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臘油凍佛手·羊角燈

首頁
    ,各色羊角、玻璃、戳紗、料絲,或繡、或畫、或堆、或摳、或絹、或紙……諸燈。

    羊角燈自然是用羊角制成的。

    羊犄角能有多大呢?怎麼将其制成燈呢?古本《紅樓夢》裡,第十四回都是這樣寫的:“鳳姐出至廳前,上了車,前面打了一對明角燈,大書‘榮國府’三個大字,款款來至甯府。

    ”明角燈就是羊角燈。

    “通行本”則删去了“大書”兩個字。

    顯然,程偉元、高鹗他們沒見識過可以在上面“大書”文字的羊角燈,依他們想來,那燈上能有三個描紅格子般的“大字”也就很不容易了。

    出于同樣心理,古本第七十五回寫到中秋節“當下園之正門俱已大開,吊着羊角大燈”的描寫,到了“通行本”裡,後半句變成了“挂着羊角燈”。

    高鹗續《紅樓夢》,因為見識畢竟短淺,第八十七回寫林黛玉喝粥,想不出該配什麼佐餐,便寫下了五香大頭菜拌麻油醋,這真令讀者發笑。

    但你續書捉襟見肘倒也罷了,怎能擅改曹雪芹的原文呢? 《金瓶梅》裡曾寫到“雲南羊角珍燈”,明末清初的張岱在其《陶庵夢憶》裡也寫到羊角燈,說燈面上可以有描金細畫,清末夏仁虎在《舊京瑣記》裡記載:“宮中用燈,當時玻璃未通行,則皆以羊角為之,防火患也。

    陛道上所立風燈,高可隐人,上下尖而中間橢圓,其形如棗。

    ”他還說南京人有吳姓者專門在前門外打磨廠開“羊角燈店”。

    其實在北京什刹海附近,至今有條胡同叫羊角燈胡同,那裡當年要麼是有制羊角燈的作坊,要麼是有經營羊角燈的商人居住。

    清末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裡說,每逢燈節“各色燈彩多以紗絹玻璃及明角等為之”,可見随着時間推移,羊角燈已經從宮廷和貴族府第走向了民間街頭。

    近人鄧雲鄉先生在其《紅樓風俗譚》一書中說,羊角燈“是用羊角加溶解劑水煮成膠質,再澆到模子中,冷卻後成為半透明的球形燈罩,再加蠟燭座和提梁配置成”,但這隻是他個人的一種想像,其實,羊角燈應該是這樣制成的:取上好羊角将其先截為圓柱狀,然後與蘿蔔絲一起放在水裡煮,煮到變軟後取出,把紡錘形的楦子塞進去,将其撐大,到撐不動後,再放到鍋裡煮,然後再取出,換大一号的楦子撐,如是反複幾次,最後撐出大而鼓、薄而亮的燈罩來。

    這當然要比溶解澆模困難多了,許多羊角會在撐大的過程中破損掉,最後能成功的大概不會太多,尺寸大的尤其難得。

    這樣制成的羊角燈,最大的鼓肚處直徑當可達到六七寸甚至一尺左右,所以上面可以“大書”(每個字比香瓜大)“榮國府”字樣,并且在過節時不是在園子正門上“挂着”的小燈,而是“吊着”的非常堂皇的“羊角大燈”。

    準确理解曹雪芹的原文,可以加深我們對賈府貴族氣派的印象,獲得細膩入微的審美怡悅。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