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分三徑露”,是說菊之香氣從三徑分得,與下句“一枝”一樣,正寫出“供”字。
5.霜清——仍是修辭說法,指菊花清雅。
紙帳來新夢——房内新供菊枝,使睡夢也增香。
因紙帳上多畫花卉,而真的菊自然大大超過所畫的花,所以及之。
《遵生八箋》:“紙帳,用藤皮繭紙纏于木上,以索纏緊,勒作皺紋,不用糊,以線拆縫之,頂不用紙,以稀布為頂,取其透氣;或畫以梅花,或畫以蝴蝶自是分外清緻。
”
6.“圃冷”句——書中黛玉說:“據我看來,頭一句好的是‘圃冷斜陽憶舊遊’,這句背面傅粉;‘拋書人對一枝秋’,已經妙絕,将供菊說完,沒處再說,故翻回來想到未折末供之先,意思深遠”圃冷,菊圃冷落。
斜陽,衰飒之景。
舊遊,舊時的同遊者、老朋友。
7.“傲世”二句——說自己也與菊一樣傲世,并不迷戀世上的榮華富貴。
春風桃李,喻世俗榮華。
淹留,這裡是久留忘返的意思。
詠菊(潇湘妃子)
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角噙香對月吟。
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
一從陶令評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
[注釋]
1.無賴——無聊賴,無法可想。
詩魔——佛教把人們有所欲求的念頭都說成是魔,宣揚修心養性用以降魔。
所以,白居易的《閑吟》詩說:“自從苦學空門法,銷盡平生種種心;唯有詩魔降未得,每逢風月一閑吟。
”後遂以詩魔來說詩歌創作沖動所帶來的不得安甯的心情。
昏曉侵——從早到晚地侵擾。
2.欹——這裡通作“倚”。
沉音——心裡默默地在念。
3.毫端——筆端。
蘊秀——藏着靈秀。
“毫端蘊秀”是心頭蘊秀的修辭說法。
臨霜寫——對菊吟詠的修辭說法。
臨,即臨摹、臨帖之“臨”。
霜,非指白紙,乃指代菊,前已屢見。
寫,描繪。
這裡說吟詠。
4.口角噙香——噙,含着。
香,修辭上兼因菊、人和詩句三者而言。
5.素怨——即秋怨,與下句“秋心”成互文。
秋叫“素秋”,參見薛寶钗《詠白海棠》“欲償白帝”注。
“素”在這裡不作平素解,卻兼有貞白、高潔的含義。
“素怨”、“秋心”皆借菊的孤傲抒自己的情懷。
6.一從——自從。
陶令——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字符亮,一說名潛字淵明。
曾做過八十多天彭澤縣令,所以稱陶令。
他喜歡菊,詩文中常寫到。
評章——鑒賞,議論。
亦借說吟詠,如:評章風月。
7.高風——高尚的品格。
在這裡并指陶與菊。
自陶潛後,曆來文人詠菊,或以“隐逸”為比,或以“君子”相稱,或贊其不畏風霜,或歎其孤高自芳,而且總要提到陶淵明。
畫菊(蘅蕪君)
詩餘戲筆不知狂,豈是丹青費較量?
聚葉潑成千點墨,攢花染出幾痕霜。
淡濃神會風前影,跳脫秋生腕底香。
莫認東籬閑采掇,黏屏聊以慰重陽。
[注釋]
1.“詩餘”二句——謂詩後戲筆畫菊,乃乘一時之逸興不經意所作,豈是存心繪畫、苦苦構思而成?丹青,指繪畫所用的紅的青的顔料,亦作畫的代稱。
較量,計慮,思考如何恰當。
2.“聚葉”二句——聚葉,把菊葉畫得茂密,故用“千點”。
攢,簇聚。
花由好多花瓣集合構成,故說“攢花”。
霜,指代菊花瓣,故用“幾痕”。
國畫中有潑墨、烘染等法,枝葉濃黑以烘托花姿。
“潑墨”、“攢花”是畫菊常用的話,如《畫居逸品》記高濲“酒酣潑墨,寫菊數本……寒香飄拂,涼風飒然。
”菊花的不同畫法則有“高頂攢瓣花”、“攢頂尖瓣花”、“攢心細瓣花”等名目。
3.“淡濃”句——對風前的菊花姿影心領神會,然後在紙上用濃淡來表現。
有濃淡,才能密而不亂,才有遠近掩映。
4.“跳脫”句——即“(戴着)跳脫之腕底生秋香”的修辭句法。
跳脫,手镯的一種,用珍物連綴而成,又做“挑脫”、“條脫”。
《全唐詩話》:“(文宗)問宰臣:‘古詩雲:輕衫襯跳脫。
跳脫是何物?’宰臣未對。
上曰:‘即今之腕钏也。
’”句中僅以字面與“淡濃”成對,對仗中多有此式。
有人解為靈活,兼有此意。
5.“莫認”句——不要錯認是真的菊花而随手就去采摘。
說畫得神态逼真。
“東籬閑采掇”,語用陶潛著名詩句:“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掇,拿取。
6.黏屏——把畫貼在屏風上。
慰重陽——重陽不得賞菊,以觀畫代之,可安慰一下寂寞的心情。
問菊(潇湘妃子)
欲訊秋情衆莫知,喃喃負手扣東籬。
孤标傲世偕誰隐?一樣開花為底遲?
圃露庭霜何寂寞?雁歸虱病可相思?
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