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四)

首頁
    世界上的事多半事與願違。

    紅軍渡過湘江之後,由于損失慘重,兩岸散兵流落甚多,紅軍總部本拟略事休息整頓,然後向湘西前進,以便與二、六軍團彙合。

    可是桂軍夏威部于十二月二日就占領了界首一線,三日就占領了資源,将紅軍緊緊纏住。

    全州的敵人劉建緒部也緊緊追了上來。

    也許更重要的是,蔣介石已經窺知了紅軍的企圖,急調湖南敵軍預先占領了新甯、武岡、城步一線,嚴密堵住了紅軍通向湘西的道路。

    在這種情勢下,紅軍隻有一種選擇,就是南轉龍勝。

    而油榨坪與龍勝之間,有海拔兩千公尺的一座高山,名叫老山界,險峻異常。

    周恩來、朱德、王稼祥等領導人當機立斷,決定攀越此山。

    臨行前,倉促進行了整編;為了接受湘江戰役的教訓,決定進行輕裝。

    各部隊都将不适宜攜帶的笨重物品忍痛舍棄。

    一麻袋一麻袋的蘇維埃鈔票,也被弄出來付之一炬。

    在村莊邊和山腳下,到處可以看到一灘一灘的紙灰。

     老山界是自江西出發以來最難走的山了。

    由于山高路陡,大軍擁塞于途,當晚未能越過,紅軍戰士們隻得就地栖息在山壁曲曲折折的小徑上。

    在最險的雷公岩下,摔死了不少騾馬。

    然而,這支隊伍終于在第二天的下午勝利攀過此山。

    可憐的卻是那些因負傷、生病而掉隊的戰士們,他們不得不流落民間,或者栖息在荒野林莽之中。

    這場戰争的階級性質是如此明顯,地主老财對他們毫不留情,不是将他們逮捕送官,就是将他們騙回家去,乘他們用飯時将他們殺死,劫走他們的槍支。

    而那些貧農們,鐵匠、木匠師傅們,卻偷偷地将他們藏到家裡,或者背上山去,将他們藏在山洞裡,一趟又一趟地給他們送飯,待養好傷送他們上路。

    這裡,幾十年後仍然傳頌着許多感人肺腑的佳話。

     紅軍越過老山界即進入龍勝縣境。

    這裡有苗族、瑤族和侗族,他們都在人迹罕至的山溝溝裡,過着窮困的生活。

    因為民族隔閡和國民黨特務造謠,許多居民都逃到山上去了,這就給紅軍增加了一層困難。

    在這裡還有一件意外的事,就是紅軍每一住下,駐地經常發生火警,有一夜竟有四處駐地同時起火。

    在一個名叫龍坪的較大的村鎮,周恩來住的房子,半夜間突然為火焰包圍,幸虧警衛員機警,才免遭不測。

    後來經嚴密搜索,才抓住幾個縱火者,原來他們受國民黨的派遣,采用這種手段來嫁禍紅軍。

     周恩來這天住在距通道不遠的一個侗族村鎮。

    街上房子不少,都是一座座小小的木樓。

    可就是居民逃避一空,連碾米的水磨和舂米的石臼都藏起來了。

    雖然從地主家弄來了稻谷,卻無法脫出米來。

    這自然會影響到部隊的情緒。

    加上行軍的疲勞,有些幹部和戰士倒頭就睡,分來的稻谷卻棄置一旁。

    作為總政治委員的周恩來看在眼裡,立即召開了幹部會議,提出:沒有石磨,就用石頭搓,用瓦片搓,也要搓出米來,紅軍決不能被困難壓倒。

    會後,他果然找了兩塊瓦片,就坐在侗族的小木樓上搓起了稻谷。

    警衛員小興國看着很驚奇,就說: “周副主席,你怎麼也搓起來了?” “一人一份嘛,我為什麼不搓?” “你那一份,我們包了!” “不行!”周恩來笑着說,“這是我提出的,我自己不幹怎麼行呢!” 話雖如此,但他的思想卻不在搓稻谷上。

    他一邊搓,一邊思考着全軍當前最大的難題:下一步究竟向哪裡走,在哪裡停下來開創新的根據地,以便結束當前這種使每個人都惶惑不安的流動局面。

    這個問題,自渡過湘江以來,在領導層中已經交換過幾次意見,每次都争論不休,難以取得一緻。

    一種意見是李德和博古的,他們仍然堅持向湘西進軍,與二、六軍團會合;另一種意見是,敵人的重兵已經集結湖南,如仍然按照原計劃,就會自投羅網,難以自拔。

    而究竟到哪裡好,也還提不出具體設想。

    部隊究竟怎麼辦,這自然是渡過湘江之後又一次紅軍生死存亡的大事。

     周恩來一面搓稻谷,一面反複思忖,不免心中愁悶。

    在愁悶之中,腦際忽然一亮,出現了兩年前的一幅圖畫,一件往事。

     一九三二年的秋天,臨時中央就決心将毛澤東拿掉,首先是将他趕出部隊,撤去他的軍權。

    當時部隊正奉命進攻南城,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和王稼祥都在前線指揮。

    而這幾個指揮者都因南城堅固,覺得徒勞無益。

    可是後方主事者卻堅持向南城進攻,并堅持要毛澤東離開前方。

    當時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