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節為了和平的出訪

首頁
    上的講話,指出:“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國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他又說:“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為了保衛和平,從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戰争。

    ”他還指出,“苟安不能得到和平,火燒到自己家門口,我們要建設也不可能。

    ”最後,周恩來還分析了“帝國主義是紙老虎”的本質,他把毛澤東主席這句話作為真理,向大家作了闡釋。

     巴金聽了周恩來兩個小時的談話,覺得心裡明白了一些,他對這個問題原先多少也有些疑慮,現在那些疑慮消失了。

    特别是關于我國人民與朝鮮人民的友誼,周總理講得那麼具體,那麼生動,給他的印象是那麼深。

    這也使他想起抗日戰争前與抗戰期間他所接觸過的朝鮮朋友,他覺得他們對革命的熱情,對同志的友愛,都是很難使人忘記的。

     時間雖然已經過了午夜,但回到東方旅館,他一點也不覺得困倦,他原是習慣于通宵寫作的,現在他又拿起了筆。

    他是這樣激動,他覺得他應該把自己想到的,去告訴那些西方作家,讓他們也能像自己那樣明白過來,把保衛和平作為作家的責任。

     他寫的是一封公開信。

    他先介紹了自己的國家,說我們這個國家“有着悠久的曆史和曾經發過燦爛光輝的文化”,也有着“廣大的山明水秀的國土和衆多的刻苦耐勞的人民。

    ”但是“人民幾千年來受盡了封建制度的剝削、榨取,一代一代在專制獨夫的殘暴政治下面憔悴死亡。

    ”他們忍饑受寒,但是他們也從未失去鬥争的勇氣。

     巴金又介紹了上海,因為他是從中國的上海來。

    他最熟悉上海,因此他在信裡把上海這個“冒險家的樂園”,作了十分具體形象的描寫。

    他說:“一隻一隻的遠洋輪船,載來一批一批的冒險家。

    他們利用這裡的廉價的勞動力,開辦工廠,制造商品,争取廣大的市場,并且組織發行網推銷他們從海外運來的剩餘物資。

    他們在這裡建造了高樓大廈,過着舒适豪華的生活。

    而上海的人民呢,卻蜷縮在寒冷的小屋中、搖動的閣樓裡,睡在高樓前的人行道上,擠在蘇州河邊的烏篷船中。

    在這裡成千的工人為了微少的工資把生命消耗在不合衛生的工作條件下面,在這裡小孩挨餓,婦女受辱,和平的人民被人槍殺,人間最可寶貴的東西一一勞動力毫無原因地被浪費,被糟蹋。

    這就是帝國主義的一百年來的成就……” 巴金寫到這裡,時間已經接近黎明,他沒有寫完。

    他需要休息,因為天一亮,他又要和大家一起參加活動,明天晚上,他們就要啟程去華沙了。

     他是在去華沙途中,在西怕利亞的火車車廂中,把這封給西方作家的公開信寫完的。

     在繼續寫這封信的時候,他的腦子裡還留着剛在北京車站上,北京人民向代表團送行的熱烈景象。

    晚上九點鐘,燈光照得車站如同白晝,站上紅旗招展,人群擁擠,北京市長彭真代表北京人民向大家表達了對和平的期望, 表示為保衛和平,願作出一切犧牲。

    并向大家帶來訊息,說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彭德懷司令員率領下,已舉着“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旗幟,“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與朝鮮人民軍并肩作戰,已迫使美軍和李承晚軍隊退至清川江以南。

     此刻,巴金坐在西伯利亞的火車中,車廂比較寬敞,卧鋪也比較整潔,但是在這樣的深晚,他仍不想睡覺,禁不住把前晚未寫完的信稿從皮包中拿出來,繼續寫道: “這是一個新的開始,一個光輝的開始。

    中國人民趕走了帝國主義者,推翻了反動統治,解放了全中國,隻是為了一個和平的企圖:把中國建設得更好、更美,……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可以說我們比誰都更愛和平,更寶貴和平,更需要和平…… “但是現在和平受到威脅了……落在朝鮮土地上的千萬噸炸彈便是對世界文明的嚴重威脅…… “作為有良心的作家,我們有責任團結全人類,幫助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

    撇開思想、宗教、語言、膚色的差異,隻要是善良的人,隻要是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