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後也就算了。
學海這孩子,你們都曉得,他是個老好人,甯可自己吃虧,從來不給别人計較,對待阿英更是體貼,遇事總是讓她三分,……”
秦媽媽見巧珠奶奶盡說自己好,也代兒子說好話,顯然想把一切過錯都推到阿英身上。
她不耐煩聽巧珠奶奶這樣巧嘴巧舌地誇耀自己,忍不住問道:
“阿英呢?”
“阿英嗎?”巧珠奶奶一肚子話還沒有講完,給秦媽媽一問,打斷她的話頭,差點忘了下面要說的話,怔了一下,說,“我正要說到阿英,憑良心講,阿英這孩子到了我們張家,也不錯。
她在廠裡做生活巴結,回到家裡來,手腳不閑着,相幫我做這做那,也不大出去串門子。
生了巧珠,下了班就回到家裡,忙了飯菜,就洗洗補補,做點針線。
人也賢慧,我有一句說一句,不能冤枉人。
”
“這才是呀,”秦媽媽插上來說,“為啥吵鬧呢?”
“誰說我們吵鬧的?”
秦媽媽微微一笑:
“紙包不住火。
鬧得阿英都不能回家了,還說沒有吵鬧嗎?”
“就是有點争吵,也怪不上我這個婆婆。
她現在變了,能說會道,誰曉得她把我這個老婆子編成啥樣子呢?她有兩條腿,哪個能擋住她回家?她不回張家來,那是她自己的心變了。
我這窮老太婆也沒有辦法想啊!不能強迫她回來喲。
現在不是講平等了嗎?婆婆媳婦平起平坐哩。
”
“你看她的心啥辰光變的呢?”餘靜撇開别的不談,抓緊她無意當中流露出來的這句話問。
“那要問她自家呀!”
“你們天天在一道,總看出一些苗頭啊。
”餘靜不讓她躲閃,說,“阿英最近常和啥人往來?”
“這個,”巧珠奶奶見餘靜問到節骨眼上,她認真想了想,并沒有看見阿英和不三不四的人往來,提不出具體的人來,但她不願說,反問道,“你比我清楚啊,她整天在廠裡。
”“廠裡的事,我很清楚。
家裡的事,你可比我清楚啊。
”餘靜一點也不放松,“你看到她和啥人往來嗎?”
“這個……”巧珠奶奶說不下去了。
“說吧,沒有關系。
”
“對餘靜同志有啥不好說的?快說吧。
”秦媽媽感到餘靜真有辦法,一方面順着巧珠奶奶談,一方面又抓住要害,不放過重要的關節,使得巧珠奶奶不得不談。
她坐在旁邊靜靜聽她們談。
看巧珠奶奶一再不答,她才忍不住插了一句。
張學海覺得今天自己的地位難處,這邊是威嚴的母親,隻要她固執地看定一個人一件事,就很難改變她的看法;那邊是敬愛的黨支部書記,在他腦筋中有無上的威信,認為她做的事講的話都十分正确,沒有一點不對。
夾在這兩邊當中,他自己很難說話了。
一開頭,他就怕任何一方面問他這個那個,幸好,大家談論,都沒有提到他。
他原先低着頭,不大看别人,好像這樣别人就忘記他也坐在屋裡了。
現在餘靜和奶奶正面談論,也還沒有提到他,他稍稍放心了,微微把頭擡起。
巧珠奶奶給問得無處躲藏,她不得不講道:
“在家裡麼,往來的人倒不多,張小玲呀,譚招弟呀,郭彩娣呀,管秀芬呀……”
“這些大半是細紗間的姊妹們。
”餘靜說,“還有男的來嗎?”
“男的有,趙得寶老師傅呀,還有一個姓鐘的青年,名字我可忘記了。
”
“是鐘珮文嗎?”秦媽媽問。
“對,對,就是他。
他和趙師傅一同幫我們搬家的……”巧珠奶奶一提到鐘珮文,眼前便顯出一個活潑的青年來了。
“那次是老趙帶他們來的,你忘了嗎?”
“我沒忘記,”巧珠奶奶對餘靜說,“真要謝謝他們,給我們搬家,連杯水也沒喝。
”
“這不算啥。
”餘靜說,“還有啥人?”
“沒有了。
”
“你覺得這些人和阿英的關系怎麼樣?”
“這要問你了,餘靜同志,他們都是廠裡的。
”巧珠奶奶想起陶阿毛對她說的風言風語。
“有沒有廠外的人來?”
巧珠奶奶仰起頭來,望着雪白的屋頂和湯阿英卧房的門,仔細想了想,說:
“這倒沒有。
你覺得那些人怎麼樣?”
“這些人,我都熟悉。
我可以告訴你,巧珠奶奶。
他們都是規規矩矩的人,有的還是黨員,他們和阿英往來,主要是談工作談學習,沒有别的事。
”
“這些人,我也曉得是好人。
”巧珠奶奶放低了聲音,生怕窗外有人聽見,“你不曉得,近來她不按時回家,廠禮拜也不待在家裡,每次出去都講究穿戴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