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螃蟹詠》是《菊花詩》的餘音,在做完菊花詩、吃蟹賞桂之際,寶玉先吟成一首,問誰還敢作。
黛玉笑他“這樣的詩,一時要一百首也有”,就随手寫了一首,但接着就撕了。
寶钗也寫了一首,受到衆人稱贊。
其一(賈寶玉)
持螯更喜桂陰涼,潑醋擂姜興欲狂。
饕餮王孫應有酒,橫行公子竟無腸。
臍間積冷讒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
原為世人美口腹,坡仙曾笑一生忙。
[注釋]
1.持螯——拿着蟹鉗,也就是吃螃蟹。
語本《世說新語》:畢卓曾對人說:“左手持蟹螯,右手執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這是古代貴族過的享樂生活。
2.擂姜——搗爛生姜。
3.饕餮——古代傳說中貪吃的兇獸,後常用來說人貪饞會吃,這裡即此意。
王孫——自指,借用漢代劉安《招隐士》中稱呼。
4.“橫行”句——說蟹。
蟹,稱為“橫行介士(戰士)”,見《蟹譜》:又稱為“無腸公子”,見《抱樸子》。
橫行,既是橫走,又是行為無所忌憚的意思。
無腸,除字面義外,又用以說沒有意興,無動于衷。
這一句語帶雙關,兼寫“偏僻”、“乖張”。
金代詩人元好問《送蟹與兄》詩:“橫行公子本無腸,慣耐江湖十月霜。
”
5.臍間積冷——我國傳統醫藥學認為,蟹性鹹寒,恣食,會積冷于腹内(小說中也寫到),須用辛溫發散的生姜、紫蘇等來解它。
6.香——與“腥”同義。
兩句似寓其沾花惹草習氣。
7.“坡仙”句——蘇轼(1036—1101),字子瞻,自号東坡居士,人亦稱其為坡仙,北宋文學家。
蘇轼曾寫詩笑一生窮愁勞碌的唐代苦吟詩人孟郊,把讀孟詩比之為吃小蟹,說是“竟日嚼空螯”(《讀孟郊詩》),所以引以為說。
又賈寶玉的綽号叫“無事忙”,或是有意暗合。
其二(林黛玉)
鐵甲長戈死未忘,堆盤色相喜先嘗。
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
多肉更憐卿八足,助情誰勸我千觞。
對茲佳品酬佳節,桂拂清風菊帶霜。
[注釋]
1.鐵甲長戈——喻蟹殼蟹腳。
宋代陳郁為皇帝拟進蟹的批答說:“内則黃中通理,外則戈甲森然。
此卿出将入相,文在中而橫行之象也。
”見《陳随隐漫錄》。
2.色相——佛家語,指一切有形之物。
借用來說蟹煮熟後顔色好看。
3.“多肉”句——即“更憐卿八足多肉”。
上一聯已說螯滿、膏香,故這句用“更”字說蟹腳多肉。
憐,愛。
卿,本昵稱,這裡指蟹。
4.“助情”句——意即“誰勸我飲千觞以助情”。
觞,酒杯。
助情,助吃蟹之興。
5.茲——此。
佳品——指蟹。
酬——報答。
這裡是不辜負、不虛度的意思。
佳節——指重陽。
6.桂拂清風——即“清風拂桂”。
其三(薛寶钗)
桂霭桐陰坐舉觞,長安涎口盼重陽。
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裡春秋空黑黃。
酒未滌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姜。
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餘禾黍香。
[注釋]
1.霭——雲氣。
這裡指桂花香氣。
2.長安涎口——京都裡的饞嘴。
佳節吃蟹是富貴人家的習好,故舉長安為說。
又似與“饕餮王孫”不無關系。
盼重陽——《紅樓夢》詩多含隐義,菊詩與蟹詩共十五首,明寫出“重陽”的三首即寶钗所作的三首,這很值得注意。
正如“清明涕送江邊望”、“清明妝點最堪宜”等詩句看來與探春後來遠嫁的時節有關一樣(參見其“圖冊判詞”和“春燈謎”詩),寶钗始言“重陽會有期”,繼言“聊以慰重陽”,這裡又說“涎口盼重陽”,可見“重陽”當與後半部佚稿中寫寶钗的某一情節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