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畫工都殺了。
這個故事并不符合史實(昭君是自願和親的),但流傳很廣,這裡也用了。
兩句說,漢元帝的這套辦法實在可笑,如此昏庸的皇帝受到曆來人們的譏刺,他自己也該感到慚愧吧!樗栎,舊時說它是不成林的樹木,用以喻無用的人。
這妄指漢元帝。
樗,臭椿。
羞,蒙羞,被譏。
馬嵬懷古
寂寞脂痕漬汗光,溫柔一旦付東洋。
隻因遺得風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注釋]
1.馬嵬——馬嵬驿,亦叫馬嵬坡,在長安西百餘裡處今陝西省興平縣西,楊貴妃死于此。
楊貴妃,小名玉環,幼時養于叔父家。
開元二十三年冊封為壽王(玄宗之子李瑁)妃,後被玄宗度為女道士,住太真宮,道号太真。
天寶四載冊封為玄宗貴妃,極受寵幸。
楊家一門因此顯貴,其宗兄楊國忠為右丞相,三個姐姐封韓、虢、秦三國夫人,權勢炙手可熱。
天寶十五載,安祿山叛兵攻破潼關,玄宗倉皇逃往四川,到馬嵬驿,六軍駐馬不進,楊貴妃被迫缢死,卒年三十八歲。
2.“寂寞”句——臉上毫無生氣,脂粉被亮光光的汗水所沾污。
寫楊貴妃缢死時的面相。
漬,液體黏在東西上。
程高本作“積”,誤。
從庚辰本。
3.付東洋——付之東流,成空。
4.“隻因”二句——傳說中楊貴妃的“風流”事甚多,是泛說。
記其遺迹留香事的,如《新唐書·後妃傳》謂玄宗從四川歸來,過馬嵬,派人備棺改葬,發土,得貴妃之香囊。
劉禹錫《馬嵬行》則說:“不見岩畔人,空見淩波襪。
……傳看千萬眼,縷緝香不歇。
”此外,《楊太真外傳》中尚有貴妃領巾因風吹拂到賀懷智頭帻上而引得一身瑞龍腦香氣事。
衣衾,戚序、程高本作“衣裳”,從庚辰本。
蒲東寺懷古
小紅骨賤最身輕,私掖偷撈強撮成。
雖被夫人時吊起,已經勾引彼同行。
[注釋]
1.蒲東寺——唐代元稹《莺莺傳》(一名《會真記》)和元代王實甫據此改編的雜劇《西廂記》中所虛構的佛寺名叫普救寺,因在蒲郡之東,所以又稱蒲東寺。
故事中張生與崔莺莺同寓居寺中而戀愛。
2.小紅——指莺莺的婢女紅娘。
骨賤、身輕——紅娘是一個不苟同于傳統禮教的女仆,她主動、熱情地幫助張生和莺莺,在薛寶琴這樣的貴族小姐看來,不安份的紅娘是所謂骨頭聲得輕賤。
“最”,程高本作“一”。
3.“私掖”句——指紅娘為雙方撮合。
掖,用手扶着别人的胳膊。
4.“雖被”二句——《西廂記》中“拷紅”一折寫莺莺母親鄭氏為逼問私情而拷打紅娘,但為時已晚,張生與莺莺早配成了一對。
吊起,當為牽合謎底而用,是泛說,劇中隻言拷打。
勾引,用劇中張生語:“怕夫人拘系,不能勾出來。
”
梅花觀懷古
不在梅邊在柳邊,個中誰拾畫蟬娟?
團圓莫憶春香到,一别西風又一年。
[注釋]
1.梅花觀——明代湯顯祖戲曲《牡丹亭》中寫杜麗娘抑郁成疾,死葬梅花觀後面梅樹之下,柳夢梅旅居該觀,與麗娘鬼魂相聚,并受托将她軀體救活。
後來二人結為夫妻。
2.“不在”句——杜麗娘死前曾自畫肖,像,并在畫上題詩一首:“近睹分明似俨然,遠觀自在若飛仙。
他年得傍蟾宮客,不在梅邊在柳邊。
”末句中隐柳夢梅名字。
3.個中——此中。
拾畫婵娟——指柳夢梅在觀中拾得杜麗娘的自畫像。
婵娟,美好的樣子,多形容女子。
4.“團圓”二句——不要去回想春香來到而得團圓的情景,别離以來,西風又起,又過去一年了。
春香,杜麗娘的婢女。
劇中柳夢梅在外懷念麗娘,有“砧聲又報一年秋”等語。
[鑒賞]
薛寶琴常誇自己從小跟随父親行商,足迹廣,見聞多。
這是可信的。
不過,說《懷古絕句十首》都是自己所親曆的地方的古迹則未免是信口編造。
且不說她北至内蒙呼和浩特、南至交趾是否可能,即如蒲東寺、梅花觀本傳奇作者所虛構,又何從去尋找古迹呢?李纨關于“關夫子的墳多”的解說隻是替她遮羞而已。
寶琴對自己幼年經曆的誇耀和懷古詩的總的情調比較低沉是一緻的,都曲折地反映出她原先的家庭已經每況愈下了,否則她何至于前來投靠賈府呢?不過,她眼前所過的總還是貴族小姐的奢華生活,她真正悲哀的日子将随着四大家族的沒落而到來,那時候她還會再一次走得遠遠的,而且将以十分感傷的心情來回憶大觀園的生活。
這一點,留待《真真國女兒詩》中去說。
薛寶钗挑剔她妺妺做的蒲東寺、梅花觀二首,說是史鑒中無考,“我們也不大懂得”,要她另做兩首,幾句話把寶钗衛道者的臉孔畫得十分維肖。
黛玉笑她“矯揉造作”,可謂一語破的。
《懷古絕句》是否真是為了發思古之幽情、制春燈謎兒呢?恐未必。
《懷古絕句》不是真正的詠史詩,它對曆史人物、事件的某些鑒賞,并不一定代表作者或小說人物的曆史觀,如果硬從這方面加以論述,将是勉強的。
我們把對這些詩的另一種看法也提出來,因為有待進一步讨論,所以寫在“備考”裡,以供參考。
後面的《五美吟》也仿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