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節家庭與事業

首頁
    叫髒,叫‘龌龊來’。

    ”原來小林跟着她媽媽睡,也就跟着媽媽學上海話和浙江話,四川鄉音自然感到陌生聽不懂。

    濟生住了一段時間,即随吳朗西去武漢,奉命返川結束重慶的業務。

     就在這年七月二十八日,蕭珊生下第二個孩子。

    一個月前,巴金就寫信告訴過業已離開文化生活出版社一年了的田一文,他在陳述文生杜目前情況己到了印不出書、發不出薪水的地步之外,還對田一文說蕭珊就要生第二個孩子,認為“小林一個人太孤單,能添個妹妹也好。

    但以後不能再生了。

    ”寫了這封信後第二天,他又去北京參加全國政協第二次會議,并應邀出席了毛澤東為政協特邀人士舉行的宴會,一起出席的有郭沫若、茅盾、葉聖陶、冰心、老舍等作家。

     當他開完這次會回滬,已是上海市第一屆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開幕前夕。

    這是忙于開會的年頭,說不清的大大小小的會,連他自己都已記不起究竟開了哪些會。

    因為除了政協與文聯的會之外,還有許多會如中國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等等,他都要去參加。

    而在這樣忙亂的日子裡,他還譯完了德國作家魯多夫。

    洛克爾的短篇小說集《六人》,高爾基的幾篇回憶錄,和屠格涅夫的中篇小說《蒲甯與巴布林》;寫了解放後的第一篇作品《一封未寄的信》,還為羅淑譯的《何為》寫了新版前記。

     上海市第一屆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是在七月二十四日開幕的,主持會議的是夏衍。

    郭沫若和茅盾都從北京寄來了祝辭,郭沫若的祝辭是:“擴大并鞏固文藝工作者的團結,樹立批評與自我批評風氣,為思想性與藝術性高度結合的人民文藝的創造而奮鬥。

    ”茅盾的祝辭是:“加強團結,加緊學習,配合新上海的生産建設,創作更多更好的作品!”陳毅市長到會講話,并抄錄了一段《共同綱領)的話,獻給大會:“提倡文學藝術為人民服務,啟發人民的政治覺悟,鼓勵人民的勞動熱情,獎勵優秀的文學藝術作品,發展人民的戲劇電影事業。

    ”會議開了六天,有報告,有發言,還有分組讨論,參加的有五百多位代表,選出了文聯主席夏衍,副主席巴金、馮雪峰、周信芳、豐子恺等。

    大會開幕的第一天,巴金在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會”把我們更緊密地團結在一起》,他稱道這個會加強了文藝界的團結和友愛,即将成立的“文聯”将是我們的“一個甜蜜的家”。

     就在大會的第三天,卅三歲的蕭珊腹部出現陣痛,由她的好友蕭荀雇了一輛三輪車把她送到預約好了的福煦路中德醫院。

    巴金聞訊從會場趕來,卻未曾聽到蕭珊生産的消息。

    但是當他知道醫院已在待産室中為蕭珊安排好了 床鋪,并由蕭荀陪夜之後,他才放心趕回會場。

    在第二天會上巴金被宣布當選為市文聯副主席時,正是蕭珊因難産而經受痛苦的時刻。

    她經受兩天一夜的煎熬,終于度過了難關。

    為她接生的助産士沈庾香,是中德助産士學校的高材生,在一年多時間中已接了一百多個嬰兒誕生。

    幸運的蕭珊,雖然難産,卻遇上了這麼個助産士,得以不動手術。

    在廿八日晚上八點三刻,一個男孩終于出生了,他的身子茁壯,聲音洪亮,這就是李小棠,三十多年後被人稱為“八十年代文壇新人”的小說家李曉。

     一個星期以後,巴金把蕭珊從醫院裡接了出來。

    蕭珊回到霞飛坊,發現她的女兒小林比原來更為活潑,而小林卻發現她媽媽從醫院帶來了一個弟弟,她自己已成了姐姐。

    多虧蕭荀的熱情照料,并經沈庾香的定期來訪指導,使蕭珊産後體力恢複很快,蕭珊、蕭荀與沈庾香之間的親切合作,還給她們帶來了相互之間的友誼,多年以後,沈庾香與一個新聞幹部結婚,自己也有了孩子,她把她的孩子給了蕭荀,使不曾結婚的蕭荀,也做了“媽媽”。

     小棠出生後三個月,巴金的繼母鄧景蘧從四川來到上海定居,與她同來的還有與巴金同父異母的十二妹李瑞珏。

    她們到了上海,為巴金增添了熱鬧,也為蕭珊減輕了一部分家務負擔,但同時也使巴金的住房更加擁擠,幸而這時巴金有了一次出國的機會,那就是去波蘭華沙參加第二屆保衛世界和平大會。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