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懷古絕句十首(第五十一回)

首頁
    獨立,搞分裂,陰謀叛漢,被呂後所誅。

     2.“壯士”句——指韓信年輕貧賤時曾遭淮陰惡少的欺侮,當時,他被迫從人家的褲裆底下鑽過去。

     3.“三齊”句——韓信被分封齊王之日,正是決定他最後結局之時。

    秦亡後項羽将齊地分為膠東、齊、濟北三個諸侯國,故稱三齊。

    三齊位,指即齊王之位。

    韓信破趙平齊後向劉邦讨價,要求立他為齊國的假王。

    劉邦大怒,大罵使者。

    張良急忙踩他的腳,要他對韓信暫時容忍。

    劉邦馬上改口罵道:“大丈夫要做就做真王,做什麼假王!”立即封韓信為齊王。

    當時楚漢相持不下,“天下權在韓信”,韓信的向背關系重大,所謂“為漢則漢勝,與楚則楚勝”。

    齊人蒯通勸他不如割據一方,誰也不依靠,“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否則,“勇略震主者身危”,将來必自取其禍。

    韓信因受劉邦之封,不願馬上背漢。

    後來,他伏罪被處死前說:“吾悔不聽蒯通之計。

    ” 4.“寄言”句——韓信早年貧困,品行不端,不事生産,“常從人寄食飲,人多厭之者”,受“胯下之辱”時“一巿人皆笑信以為怯”。

    這裡叫世俗之人不要小看和鄙視他,是說他日後大有作為,且能受恩知報。

     5.“一飯”句——韓信有一次在城下釣魚,一個洗衣婦可憐他饑餓,給他飯吃。

    後來韓信封王時,召見這個洗衣婦,賜贈千金以報答她的“一飯之恩”。

     廣陵懷古 蟬噪鴉栖轉眼過,隋堤風景近如何? 隻緣占得風流号,惹出紛紛口舌多。

     [注釋] 1.廣陵——古郡、縣名。

    廣陵郡,隋時先稱揚州,又改為江都郡,治所在今江蘇省揚州巿。

    隋炀帝(楊廣)大業元年(公元六零五年)三月,調動河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挖通濟渠,自長安直通江都。

    河渠兩岸堤上種植楊柳,謂之隋堤。

    又沿渠造離宮四十餘所,江都宮尤為華麗。

    同年仲秋,楊廣率蕭皇後以下嫔妃、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侍從等一、二十萬人大舉出遊江都,水上龍舟樓船相銜二百餘裡,挽船壯丁八萬餘人,兩岸騎兵護送,旌旗如林,窮極侈靡,耗盡國力,所過之處百姓遭殃。

     2.蟬噪鴉栖——柳樹上多蟬和鴉,借以說隋堤景物。

     3.“隋堤”句——其實就是問當年的繁華歡樂如今是否還在。

     4.“隻緣”二句——這是說,隻因為隋炀帝喜歡遊玩逸樂,得了個“風流”皇帝的稱号,所以才招來了後世紛紛譏貶。

    确實,荒淫奢侈是隋炀帝的罪過,但開鑿運河在曆史上卻是有功績的。

    唐代參加過黃巢之亂的詩人皮日休曾寫詩說:“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裡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汴河懷古》)對楊廣的鑒賞,頗有相似之處。

    “占得”,程高本作“占盡”,與賓語“風流号”不相稱。

     桃葉渡懷古 衰草閑花映淺池,桃枝桃葉總分離。

     六朝梁棟多如許,小照空懸壁上題。

     [注釋] 1.桃葉渡——在今南京市秦淮河與青溪合流處。

    桃葉是晉代王獻之的妾,曾渡河與獻之分别,獻之在渡口作《桃葉歌》相贈,桃葉作《團扇歌》以答。

    後人就叫這渡口為桃葉渡。

    見《古今樂錄》。

     2.“衰草”二句——因人名桃葉,而用花草蕭瑟的秋天桃樹上葉子離開枝條來說人的分别。

     3.梁棟——大臣的代稱。

    王獻之曾為中書令。

    多如許——多半如此。

    指難免都會有離别親人的憾恨。

     4.“小照”句——意即題着字的壁上空懸着小照,畫像。

    空懸,徒然地挂着。

    王獻之曾在壁上題字及作畫事見《晉書·王獻之傳》:“〔獻之〕”嘗書壁為方丈大字,羲之甚以為能,觀者數百人。

    桓溫嘗使(獻之)書扇,筆誤落,因畫作烏侼牛,甚妙。

    ” 青冢懷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撥盡曲中愁。

     漢家制度誠堪笑,樗栎應慚萬古羞。

     [注釋] 1.“青冢”——王昭君的墓。

    傳說紛纭,一說在内蒙呼和浩特市南。

    王昭君,見《警幻仙姑賦》注。

    清代宋荦《筠廊偶筆》:“墓無草木,遠而望之,冥蒙作黛色,故曰青冢。

    ”近人張相文《塞北紀遊》所記略同。

    别有“胡地多白草,昭君冢獨青”之說,當出于附會。

     2.黑水——黑河,即今呼和浩特市南之大黑河。

    《清一統志》:“昭君死,葬黑河岸,朝暮有愁雲怨霧覆冢上。

    ”咽不流——以流水硬咽不流極寫愁怨。

     3.“冰弦”句——傳說昭君出塞,彈琵琶以寄恨。

    冰弦,一種蠶絲所制成的琵琶弦。

    杜甫《詠懷古迹(昭君)》詩:“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彈琵琶事本不屬王嫱是晉代以後的附會。

    翟颢《通俗編》:“石崇《王明君辭序》雲:‘昔公主嫁烏孫,令琵琶馬上作樂,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昭君亦必爾也。

    ’石崇既有此言,後人遂以實之昭君,誤矣!” 4.“漢家”二句——指漢元帝遣王昭君和親事。

    《西京雜記》中說,漢元帝因後宮女子多,就叫畫工畫了像來,看圖召見。

    宮人都賄賂畫工,獨王嫱不肯,所以她的像畫得最壞,不得見元帝。

    後來匈奴來求親,元帝就按圖像選昭君去,臨行前才發現她最美,悔之不及,就把毛延壽等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