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召開的全國第四次文代大會和全國第三次作家代表大會的會議精神,随着八十年代春天的來到,很快在文學藝術界遍地開花。
兩年以後,巴金不僅自己已寫了七十多篇&ldquo随想錄&rdquo,給全國人民的思想解放運動增加了力量;還為凍僵了十多年的中國文藝創作圈送來了暖氣,消融了冰塊,促使新的一代迅速成長。
這些年輕的作家中不少人有相當深厚的生活積累,對所寫的人物和社會生活都很熟悉;作品的藝術概括能力也比較強,因此表現的思想、生活都很真實,又有深度;在寫法上也都不落俗套,力求創新。
巴金在非常繁忙中堅持自己的寫作,又堅持閱讀了大量新作家的作品。
在他讀了湛容的中篇小說《人到中年》後,還撰寫了自己對這部作品的讀後感。
他說:&ldquo半年多來我聽見不少的人談論這部小說,有各種各樣的看法;起初還聽說有一份省的文藝刊物要批判它,以後越來越多的讀者出來講話,越來越多的讀者在小說中看見了自己的面影。
的确到處都有陸大夫,她(他)們就在我們的四周。
她(他)們工作、受苦、奮鬥、前進,或者作出成績,或者惟淬死去&hellip&hellip小說真實地反映了我們的現實生活。
&rdquo當時雖然讀了這部作品的許多人都深受感動,卻仍有人說作者不應該把陸大夫的遭遇寫得這樣凄慘,也不應該在&ldquo外流&rdquo的姜亞芬醫生的身上傾注大多的同情;甚至還有人責備作者&ldquo給生活蒙一層陰影&rdquo,提出質問:&ldquo難道我們新社會就這樣對待知識分子嗎?&rdquo或者這樣提問:&ldquo難道&lsquo外流&rsquo的人會有愛國心嗎?&rdquo
面對這樣的現象,巴金十分懇切,又十分堅決地說道:&ldquo我們已經吃夠了謊言的虧,現在到了多講真話的時候了。
我們的生活裡究竟有沒有陰影,大家都知道,吹牛解決不了問題。
我喜歡這本小說。
我有這麼一個習慣,讀了好的作品,我會感到心靈充實,我會充滿對生活的熱愛;我有一種願望,想使自己變得善良些,純潔些,對别人有用些。
《人到中年》寫了我們社會的缺點,但作者塑造的人物充滿了愛國主義的感情,這種感情不是空洞的,虛假的,而是深沉的,用行動表示出來的。
我接觸到她(他)們的心,我更想到我那位遍體傷痕的母親,我深深感覺到我和祖國血肉相連的關系。
&hellip&hellip她有傷,所有她的兒女都應該獻出自己的一切給她治療。
陸大夫就是這樣的人。
在中國她(他)們何止千千萬萬!同她(他)們一起為社會主義祖國盡力,我感到自豪,我充滿信心&hellip&hellip&rdquo
出于對文學事業發展的熱情關切,巴金努力為青年作家的優秀作品排除外來的無理幹擾;同時他也非常同情因寫作而遭受拂逆的作家的處境,曾竭盡心力,為他們解除煩憂。
他贊賞王蒙、陸文夫等人複出後的寫作上有新的成就,也體諒有的作家寫出了有缺點的作品後處境困難,認為寫作&ldquo缺點有時難免,可以批評,但不能采取打棍子的辦法。
&rdquo早在一九七九年春天,巴金在上海家中接待北京三聯書店編輯董玉時,他就說過&ldquo希望在青年身上&rdquo,他說近年來出現的一些新作品,&ldquo是一些年輕的初學者寫出來的,如《傷痕》《于無聲處》等。
這些作品,作家不一定寫得出來,不是不能寫,不是沒有感受,主要是作家還是有框框,有束縛。
&rdquo現在,通過文代大會,通過十一屆三中全會,通過&ldquo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rdquo的讨論,又是兩年過去了,作家們的思想也逐漸解放,&ldquo文學界仿佛展開了一場熱烈的競賽。
有廣泛社會影響的作品一部接着一部問世,為廣大讀者熱愛的優秀作家一個接着一個
出現,不少作家剛寫了一部好作品,接着又有更好的新作發表。
這都是過去數十年所不多見的現象。
&ldquo這是巴金一九八一年五月在全國優秀中篇小說、報告文學、新詩評選發獎大會上所作的書面發言《文學的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