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再說端端

首頁
    一 我還想談談外孫女小端端的事情。

     前一篇關于她的文章是三年前發表的,現在端端不再是“我們家庭最小的成員”了(我兒子結了婚,家裡添了一個一歲的小孫女)。

    但她仍然是全家最忙的人。

    她在小學讀到了五年級,每天還是帶了不少的課外作業回家,到家後休息不過半小時,就埋頭用功,常常坐到晚上八九點鐘,中間隻除去吃一頓晚飯的時間。

    她在家做功課,常常借用我的寫字台。

    我算了一算她一天伏案的時間比我多。

    我是作家嘛,卻沒有想到連一個小學生也比我寫得更勤奮。

    “有這樣的必要嗎?”我不止一次地問自己。

    我總覺得:兒童嘛,應當讓她有時間活動活動,多跑跑,多笑笑,多動動腦筋。

    整天坐着看書寫字,就不像小孩了。

    我自己也有過童年,我并不曾忘記我是怎樣過來的。

    雖然生活在封建或半封建的社會裡,我也還是一個跳跳蹦蹦的孩子,常常用自己的腦筋想主意,我有時背書背不出來挨闆子,但也有痛痛快快和同伴們遊戲的時候。

    我始終不曾感覺到讀書像一種沉重的負擔,是一件苦事。

    所以有一天我聽見端端一個人自言自語發牢騷:“活下去真沒勁!”不覺大吃一驚,我對孩子的父母談起這件事,我看得比較嚴重,讓一個十歲多的孩子感覺到活下去沒有意思,沒有趣味,這種小學教育值得好好考慮。

    孩子的父母并不完全同意我的看法,特别是做母親的總以為孩子不肯多動腦筋,做作業做得太慢,自己又沒有工夫輔導孩子,有時看見到了九點孩子還在用功,就動了氣,放連珠炮似的大罵一頓,逼着孩子上床睡覺。

    孩子隻得第二天提早起床做功課。

    孩子的父親偶爾和我同聲說一句:“孩子睡眠不足。

    ”但是他也不得不警告孩子:将來念中學,考重點學校,功課更多,老師抓得更緊,現在不練就一些本領,以後怎樣過日子? 端端并不理解這個警告的嚴重性。

    她也不知道如何練就應付那些功課的本領。

    她母親責備她“竅開得慢”,似乎也有道理。

    我的兩篇文章寫成相隔三年,這就說明三年中她的情況并未改善,可見進步很小。

    她的學習成績始終不穩定,而且常常不大好。

    但孩子既愛面子,又怕挨罵,每逢考試成績在九十分以上,她回到家,就馬上告訴大人(姑婆、太孃或者她的父母),要是成績在八十分以下,她便支支吾吾,設法拖延一兩天,終于給媽媽知道,還是挨一頓痛罵。

    說也奇怪,我女兒思想很開放,但是要她抓孩子的功課,或者她發現了孩子的毛病,就缺乏耐心,不由分說,迎頭來一陣傾盆大雨,有時甚至上綱上線,吓得孩子無話可說。

    我不同意這種教育方法,我心裡想:她不開竅,你幫忙她開竅嘛。

    可是我女兒、女婿都在為自己的“事業”忙碌着,抽不出時間來照顧孩子的學習。

    我在旁邊冷靜地觀察,也看得出來:孩子挨罵的時候,起初有些緊張,後來挨罵的次數多了,她也就不大在乎了。

    所以發生過的事情又繼續不斷地發生。

    做母親的卻從未想過:為什麼孩子會有“活下去真沒勁”的思想。

    她大概以為“不要緊,大家都是這樣地教育成人的。

    ” 當然,誰也不必把孩子的話看得太認真。

    的确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

    孩子不會因為功課重就“看破紅塵”,也不會因為挨罵多就起來“造反”。

    一切會照常進行,不必緊張。

    孩子雖愛面子,但也不會去考“重點學校”,她父母也不會強迫她考“重點學校”,我更不鼓勵她念“重點學校”,因為做“重點”學生,要付出更大的代價,她還不夠條件。

     我三年前就曾指出,現在的教學方法好像和我做孩子時候的差不太多,我稱它為“填鴨式”,一樣是灌輸,隻是填塞進去的東西不同罷了。

    過去把教育看得很簡單,認為教師人人可做,今天也一樣,無非是照課本宣講,“我替你思考,隻要你聽話,照我說的辦。

    ”崇高理想,豪言壯語,遍地皆是;人們相信,拿起課本反複解釋,逐句背誦,就可以終生為四化獻身,向共産主義理想邁進了。

     我是受過“填鴨式”教育的,我腦子裡給填滿了所謂孔孟之道,可是我并沒有相信過那些聖賢書,人們從來不教我開動腦筋思考,到了我自己“開竅”的時候,我首先就丢開那些背得爛熟的封建糟粕或者封建精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