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節在朝鮮戰場

首頁
    決心是很大的。

    這次赴朝戰地訪問團是以中國文聯名義出面的,實際發起和組織者,是當時在中宣部文藝處擔任處長的丁玲。

    丁玲雖然三十年代曾在上海生活過,但她在解放區的一段經曆,顯然這時比巴金那樣一直在白區工作的人要有更多的發言權。

    她在半年前,曾在報刊上發表過對青年作指導性的文章,題目叫《在前進的道路上》和《跨到新的時代來》,她在談到巴金的作品時說,巴金作品雖然“對革命起過好的影響,但他的革命既不要領導,又不要群衆,是空想的,跟他走是永遠不會使人更向前走。

    今天的巴金,他自己也就要糾正他的不實際的思想作風”。

    她鼓勵巴金到朝鮮戰場去,并經中宣部安排讓巴金擔任這個訪問團團長。

    巴金抱着為人民改造自己思想的決心,和代表團的另外十五個成員,去北京北官房二十号文學研究所宿舍,進行了三個星期的赴朝前的學習,終于在一九五二年三月七日啟程離京。

    這個訪問團除了巴金,還有擔任副團長兼黨支部書記的葛洛,和訪問團其他成員古元、白朗、王希堅、羅工柳、辛莽、菡子、逯斐、寒風、西虹、高虹、西野、王莘、伊明、黃谷柳,這些都是當時著名大作家、美術家和音樂家。

     他們在沈陽住了幾天,然後又到安東宿了一個晚上。

    十六日下午乘火車跨過鴨綠江,一到志願軍政治部,就被安排分散住在朝鮮老百姓家裡,但是一到夜晚,住處附近忽然受到敵機轟炸。

    為了保證作家、藝術家們的安全,政治部甘主任就要他們搬家,并很快把他們的行李全部搬到半山上的坑道裡去了。

    由于山路很陡,上山要費很大的勁。

    山上坑道深而且長,幸虧裡面有燈,還放了小床和小桌,可以住宿,也可以工作。

    當天晚上,政治部還給大家開歡迎晚會,開完會已經十一點半了,宣傳部卓部長陪巴金在黑暗中上山,巴金跌跌沖沖,差點兒摔倒,幸而通訊員扶住他,才好不容易來到宿舍的洞口。

     二十二日上午,他們會見了彭德懷司令員。

    會見的地點在山下大洞内的一個辦公室裡。

    彭總一看到這些作家、畫家都穿上了軍服,非常高興,第一句話就是:“你們都武裝起來了!”接着又發現十六個人中有幾個女同志,就說:“你們裡頭有好幾個花木蘭!”接着,他開始談話,講了三個小時。

    後來宋副司令員和甘主任也講了話。

    宋副司令員對大家來朝鮮戰場表示歡迎,彭總插話說:“我雖然沒有說歡迎,但我心裡是歡迎的。

    ”大家笑了起來。

    彭德懷還留大家吃了飯。

    飯後在洞口休息,洞外大雪飄飄,洞中卻很暖 和。

     在與彭德懷會見後第二天下午,大家讨論了彭總的談話。

    許多人在談了感想後,鼓勵巴金寫一篇“會見記”。

    隔了兩天,巴金就把文章寫好。

    這就是後來在我國五十年代文壇上被大家到處傳誦的那篇著名散文《我們會見了彭德懷司令員》。

     這篇三千字左右的文章,對彭德懷将軍有不少生動的描寫: ……他進來了,我們的注意的眼睛并沒有看清楚他是怎樣進來的。

    一身簡單的軍服,一張樸實的工人的臉,他站在我們面前顯得高大、年輕。

    他給我們行了一個軍禮,用和善的眼光望着我們微笑說:“你們都武裝起來了!”就在這一瞬間,他跟我們中間距離忽然縮短了,消失我們親切地跟他握了手,他端了一把椅子在桌子旁邊坐下來,我們也在闆凳上坐下了。

    他拿左手抓住椅背,右手按住桌沿,像和睦家庭中的親人談話似地對我們從容地談起來…… 他的明亮的眼睛射出一種逼人的光,我們看出來他對美帝國主義者的憎恨跟他對朝鮮人民的熱愛是一樣的深。

    他有點激動了,揭下軍帽放在桌子上,露出了頭上的一些很短的白發。

    這些白發使我們記起他的年紀,記起他過去那許多光輝的戰績。

    我們更注意地望着他,好像要把他的一切都吸收進我的眼底。

    大部分同志都不記筆記了,美術組的同志也忘了使用他們的畫筆,為的是不願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聽着他的淺明的、詳細的、反複的解說,望着他那慈祥中帶剛毅和堅定的表情,我感到一股熱流通過我的全身。

    他的樸素的話語中流露出對民族對祖國的熱愛。

    他的懇切的表情上閃露出對勝利的信心…… 巴金把文章寫好後,交給訪問團的支部書記葛洛和其他一些同志看了一下,大家提了一些意見,巴金參考了他們的意見,又增加了幾句話,然後把這篇散文交給新華社。

    第二天,彭德懷從新華社看到原稿,寫了一封信給巴金,要求作一些修改,他用的是商量的口氣,信的原文說:“巴金同志:”像長者對子弟講話‘一句可否改為’像和睦家庭中親人談話似的‘?我很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