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

首頁
    四月二十四日,荀诩到任武昌的第七日。

     荀诩在太陽剛升至天頂的時候從敦睦館走出來,朝着城裡最繁華的朱雀區步行而去。

    他今天穿了一身不起眼的淺黃色短袍,并按照吳人的習慣将胸襟解開一半,兩邊朝襯裡各折過去一寸;這是因為江東天氣已經轉暖,将胸襟解開保持風氣暢通,人不容易出汗。

    他用一條束在腰間的布帶将袍子的下擺紮起來,這樣行走起來更加靈活。

     從一出門,荀诩就注意到敦睦館對面的槐樹下有兩個農夫裝束的人從地上站了起來,遠遠地在後面跟着。

    他知道這兩個人是東吳派來監視自己,心中毫不驚訝,面色如常地繼續沿着大街緩步而行;針對敦睦館人員的監視這早就是一個雙方心照不宣的秘密。

    張觀甚至告訴他萬一在武昌城裡迷了路,還可以找這些形影不離的跟蹤者問路。

     張觀還告訴荀诩一件趣事:曾經有一次館内的一名書吏外出辦事,辦事地點與其中一名跟蹤者的家相鄰。

    那名不幸的跟蹤者在監視途中正好見到自己的老婆與别的男人偷情,一時沒控制住情緒沖進去捉奸,兩個人撕打起來,最後反而被那名書吏勸解并報了官。

    這件事讓吳國情報機構一直面上無光。

     從宣陽門附近的敦睦館向南走到武昌内河的朱雀門一共有五裡路,這段街道被稱為禦苑路。

    這條路兩側多為東吳官署與駐軍營地;當苑路到達朱雀門以後,依着内河的走勢左右伸出兩個分支,形成長貞與衢塘兩個商業區與居民區。

    那裡是武昌最繁華的地區。

     荀诩順着苑路不緊不慢地走着,越靠近朱雀門街上就越繁華,行人商販以及過往的車馬也越來越多。

    那兩名跟蹤者仍舊不遠不近地跟在後面,每次當荀诩一回頭,他們立刻就轉過臉裝做朝兩側的店鋪看去。

     “很拙劣。

    ”荀诩暗自評價,同時覺得有些不耐煩,決定把這兩個讨厭的家夥甩掉。

    于是他加快了腳步,這讓跟蹤者有些驚慌,不由得也緊跟了上去,這一下讓他們的跟蹤徹底暴露。

    荀诩回過頭去,笑眯眯地沖他們揮了揮手,飛快地在前面路口向右轉去。

     兩名追蹤者大吃一驚,連忙也緊跟上去。

    他們看到荀诩的背影在一家織錦鋪前晾着的錦衣之間閃了一下就消失了,急忙粗暴地推開身邊的行人,邁開大步窮追不舍。

    恰好這時候一名吳國官員的隊伍從街道的另外一頭馳道開了過來,整個隊伍長約六十步,兩名高舉五色木棍的儀式兵走在前頭,兩側手持皮鞭騎兵的騎兵喝令行人讓開,官員的大轎子則在隊伍中間。

     武昌的苑路中央為青磚鋪就,是皇帝與官員出行時專用的馳道。

    道路兩旁種有槐樹,還有深兩三尺寬兩尺的兩排禦溝以分隔兩側平民通道與馳道。

    荀诩算準時機,趕在官員隊伍通過街口之前的一瞬間飛快躍過禦溝,沖到了街道對面,他靈活的裝束幫了大忙。

    跟蹤者發現了他,但是已經晚了,儀仗隊伍恰好開到了他們與荀诩之間。

    他們企圖也跳過禦溝順着馳道沖過去,但立刻就被護衛的騎兵用鞭子抽了回來,疼的呲牙咧嘴。

     等官員的隊伍走過馳道以後,街道對面的荀诩已經消失了。

    兩個跟蹤者面面相觑,站在原地楞了一陣,然後悻悻地轉身離開。

     “這不太正常……” 躲藏在對面酒家二樓的荀诩居高臨下地望着他們離去,覺得不可思議。

    在雙方都了解彼此存在的前提下,跟蹤者的目的不再是秘密追蹤目标,而是明白無誤地緊貼着目标,阻止目标進行任何情報交易或者秘密活動。

    換句話說,這類跟蹤者不會在意自己被發現與否,他們工作的重點就是緊跟目标,時刻給予其壓力。

     而眼前這兩名跟蹤者卻在短暫的失利後就撤退了,這實在不正常。

    按照常理,他們應該立刻向街道的兩頭跑去以确認目标沒有跟丢,或者呼喚後援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