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節 不平常的團聚

首頁
    新紀錄。

    會期又在全國解放快要實現,新政治協商會議已經着手籌備,中華人民共和國跟聯合政府快要成立的時候。

     意義太重大了,真該&ldquo劃時代&rdquo三個字來形容。

    參加了這個劃時代的大會的朋友們,誰都會心中自忖,并且互相勉勵:咱們在修養上,創造上,乃至服務上,都得來個&ldquo劃時代&rdquo才行。

    &hellip&hellip 大家來個&ldquo劃時代&rdquo,事實上确乎辦得到,隻要把握住文藝的方針不放松。

    &hellip&hellip重點恐怕還在怎樣加深修養、提高創造,以便收到最大的效果。

    這需要彼此切磋觀摩,關起門來獨個兒摸索是不成的&hellip&hellip 在連日召開的全國文代大會上,有許多内容紮實、新鮮的報告,除了郭沫若的總報告外,周揚的報告談解放區文藝,茅盾的報告談國民黨統治區的文藝鬥争。

    此外丁玲、艾青、李伯钊、柯仲平、劉芝明、賴少其、袁牧之、呂骥、江豐、張庚十個人也作了專題發言。

     大會會場中間挂着毛澤東與魯迅的畫像,周圍是紅色綢帶。

    大會每個代表胸前都佩帶着圓形紀念章。

    會場兩壁高懸 各方面送的錦旗,其中不少寫着&ldquo為工農兵服務&rdquo字樣,魯迅藝術學院贈獻的錦旗上的祝辭則是魯迅的兩句詩:&ldquo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rdquo 周恩來的政治報告,從下午兩點鐘講到晚上八時。

    全場始終肅靜,代表們全神貫注傾聽着。

    正當周恩來講話講到一半,突然全場掌聲雷動,原來毛澤東來到。

    他在群衆歡呼中上了台,講了幾句很短、但幾十年後仍還留在人們耳邊的話: &ldquo你們開的這樣的大會,是很好的大會,是革命需要的大會,是全國人民所希望的大會,因為你們都是人民大衆所需要的人,你們是人民的文學家、人民的藝術家,或者是人民的文學藝術工作者的組織者。

    你們對于革命有好處,對于人民有好處。

    因為人民需要你們,我們就有理由歡迎你們。

    再講一聲:人民歡迎你們!&rdquo 在全場爆發起來的歡呼和掌聲中,巴金也和大家一樣,感情被卷在無邊廣闊的熱潮裡。

    他發覺自己全身在燃燒。

    &ldquo人民需要你們,你們是人民的文學家、人民的藝術家,&hellip&hellip人民歡迎你們!&rdquo還有什麼比這樣的話,更叫人難忘呢?還有什麼比這樣的話,更能使作家、藝術家激奮不已的呢? 當然,誰也沒有想到,僅僅短短的幾年以後,這些為人民需要,受人民歡迎,同時又被人民尊稱為&ldquo人民的文學家和藝術家&rdquo的在場六百多個人,至少有三分之二陸陸續續地被戴上各種各樣的帽子,劃歸到人民的對立面上去,直到毛澤東逝世,史無前例的&ldquo文革&rdquo結束,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後,才為這些&ldquo對于革命有好處,對于人民有好處&rdquo的文學家、藝術家進行 了平反。

     就在這次大會後十天,即七月十七日晚上,巴金在大會的 招待所裡,應《人民日報》約請,寫下了一篇書面發言,題目叫做《我是來學習的&mdash一參加文代會的一點感想》,刊登在二十二日《人民日報》&ldquo全國文代大會代表對大會的感想&rdquo專欄裡。

    後來他回到上海,又在八月二十日上海《文彙報》上改成一篇短文發表,全文如下: 參加這個大會,我不是去發言的,我是去學習的。

    而且我參加像這樣一個大規模的集會,還是第一次。

    在這個大會上,我的确得到了不少的東西: 第一,我看見人怎樣把藝術跟生活揉在一塊兒,把文字和血汗調在一塊兒,創造出來一些美麗健康而且有力量的作品,新中國的靈魂就從它們中間放射出光芒來。

     第二,好些年來我一直是用筆寫文章,我常常歎息我的作品軟弱無力,我不斷地訴苦說,我要放下我的筆,現在我發現确實有不少的人,他們不僅用筆,并且還用行動,用血,用生命完成他們的作品。

    那些作品鼓舞過無數的人,喚起他們去參加革命的事業,而且還要教育更多的年輕的靈魂。

     第三,我感到友愛的溫暖。

    我每次走進會場,總有一種回老家的感覺。

     在六百多個面孔中至少有一半是我沒見過的,可是他們對我并不陌生,我看到的完全是誠懇的親切的臉。

    我仿佛活在自己的兄弟們中間一樣。

    談話、讨論、聽報告,交流經驗,我不感到一點拘束。

    自由,但白,沒有絲毫的隔閡,好像六百多個人都有同樣的一顆心似的。

     應該說,這些都是巴金的由衷之言。

    他所反映的情景逼真;他所歌頌的眼前現實,是基于對過去的唾棄與批判。

    在舊時代,作家、藝術家為生活各奔東西,有的忍饑挨餓,有的到處流浪,不少人寫作無目的,像一盤散沙,各不相關,甚至老死不相來往。

    他們沒有人關心,沒有人支持;猶如在黑夜中行走,沒有人提燈為大家作向導。

    現在,一切改變了,這次不平常的團聚,曾給巴金和許多作家、藝術家帶來了多少美麗的希望!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