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中國人的宗教

首頁
    他的汽車在那裡撞壞。

    高橋的遊泳場是出了名的每年都有溺斃的人。

    鬼們似乎為殘酷的本能所支配,像蜘蛛與猛獸。

     非人的騙子 中國人将精靈的世界與下等生物聯系在一起。

    狐仙、花妖木魅,都是處于人類之下而不肯安分,妄想越過自然進化的階段,修到人身——最可羨慕的生存方式是人類的。

    因為最完全。

    有志氣的動植物對于它們自己的貧窮愚魯感到不滿,不得不挺而走險,要得到一點人氣,惟有偷竊。

    它們化作美麗的女人,吸收男子的精液。

    人的世界與鬼魅世界交豆疊印,占有同一的空間與時間,造成了一個擁擠的宇宙。

    欺軟怕硬的鬼怪專門魍惑倒運的人,身體哀徽,精神不振的,但是遇見了走運的人,正直的人,有官銜的人,它們總是躲得遠遠的。

    人們生活在極度的聯合高壓下——社會的制裁加上蔭曹的制裁加上無數的虎視耽既在旁乘機而人的貪婪勢利的精靈。

    然而一個有思想的人倒也不必懼怕妖魅,因為它們的是一種較軟弱、暗淡、沖薄的生存方式。

    許多故事說到亡夫怎樣可憐地阻止妻子再嫁,在花轎左右嗚嗚地哭,在新房裡哭到天明,但也無用。

    同時,神仙的生活雖然在某種方面是完美的,也還不及人生——比較單調,有限制。

     道教的天堂 雖然說有瓊樓玉宇、琪花瑤草,總帶着一種潔淨的空白的感覺,近于“無為”,那是我們道教的天堂唯一的道教色彩。

    這圖畫的其他部分全是根據在本土曆代的傳統上。

    玉星直接地統治無數仙宮,間接地統治人間與地獄。

    對于西方的如來佛、紫竹林的觀音,以及各有勢力範圍的諸大神,他又是封建的主公。

    地上的才女如果死得早,就有資格當選做天宮的女官。

     天女不小心打碎了花瓶,或是在行禮的時候笑出聲來,或是調情被抓住了,就被打下凡塵,戀愛,受苦難,給民間故事制造資料。

    天堂裡永久的喜樂這樣地間斷一下,似乎也不是不愉快的。

     天上的政府實行極端的分工制,有文人的神、武人的神、财神、壽星,地上每一個城有城隍,每一個村有土地,每一家有兩個門神,一個竈神,每一個湖與河有個龍王。

    此外有無職業的散仙。

     盡管襲續神靈 中國的天堂雖然格局偉大,比起中國的地獄來,卻顯得蒼白無光,線條欠明确,因為天堂不像地獄,與人群畢竟沒有多大關系。

    可是即使中國人不拿天堂當回事,他們能夠随時的愛相信就相信。

    他們的理想力委實強韌得可驚。

    舉個例子,無線電裡兩個紹興戲的戀人正在于叮萬囑說再會,一遞一聲含淚叫着“賢妹啊”!“梁兄啊”!報告人趁調弦子的時候插了進來——“安南路慈厚北裡十三号三樓王公館毒特靈一瓶——馬上送到!”而戲劇氣氛絕對沒有被打破。

     因為中國人對于反高潮不甚敏感,中國人的宗教經得起随便多少亵續。

    “玉皇大帝”是太太的代名詞——尤其指一個潑悍的太太。

    虛誠與頑笑之間,界線不甚分明。

    諸神中有王母,她在中國神話中最初出現的時候是奇醜的,但是後來被裝點成了一個華美的老夫人;還有麻姑,八仙之一,這兩個都是壽筵上的好點綴,可并不是信仰的印象。

    然而中國人并不反對她們和觀音大士平起平坐。

    像外國人就不能想象聖誕老人與上帝有來往。

     最低限制的得救 中國人的“靈魂得救”是因人而異的。

    對于一連串無窮無盡的世俗生活感到滿意的人,根本不需要“得救”,做事隻要不出情理之外,就不會鑄下不得超生的大錯。

     有些人見到現實生活的苦難,希望能夠創造較合意的環境,大都采用佛教的方式,沉默,孤獨,不動。

    受這影響的中國人可以約略分成二派。

    較安靜的信徒——告老的官、老太大、寡婦、不得夫心的妻子——将他們自己關閉在小屋裡,抄寫他們并不想懂的經文。

    與世隔絕,沒有機會作惡,這樣就造成了消極性的善,來生可以修到較好的環境,多享一點世俗的快樂。

    完全與世隔絕,常常辦不到,隻得大大地讓步。

    譬如說吃素,那不但減去了殺生的罪過,而且如果推行到不吃煙火食的極端,還有積極的價值;長年專吃水果,總有一天渾身生自毛,化為仙猿,跳躍而去。

    然而中國持齋的人這樣地留戀着肉,他們發明了“素雞”、“索火腿”,更好的發明是吃“花索”的制度,吃素隻限初一、十五或是菩薩的生辰之類。

    虞誠的中國人出世人世,一隻腳跨出跨進,認為地下的書記官一定會忠實地記錄下來每一寸每一分的退休。

     救世工作體育化 至于好動的年青人,他們暫時出世一下,求得智識與權力,再因來的時候便可以鋤暴安良,改造社會。

    他們接連靜坐數小時,胸中一念不生。

    在黎明與半夜他們作深呼吸運動,吸人日月精華,幫助超人的“浩然之氣”的發展。

    對于中國人,體操總帶有一點微妙的道義精神,與“養氣”、“練氣”有關。

    拳師的技巧與隐士内心的和平是相得益彰的。

     這樣一路打拳打人天國,是中國冒險小說的中心思想——中國也有與西方的童子軍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