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句三十五韻(第七十六回)
[說明]
這次黛玉、湘雲兩人相對聯句,是在寂寞的秋夜中進行的,情調之凄清猶如寒蟲悲鳴。
後來妙玉聽到,将它截住續完。
詩用“十三元”韻,這一韻部中的字,如“元”、“繁”、“坤”、“言”等,現代口語讀音已差别較大,但在詩中并非轉韻或走了韻,因為舊體格律詩是按照一千年前沿襲下來的韻書中所分的韻部來押韻的,雖然後來讀音已有變化,但做詩的人仍舊是遵守韻書的。
排律兩句一韻,“三十五韻”就是一共七十句。
三五中秋夕,(黛玉)清遊拟上元。
注:三五,十五日。
拟,可與……相比。
上元,元宵節,陰曆正月十五。
撒天箕鬥燦,(湘雲)匝地管弦繁。
注:箕鬥,南箕北鬥,星宿名,是泛指。
匝地,管樂器和弦樂器,這裡指樂聲。
幾處狂飛盞?(黛玉)誰家不啟軒?
注:飛盞,舉杯。
啟軒,打開窗戶,為賞月。
輕寒風剪剪,(湘雲)良夜景暄暄。
注:剪剪,風尖細的樣子。
暄暄,暖融融,就心情而言。
争餅嘲黃發,(黛玉)分瓜笑綠媛。
注:即“嘲黃發之争餅,笑綠媛之分瓜”。
黃發,老年人。
綠媛,年輕姑娘。
“綠”即“綠鬓”、“綠雲”,也就是女子的黑發。
争餅,争吃月餅。
湘雲說這句“杜撰”,黛玉說:“‘吃餅’是舊典。
”唐僖宗一次吃餅味美,叫禦廚用紅绫紮餅,賜給在曲江的新進士。
唐代重進士,老年中舉亦以為榮。
徐寅詩說:“莫欺老缺殘牙齒,曾吃紅绫餅餡來。
”黛玉借争吃餅來說争名位,故“嘲”之。
分瓜,切西瓜。
《燕京歲時記》:“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分瓜必牙錯。
”“凡中秋供月,西瓜必參差切之,如蓮花瓣形。
”黛玉說“分瓜”是“杜撰”。
其實“分瓜”即樂府中所謂“破瓜”,将“瓜”字分拆像兩個“八”字,隐“二八”(十六歲)之年,唐人曾用之。
段成式《戲高侍郎》詩:“猶憐最小分瓜日,奈許迎春得藕(“藕”諧“偶”)時。
”即是“笑綠媛”。
湘雲借以作戲語。
香新榮王桂,(湘雲)色健茂金萱。
注:意謂玉桂榮發而飄來新香,月色使萱草更有光彩。
萱,忘憂草。
舊時常指代母親。
湘雲說:“隻不犯着替他們頌聖去。
”意思是用不着去代人祝母壽,因為她自己是沒父母的。
蠟燭輝瓊宴,(黛玉)觥疘亂绮園。
注:瓊宴,擺着玉液瓊漿的宴席,盛宴。
觥疘,行酒令用的竹簽。
觥,古代酒器。
绮園,芳園。
分曹尊一令,(湘雲)射覆聽三宣。
注:分曹,分職。
行酒令作謎猜物,要分作的人和猜的人。
尊一令,服從令官一個人的命令。
射覆,原來是将東西覆蓋在盆下令人猜測的遊戲,後來古法失傳,另用語言歇後隐前的辦法來猜物,也叫射覆,六十二回曾寫到。
宣,宣布酒令。
書中有“三宣牙牌令”。
這四句與李商隐《無題》詩“隔座送鈎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相似。
骰彩紅成點,(黛玉)傳花鼓濫喧。
注:擊鼓傳花遊戲上一回中寫到。
濫喧,頻敲。
晴光搖院宇,(湘雲)素彩接乾坤。
注:晴光、素彩,都說月光。
乾坤,天地。
賞罰無賓主,(黛玉)吟詩序仲昆。
注:上句仍說行酒令。
無,不分。
序仲昆,分出高下,評定優劣。
構思時倚檻,(湘雲)拟景或依門。
注:拟,摹拟,想象。
“景”,程高本作“句”。
酒盡情猶在,(黛玉)更殘樂已谖。
注:更殘,夜将盡。
谖,忘記,引申為停止。
漸聞語笑寂,(湘雲)空剩雪霜痕。
注:雪霜痕,喻照在景物上的月光。
階露團朝菌,(黛玉)庭姻斂夕棔。
注:意謂露濕台階時,朝菌已團生;煙籠庭院中,夕棔已斂合。
朝菌,一種早晨生的菌類,生命短促。
棔,合歡樹,又有合昏、夜合、馬纓花等名,喬木,羽狀複葉,小葉入夜則合。
秋湍瀉石髓,(湘雲)風葉聚雲根。
注:湍,急流。
瀉石髓,從石窟中瀉出。
石髓,石鐘乳。
有石灰石處多洞窟。
黛玉誇這一句好,說:“别的都要抹倒。
”因為意境之中能映出月光。
聚雲根,堆積在山石上。
古人以為雲氣從山石中出來,故稱雲根。
寶婺情孤潔,(黛玉)銀蟾氣吐吞。
注:星星清朗明淨,月亮光彩煥發。
寶婺,婺女星。
以女神相拟,所以說“情孤潔”。
銀蟾,月亮。
已見《中秋對月有懷口占一律》注。
因癞蛤蟆而用“氣吐吞”。
藥經靈兔搗,(湘雲)人向廣寒奔。
注:傳說月中有白兔搗藥,嫦娥偷吃不死藥而奔月。
月宮叫廣寒宮。
程高本“經”作“催”。
犯鬥邀牛女,(黛玉)乘槎訪帝孫。
注:參見《賦得紅梅花》“遊仙”句注。
《博物志》:海上客乘槎遊仙回來後,曾問方士嚴君平。
嚴說:“某年月日,客星犯牽牛宿。
”一算,正是他到天河的時候。
邀,見面。
帝孫,也叫天孫,即織女星。
兩句所用的是同一個傳說。
所以黛玉說:“對句不好,合掌。
”對仗兩句意思相同,如兩掌相合,叫合掌。
盈虛輪莫定,(湘雲)晦朔魄空存。
注:盈虛,指月的圓缺。
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