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現代文學資料館

首頁
    起我出國三次。

    我出去并非鍍金,也不想撈取什麼,我隻是讓一些外國朋友看看我并不曾被“四人幫”迫害緻死,還能夠用自己的腦子思考。

    在國外我才發現人們關心中國,多數讀者想通過中國現代文學認識我們國家,了解中國人的心靈。

    好些國家中都有人在搜集我國現代文學作品和有關資料;或者成立研究會、召開國際會議讨論有關問題。

    我們的“文革”期間被視為糞土的東西,在國外卻有人當做珍貴文物收藏。

     在世界聞名的幾個都市裡我參觀了博物館、紀念碑,接觸了文化和曆史資料,看到了人民的今天,也了解他們的過去。

    任何民族,任何人民都有自己光輝的曆史。

    毀棄過去的資料,不認自己的祖宗,這是愚蠢而徒勞的。

    你不要,别人要;你扔掉,别人收藏。

    我們的友邦日本除了個别作家的資料館外,還有一所相當完備的他們自己的“近代文學館”。

    日本朋友也重視我們現代文學的資料。

    據一位美籍華人作家說這方面的資料美國收藏最多,居世界第一,歐洲有些學者還要到美國去看材料。

    荷蘭萊頓有一所“西歐漢學研究中心圖書館”,成立已經五十年,雖然收藏我國現代作品不多,但正在廣泛地搜集。

    我說句笑話,倘使我們對這種情況仍然無動于衷,那麼将來我們隻有兩條路可走:或者把一代的文學整個勾銷,不然就厚着臉皮到國外去找尋我們自己需要的資料。

     現在還是能夠有所作為的時候。

    聽說日本的“近代文學館”是日本的作家們創辦的,并沒有向國家要一個錢。

    日本作家辦得到的事,難道我們中國作家就辦不到?我的力量雖然有限,但決心很大,帶個頭總是可以的吧。

    創辦和領導的工作由中國作家協會擔任,我們隻要求國家分配一所房子。

    我準備交出自己收藏的書刊和資料,還可以捐獻自己的稿費,隻希望在自己離開人世前看見文學館創辦起來,而且發揮作用。

     我設想中的“文學館”是一個資料中心,它搜集、收藏和供應一切我國現代文學的資料,“五四”以來所有作家的作品,以及和他們有關的書刊、圖片、手稿、信函、報道……等等、等等。

    這隻是我的初步設想,将來“文學館”成立,需要做的工作可能更多。

     對文學館的前途我十分樂觀。

    我的建議剛剛發表,就得到不少作家的熱烈響應。

    同志們給了我很大的鼓勵。

    我心情振奮,在這裡發表我的預言:十年以後歐美的漢學家都要到北京來訪問現代文學館,通過那些過去不被重視的文件、資料認識中國人民美好的心靈。

     點着火柴燒毀曆史資料的人今天還是有的;以為買進了最新的機器就買進了一切的人也是有的。

    但是更多的人相信我們需要加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對我們民族精神的認識。

    認識自己,認識我們的文學,認識中國人民的心靈美。

    我們有一個豐富的礦藏,為什麼不建設起來好好地開采呢? 我那些美好的夢景一定會成為現實,我的愉快的微笑并不是毫無原因的。

     四月四日杭州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