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題帕三絕句(第三十四回)

首頁
    其一 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閑拋更向誰? 尺幅鲛绡勞惠贈,為君那得不傷悲! 其二 拋珠滾玉隻偷潸,鎮日無心鎮日閑。

     枕上袖邊難拂拭,任他點點與斑斑。

     其三 彩線難收面上珠,湘江舊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識香痕漬也無? [說明] 寶玉遭賈政毒打,昏睡中聽到悲切之聲,醒來知是黛玉,“隻見她兩個眼睛腫得桃兒一般”,就推說自己疼痛是假裝的,安慰她一番。

    黛玉走後,寶玉心裡惦念,設法支開襲人,命晴雯以送兩條舊絹帕為名去看黛玉。

    黛玉領會其意,十分激動,便提筆在帕上題了這三首絕句。

     [注釋] 1.鲛绡——傳說海中有鲛魚(美人魚),在海底織绡(絲絹),她流出的眼淚會變成珠子。

    見《述異記》。

    詩詞中常以鲛绡來指揩眼淚的手帕。

     2.潸——流淚的樣子,如潸然淚下。

    這裡是流淚的意思。

     4.彩線難收——難用彩線串起來的意思。

     5.湘江舊迹——舊傳湘妃哭舜的事迹。

    《述異記》:“舜南巡,葬于蒼梧之野,堯之二女娥皇、女英(都嫁給舜為妃)追之不及,相與恸哭,淚下沾竹,竹上文為之斑斑然。

    ”亦見于晉人張華《博物志》。

    湖南湘江一帶特産一種斑竹,上有天然的紫褐色斑點如血淚痕,相傳是二妃淚水染成,又稱湘妃竹。

    後兩句即用其意。

     6.不識——未知。

    香痕——指淚痕。

    漬也無——沾上了沒有? [鑒賞] 如果把贈帕和題詩孤立地看作是男女私相傳遞信物和情書,這是十分膚淺的。

    盡管也可以把它說成是違反傳統禮教的行為,但總不免使它落入才子佳人“私訂終身”的窠臼。

    況且,孤立起來看,詩也就顯得内容貧乏了,因為它除了寫自己哭哭啼啼的傷感外,也沒有講什麼别的。

    這三首詩在小說中的作用,全在于聯系寶玉挨打這件事,表明寶、黛之間的關系完全不同于他人。

    隻有将它放在具體的情節中,對比寶钗、襲人的不同态度,才能看出寶、黛的互相同情、支持。

    寶玉被打得半死,寶钗來送藥時雖然也露出一副憐惜的樣子,但心裡想的卻是“你既這樣用心,何不在外頭大事上做工夫,老爺也歡喜了,也不能這樣吃虧”,還“笑着”說“你們也不必怨這個,怨那個,據我想,到底寶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來往,老爺才生氣的。

    ”處處衛道,處處維護賈政,實際上是用所謂“堂皇正大”的話把寶玉教訓了一頓。

    襲人則乘機在王夫人面前進言,大談寶玉“男女不分”,“偏好在我們隊裡鬧”和“君子防未然”的道理,從中挑撥寶、黛關系,建議“叫二爺搬出園外來住”。

    她的話吓得王夫人“如雷轟電掣的一般”(據戚序本),并騙取了王夫人的寵信,為後來抄檢大觀園作好了充分的輿論準備。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作者寫了寶、黛的相互體貼、了解和黛玉的一往情深、萬分悲痛,帶便也寫了寶玉身邊唯一足以托付心事的忠誠信使——晴雯,這都是大有深意的。

    隻要細讀書中的文字(在這一節上,程高本竄改頗多),自不難理解作者的用心。

    其次,“還淚債”在作者藝術構思中是林黛玉悲劇一生的同義語。

    要了解“還淚債”的全部含義,當然最好讀曹雪芹原來所寫的黛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