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節生者與逝者

首頁
    巴金從上海到昆明去,是沿着一年前蕭珊、王蘅文她們走的路線前進的,這就是先從上海乘船到海防,然後再由海防搭火車赴昆明。

    但是巴金走的這一年已是1940年7月,當時法國軍隊已經戰敗,巴黎正準備宣布向德、意、日三國所組成的“軸心國”投降,日本侵略軍也就乘此機會,威脅法國殖民當局把越南割讓給它。

    所以當時海防形勢非常緊張,與一年前情況不大相同。

    現在,不論海途還是鐵路沿線,乘客都比過去增多幾倍,人們都想乘日軍占領海防前趕回昆明去。

    幸虧巴金單身出門,所帶行李很少,領護照辦簽證手續也還比較簡單,得以順利地上船,中途隻是因為遇到風浪,才在福州灣停了一天半。

    到了海防,他在一家華僑旅館裡住了一個晚上,結識了一些同行的旅客,因此第二天乘火車,便依靠人多,得以互相照應,買到車票。

    有的人因為帶的行李較多,便遭到法國檢查員的不少留難,有的旅客甚至被強迫脫去腳上穿的長統皮靴,以減輕身上重量。

    火車到了河内,又換乘滇越路的車到老街,沿途晝行夜宿,行李随客人上下,年老體弱者都被弄得狼狽不堪,行李帶得多的人更不必說了。

    在這中間,巴金幫了不少人的忙,有時替他們代為看管行李,有時還幫他們卸貨歇肩。

    他在路上,還看到不少戰時的“社會相”,有人為了要把幾瓶三星牌白蘭地酒帶到昆明去,需要在關口賄賂越南官員,把錢塞到越南人手裡,越南人臉上毫無表情,手上卻把鈔票捏得很緊。

    巴金在“孤島”上海沉悶地住了一年多,又在旅途中看夠異國人的橫征暴斂,現在從河口鐵橋進入中國境内,意識到自己又踏到祖國土地上,禁不住激動萬分。

    但是一到雲南省入境處驗看護照時,一個姓楊的官員一看護照,隻見上面寫着:“李堯棠,四川省成都市人,三十六歲,書店職員”,便問他在哪家書店工作,巴金回說在開明書店,楊先生就要求看身份證,而巴金卻拿不出來,對方就要他打電報給昆明開明書店複電證明。

    這樣,一刹那間,出現僵局。

    結伴同行的一些旅客,以為巴金不能和大家一同入境了,很為他焦急,巴金也感到為難,忽然想到臨行時上海開明書店曾請他轉達昆明開明書店一封信,信中要求對方轉帳,付給巴金四百元稿費。

    巴金這時就隻好把信拿給那楊先生作證明,并把随身帶來準備送給蕭珊的精裝本《秋》交給他看。

    楊先生大概有點文化,他看了信和書,非常高興,不但再也不要他作進一步證明,而且還與另外兩個海關人員一起到客棧來看他,邀請他過境到一家華僑酒家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還附帶把巴金的兩個結伴同行的旅客也請去作陪。

    在進餐的時候,楊先生談到他自己在學校讀書時怎樣讀巴金的作品,又怎樣和同學議論一些小說裡的人物,在座的另外幾個人也有讀過《家》的,也有讀過《滅亡》的,也有讀過《愛情三部曲》的,大家一時把話扯得很遠,這時,楊先生更高興。

    飯後,他們說說笑笑回到河口,三個主人把三個客人直送到客棧門口,再三表示友好道别。

    第二天早晨,巴金就憑着楊先生給他護照上蓋着的通行印章,離開了那個掩沒在原始森林中的樸素的小城,上車去昆明。

     到了昆明火車站,隻見闊别一年的蕭珊正和她的一個同學在月台上等他。

    他和她們談了一些話,知道蕭珊已從中山大學轉到西南聯大讀書,生活學習都不差,與同學們相處得也很好,特别與楊苡很接近,相互關心,非常和睦,巴金聽了很高興。

    他在旅館裡休息了幾天後,就到昆明開明書店去找經理盧芷芬,把上海開明書店的信交給他,領到了四百元稿費。

    盧芷芬原在 上海開明書店從事古典文學編輯工作,他的夫人也是研究中國文學的,他們本來就知道巴金,這次相見,很快就熟了。

    當他們知道巴金住在旅館裡時,覺得這樣太不方便,就建議他搬到書店附近的一個棧房裡來住,那間房子是他們租下來用作書庫的,現在書隻占了一半,還有半間可以住人。

    巴金本來就準備找個地方把《火》第一部寫完,因為這個長篇在他心頭擱置較久,早在寫《秋》以前就開始動筆,本想在離滬前寫好的,無奈碰到法國戰敗,上海法租界盛傳日本侵略者就要派兵進駐,以緻人心惶惶,朋友們也一日幾次來向他報訊,他隻好把《秋》結束,帶了《火》的殘稿離開上海。

    現在聽盧芷芬夫婦這樣說,便決定搬到這個玻璃屋子裡來。

    它的周圍環境很安靜,房子座落在一個花園裡,屋内比較寬敞,有書桌、家具可以現成享用。

     住下來的頭兩個月,生活很安定。

    當時日軍還不曾占領海防,敵機還無法常來昆明騷擾,住的園子也十分清靜,除了一些清脆的鳥鳴,和偶然間看到幾隻松鼠在松枝上互相追逐,發出輕微響聲外,幾乎一點聲音都沒有。

    連狗也被主人帶出門去,不放在家。

    朋友們來的也很少,隻有蕭珊,在暑假期間是常客。

    他寫的《火》第一部,進展很快,原先已發表過六章,在上海曾加寫了一章,這次就在這靜寂的環境中把其餘的十一章都寫好了。

    好在他寫的這部作品主人公馮文淑,原型是蕭珊,特别是在這第一部裡,有些生活都是蕭珊經曆過的,他可以按照她的性格和生活寫出一些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