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節 勝利時刻

首頁
    身上找不到的。

    他還曾多次聽周恩來的演說和談話。

    但給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1944年,這年夏天,國民黨的軍隊在湖南打了敗仗,衡陽的守軍投降了敵人,于是,開始了湘桂的大撤退,湘、桂、黔三省的老百姓備嘗艱辛,紛紛逃難到四川來。

    而國民黨卻把真實的戰情封鎖了,謊報&ldquo前線節節勝利&rdquo,這使重慶的知識分子很不滿意,有不少人還因而灰心喪氣,但又沒有辦法,思想上找不到出路。

    就在這時,周恩來出席了在重慶召開的文學工作者協會理事會,向巴金、茅盾、老舍等作家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把八路軍抗敵的情況向大家傳達了,指出人民軍隊怎樣以少勝多,戰勝貌似強大的敵軍,讓大家在困難的時刻,看到光明。

    通過一個晚上的懇切交談,周恩來把樂觀主義精神帶給了作家、藝術家們。

    巴金覺得自己正是從周恩來身上開始接觸了毛澤東思想。

    現在聽說毛澤東從延安到重慶來了,他像許多人一樣,以欣喜的心情,期待着時局的進一步明朗。

     9月1日晚上,下了一場細雨,炎熱的山城氣候頓時轉涼,人們為心頭郁積的悶氣消除而感到愉快。

    這時中蘇文化協會正在召開一次富有曆史意義的歡迎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的盛大雞尾酒會,會上還慶祝了中蘇友好條約的簽訂。

    主持人是會長孫科,和副會長邵力子。

    到會的除了一些黨政要人之外,還有蘇聯駐華大使彼得羅夫夫婦,武官羅由和宋慶齡、郭沫若、茅盾、夏衍、陽翰笙、侯外廬、王芸生等文化、新聞界人士。

    當時幾千市民都興奮地聚在街上看熱鬧,大家都想看看毛澤東,因為人多,汽車多,交通都阻塞了,在大門口維持秩序的警察和憲兵,一時都感到為難,中蘇友協的二樓早已擠滿了客人,孫科、邵力子早在這裡做接待工作,宋慶齡、郭沫若也早來到這裡,還有馮玉樣、翁文灏、陳誠、陳立夫、張治中、沈鈞儒、譚平山等人,也早在相互握手招呼,忽然樓下一片鼓掌聲,都說毛澤東到了,一刹那間,守候在樓下的一批客人,已把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三人蜂擁着送上樓來,于是又響起一片掌聲。

    接着是他們與大家一一握手。

    不少人與毛澤東幾十年不曾見面,現在重逢,握手言歡,真是太高興了!馮玉樣兩手握着毛澤東的手,随後舉起酒杯,說:&ldquo您來了,中蘇友好條約締結了,讓我們為孫中山先生三大政策的實現而幹杯吧!&rdquo毛澤東也露出感動的神色,高興地一飲而盡。

    這次盛會雖然很熱鬧,但被邀請的作家并不多。

    毛澤東到重慶後,是用分批接待的辦法,請各界人士到他下榻的地方&mdash&mdash上清寺與他會晤的。

    幾天之後,巴金、老舍、胡風、邵荃麟、傅彬然五人一起被邀去上清寺,當人們把剛滿40歲的巴金介紹給毛澤東時,毛澤東握着巴金的手笑着說:&ldquo啊,巴金先生,聽别人說你年輕時也信仰過無政府主義,是這樣嗎?&rdquo巴金說:&ldquo是呀,聽說你從前也是!&rdquo毛澤東笑了,他說:&ldquo是的,那時我們對什麼都有興趣。

    &rdquo巴金又問毛澤東,知不知道匡複生?毛澤東說:&ldquo匡複生是個 教育家。

    &ldquo這時有人插話就把話題扯遠了。

     他那親切的,一見如故的談話,把巴金這幾年從周恩來所傳神給他的毛澤東形象,更加具體化了,他感到興奮和愉快,并覺得站在他面前的那個傳奇性的人,正是人民的領袖,因而增加了對他崇敬的心理。

    巴金從小痛恨封建等級制度,他像他的母親一樣,一向同情下人,憐惜窮人和弱者,而對恃強欺人的暴力統治總有反抗之心。

    在&ldquo五四&rdquo新文化運動中,他接受了民主主義思想,這使他更加看不慣官僚老爺作風,而他在國民黨統治的社會裡看到的,多是一些利用權勢,發國難财作威作福的老爺們;老百姓卻在受苦受難。

    而在共産黨那邊,他通過對周恩來和毛澤東的認識,覺得他們都是與普通人一樣,和大家心連着心,非常可親。

    而且許多事情,他們的觀點與他的想法,非常接近。

    當然,當時巴金做夢也沒有想到,就是這個站在他面前,臉帶笑容的人,二十年後會發動一場&ldquo史無前例&rdquo的運動,給全國人民帶來一場大災難。

     過了一個月,重慶人民為勝利來到而興奮的熱潮過去了。

    除了&ldquo近水樓台先得月&rdquo的人們買到飛機票,已提早離開山城,奔赴各地去搞&ldquo劫收&r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