點毛病,但說他們不聰明,偏偏他們精于習武,而且說話雖然似是夾纏不清,其實沒有伶俐口才及敏捷心思的人,絕對說不出他們那些夾纏不清的話來。

    一般說孿生子心意相通,這六兄弟心意是相通的,所以才能行動一緻,他們快如閃電抓起一個人的四肢,把人撕成四塊這種&ldquo絕技&rdquo,是以格外可怕,以嶽夫人這麼有膽識的人,親眼看見他們把成不憂撕成四塊、腸髒流滿一地的恐怖情景之後,自己給他們抓着,險些步了後塵,也當場吓得幾欲暈倒。

    不過,桃谷六仙的心意相通、行動一緻,卻無礙于他們經常争執不休。

    他們的争執,用西諺說,正是&ldquo瘋癫之中自有邏輯&rdquo,雖是強詞奪理,倒也令人一時難以駁倒,而且十分好笑,為《笑傲江湖》平添了不少輕松場面。

    比如田伯光轉述的一段,便十分有趣。

    我問:&lsquo你們要找誰?&rsquo六個人齊聲道:&lsquo我們圍住了你,你無路逃走,必須回答我們的話。

    &rsquo其中一人道:&lsquo若是你圍住了我們,教我們無路逃走,那就由你來問我們,我們隻好乖乖的回答了。

    &rsquo另一人道:&lsquo他隻有一個人,怎能圍得住我們六人?&rsquo先前那人道:&lsquo假如他本領高強,以一勝六呢?&rsquo另一人道:&lsquo那也隻是勝過我們,而不是圍住我們。

    &rsquo先一人道:&lsquo但如将我們堵在一個山洞之中,守住洞門,不讓我們出來,那不是圍住了我們嗎,&rsquo另一人道:&lsquo那是堵住,不是圍住。

    &rsquo&hellip&hellip 其實學術上的争執,往往與桃谷六仙的争吵相似,我念哲學時,所謂&ldquo語言分析&rdquo論就與上述田伯光說出來的一模一樣,不過笑不出來罷了。

     說起桃谷六仙,不免令人想起西洋名著《愛麗絲夢遊仙境》,這本書表面上是兒童故事,但裡面的幽默卻是基于拿當時的流行學說開玩笑的,因此充滿了似是而非的辯論對答。

     比如愛麗絲迷了路,問道于在蘑菇上大抽水煙的毛毛蟲。

     &ldquo我失去了我的路向了。

    &rdquo毛毛蟲說:&ldquo這裡的路都是我的,又不是你的,你怎能失去?&rdquo(這是故意譯得壞,因為文字上的幽默,是從那種語文的特色來的。

    )毛毛蟲問:&ldquo你要到什麼地方去?&rdquo愛麗絲說:&ldquo我到什麼地方去都無所謂。

    &rdquo毛毛蟲答:&ldquo那你往哪個方向走都無所謂了。

    &rdquo 英國人的幽默多數是對答的妙(wit),中文著作比較不注重,桃谷六仙的特色,正好是妙問妙答,妙論連篇,教人忍俊不禁。

     桃實仙正由&ldquo殺人名醫&rdquo為他動手術,其他五仙被轟出去遊玩,到了&ldquo楊将軍廟&rdquo,一個人猜這&ldquo楊将軍&rdquo是楊再興,本來猜對了,但其他幾個不忿,偏說有可能是楊六郎、楊七郎或是楊文廣、楊宗保。

     一進廟去,上面寫着&ldquo楊公再興之神&rdquo,桃幹仙說:&ldquo這裡寫的是&lsquo楊公再&rsquo,又不是&lsquo楊再興&rsquo,&rdquo桃根仙說:&ldquo那麼&lsquo興之神&rsquo是什麼意思?&rdquo桃葉仙說:&ldquo興,就是高興,興之神,就是精神很高興的意思。

    楊公再這小子,死了有人供了,精神當然很高興了。

    &rdquo桃花仙說&ldquo楊公再&rdquo、楊再興&ldquo都是楊七郎。

    桃根仙道:&ldquo這神像倘是楊再興,便不是楊公再,如果是楊公再,便不是楊再興。

    怎麼又是楊再興,又是楊公再?&rdquo桃葉仙說:&ldquo這個&lsquo再&rsquo字是什麼意思?&lsquo再&rsquo,便是再來一個之意,一定是兩個人而不是一個,因此又是楊公再,又是楊再興。

    &rdquo 桃谷六仙的年歲倒是件疑案,令狐沖初見他們時,金庸說他們&ldquo年紀少說也有六七十歲&rdquo,但後來桃實仙說他&ldquo小時候&rdquo和桃枝仙去偷人家院裡樹上的石榴,叫過桃枝仙小心,桃枝仙說:&ldquo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hellip&hellip&rdquo三十多年前,也有三十歲啦,怎算得上是&ldquo小時候&rdquo?不過,桃谷六仙若然在此,一定答得出來。

     石中玉 同樣相貌,一個心地良善而呆頭呆腦,一個性情狡猾而口齒伶俐,你愛哪一個? 相信大部分人會答是心地良善那個,但金庸則肯定,絕大部分女子都會喜歡口齒伶俐那個。

     石中玉、石中堅(或石破天、石億刀、狗雜種)一雙孿生兄弟,石破天賢而木讷,石中玉剛相反。

    他才十八九歲已經壞透,除了膽小、不誠實和不負責任之外,還加上好色、嫖妓、逼奸侍婢、甚至侵犯年紀尚幼的小師妹。

    這樣的品格,怎不令人憎厭? 然而,他善于讨人歡喜,特别是善于讨女性歡喜,雖然手法老套,但是無往不利,叮叮當當喜歡油腔滑調的石中玉,她認為他懂得情趣;但這不足為奇,她自己就不怎樣正派,但闵柔明知兒子行為卑劣,洞悉他的花言巧語,也是一樣忍不住被他逗得十分歡喜。

    不過,闵柔是他母親,兒子再壞十倍,也會朝好的方面想。

     以為女子特别易為花言巧語所動而忽略了一個人的本質,其實是基于錯覺,任何習慣了自我中心的人,都易受花言巧語所迷,莎士比亞筆下的李耳王便是一個著名例子。

    他年紀大了,不喜歡聽消極的話,恭維浮誇之詞,他聽着十分受用,結果賠上了财産,失去了真正愛自己的人,更險些丢掉性命。

     大部分人以為自己懂得分辨忠好,所以大部分人以為自己會喜歡賢而木讷的石中堅,不會喜歡花言巧語的無行浪子石中玉,但是這也可能是錯覺,恐怕多數人聽到中聽的話,也甯可信是真的。

    像石中玉那樣的人,一定有不少人喜歡和願意縱容,不喜歡他的人,起碼有部分是基于妒忌。

    一個人努力、盡責、忠誠而得不到欣賞、喜愛及酬報,看到另一個人做盡壞事反而占盡風光,自然惱恨這個人,其實,這也是錯的,他們應該惱恨的,是那些報酬這種人的人。

     對于石中玉這樣的人,唯一方法是敬而遠之,别人怎樣喜歡他,那是别人的事。

     桑土公 桑土公,見于《天龍八部》第三十四回。

    三十六洞、七十二島諸人夜聚荒山,圖謀反叛缥缈宮天山童姥,他即在其中,是一怪異有趣之極的金庸閑角。

     桑土公是&ldquo四川碧燦洞&rdquo洞主,他身量矮小,能躲在大鼎内發&ldquo牛毛針&rdquo,一個時辰内封喉攻心,又能以土遁,以泥土岩石作天然保護掩飾,就像一些能變色的蜥蜴、青蛙那樣。

    他全身裝上有毒尖刺,看來比桃花島的軟猬甲還厲害,敵人不察,一掌一腳加于他身上,便即時受傷中毒,若得不到他的獨門解藥,必然毒發身亡。

     慕容複、風波惡、包不同、鄭百川及王語嫣一行人錯過宿頭,夜臨荒山,乍見碧光點點,正欲避開,忽然有人傳音侮辱,鄭百川運用内功喝倒發聲之人,衆人随即上前查看,不料就此陷入&ldquo萬仙大會&rdquo的漩渦之中。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