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節 勝利時刻

首頁
    幸福是多種多樣的。

    有些幸福隻屬于個人所有,别人無法分享,那隻能引起你一點内心的喜悅;有些幸福,則異乎尋常,那是開放性的,人與人之間,心與心之間,喜悅之情可以溝通,可以交流,那是屬于全民族的歡樂,整個世界的歡樂,一個人一生中難得遇到的一次、二次的歡樂。

    說實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在廣播中宣布對中、英、美三國的投降,立刻使我們全國人民瘋狂了。

    這是整整八年億萬人民付出血與淚得來的代價。

    不論在淪陷區,或者大後方,歡樂猶如一顆炸禅在高空中爆炸,使陰霧彌漫的大地,頃刻變得明亮,人們沉郁的臉龐忽然發出光采,停滞不動的河流,突然跳躍起來。

    在山城重慶,街上有互不相識的人攜起手未唱歌跳舞;公共汽車上,人人都争着把自己心頭的喜悅向别人訴說;而千萬戶的&ldquo下江人&rdquo家裡,則正在為不久能夠結束颠沛流離的生活,回鄉看劫後家園而歡慶一堂;不少七八十歲的老人為自己一生中第一次碰到這樣深入人心、遍及全民的喜事,而感到心滿意足,興奮得終夜不眠&hellip&hellip 在民國路的文化生活出版社重慶辦事處,本來就人來人往,川流不息,現在更熱鬧了,不少作家都來這裡互道衷情,探聽消息;有的從北碚來,趕不上班船,就在這裡借宿,相互了解各人的今後打算。

    不少人準備回上海,但是飛機票一時買不到,水路船程更遙遙無期。

    恰在這時,傳說毛澤東要從延安來重慶與蔣介石共商國事了。

     這些日子來,巴金也比平時更注意看報。

    他知道自從英美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德國法西斯軍隊受到左右雙方夾攻,它們的死期就不遠了;果然,到這一年5月初,他就聽到了希特勒服毒自殺和德國無條件投降的消息。

    接着是在重慶蒸籠般的大熱天裡,傳來了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帝國主義無條件投降,和美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投在廣島爆炸的新聞,這也就等于宣布了日本法西斯統治者末日的來臨。

    而蘇聯軍隊開進了我國東北敵占區,和美國的第二顆原子彈投到長崎爆炸,更使日本天皇不得不在廣播中向波茨坦宣言作出投降的回響。

    在這些天大的喜訊不斷沖擊下,文化生活出版社訪客盈門互道慶祝。

    巴金忙于接待朋友。

    大家從談話中無不顯露出十分歡愉的心情,在每一個人的臉上都發出平時很少有的光采。

    也就在日本天皇發表《停戰诏書》後的第十二天,8月27日的重慶《新華日報》登出了一條&ldquo毛澤東同志即将來渝&rdquo的&ldquo本報訊&rdquo,這使許多人感到驚喜,認為中國人民所普遍長久期待的&ldquo和平&rdquo日子就要來到了。

     第二天下午,毛澤東果然由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和國民黨政府的代表張治中陪同,從延安乘飛機來到重慶九龍坡機場,同來的還有周恩來與王若飛。

    毛澤東穿着藍灰布中山服,戴着巴拿馬帽,微笑青和歡迎者一一握手。

    他是健康而又愉快的。

    在歡迎的隊伍裡,有邵力子、雷震、張瀾、沈鈞儒、左舜生、譚平山和郭沫若夫婦。

    他的汽車在駛向十八集團軍駐重慶辦事處的路上,受到市民的熱烈關注。

    他們滿懷高興,用仰望的笑容注視他,并不斷向他揮手,情不自禁地喊着:&ldquo毛澤東,毛澤東!&rdquo他們從心底歡迎他親自到重慶來與蔣介石進行和平談判。

     巴金和其他作家一樣,與人民群衆懷着同樣的心情,把希望寄托在這次國共兩黨的和平談判上。

    當然,他讀過毛澤東的《論聯合政府》,他覺得毛澤東這樣的一個理想境地,也許真會通過這次和談逐漸實現。

    他在戰前早已 嘗夠國民黨專制統治下人民生活痛苦的滋味;八年的戰争經曆,他更充分感受到&ldquo大後方&rdquo人民生活的苦難。

    他迫切希望能改變現狀,他相信戰後改變現狀是完全可能的。

    他也了解國共兩黨之間的尖銳鬥争,自從1941年春天在重慶抗敵協會召開的一次歡迎周恩來的會上,他與周恩來相識以後,他的心目中共産黨的印象逐漸加深了。

    雖然從今天的角度來看,他當時的認識顯然還是十分膚淺的,但是确實比過去有了很大的不同,特别是以後與周恩來有了多次的接觸,周恩來談話總說自己是毛澤東的學生,并流露出對毛澤東的敬愛之情,這給巴金以很大的影響。

    他從周恩來親切的談話,熱情的循循善誘的态度,感到共産黨人的良好作風,及他們與人民之間的親密的關系。

    那是國民黨大官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