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

首頁
    小組進入這一側街邊的店鋪尋找目标蹤迹。

     是他們不夠專業,還是…… 荀诩一邊想着一邊走下酒樓,從後門溜了出去。

    他看看周圍沒有可疑的人,輕車熟路地繼續朝前走去。

    在過去的幾天裡,他已經将武昌的地圖記的滾瓜爛熟,自己也親自實地趟過幾次,現在根本無需向導就可以行動自如。

     他穿過兩條小巷,回到了苑路主街之上,并向右邊的“衢塘”區轉去,和許多平民擠在一堆。

    一路上各式各樣的店鋪很多,荀诩繞有興趣地不時駐足觀望,有時候還與賣東西的小商販交談幾句,看起來他似乎真的隻是來逛街罷了。

    他路過一家銅鏡鋪,鋪子老闆為了招徕生意,用絲線将幾面有三尺多寬的銅鏡懸在鋪子外面當幌子,明晃晃的格外醒目。

    荀诩似乎對這些銅鏡十分有興趣,他停下腳步湊近這幾面銅鏡看了一陣,忽然笑了。

     通過銅鏡,荀诩不需回頭就能發現後面人群中隐藏着另外一個追蹤者。

    這名追蹤者不知道荀诩正利用銅鏡看着他,視線毫不忌諱地盯着荀诩的背影。

     很明顯這是東吳情報機構的一個小花招。

    跟蹤者使用了雙重跟蹤,首先派兩名并不專業的追蹤者去跟蹤目标;當他們被故意甩掉以後,目标就會放松警惕,放心地直接前往目的地,往往忽略到他其實一直還處于被另外一到兩組秘密跟蹤者的監視之下。

     “這不過是吳人的一些小伎倆。

    ”張觀這樣評價說,這樣的花樣沒有什麼實際價值,一個專業的情報人員不會因為甩脫了一兩個追蹤者就掉以輕心。

     荀诩離開銅鏡鋪,繼續在街上漫無目的地閑逛,不知不覺中沿着苑路逛到了武昌河的一處渡口。

     江東以水鄉而著稱,除了長江以外還有不計其數的大小河流縱橫,武昌城區也被一條寬闊的水道貫穿其間,這條叫武昌内河的水道上隻有幾座浮橋,所以大部分平民還是靠擺渡在河兩岸穿行。

     荀诩走到渡口的時候,等船的人已經聚集了二十多名,都擠在岸邊望着從對面徐徐劃過來的舢闆。

    荀诩用餘光瞟了一眼後面,看到那名跟蹤者也如影随至,躲在擁擠的人群裡。

     這時候舢闆快要靠岸了,渡口的船夫拿了一頂草帽開始挨個收錢。

    荀诩從懷裡摸出一枚大泉銅錢扔到草帽裡,船夫道了聲謝,掏出一個用白蘿蔔刻成的印章在他手腕上印了一個“水”字,并告訴他在上岸之前不要擦掉,以備查驗。

    追蹤者見他買了船票,也趕緊掏出錢來如法炮制。

     舢闆搖搖晃晃地靠了岸,岸上的人将一條木踏闆橫在船與碼頭之間。

    舢闆上的乘客轟轟地沿着踏闆下了船,甚至有性急的人直接從船邊跳到岸上,然後揚長而去。

    當乘客全部都下完以後,船夫揮手示意等船的人可以上去了。

    一時間人聲鼎沸,雞飛鴨叫,兩名船夫用竹杆擺在踏闆兩側,以免有人被擠下水去。

     荀诩首先登上船去,後面的人越湧越多,逐漸把他擠到了舢闆邊緣。

    那名跟蹤者也擠上了船,和他隔了大約有七、八個人。

    整條舢闆上都擁擠不堪,他沒辦法再靠近一點。

     船夫見人上的差不多了,讓岸邊的人拿掉踏闆,然後将舢闆頂部用一根細鐵鍊與橫貫河流兩岸的粗鐵鍊相連——這是為了防止舢闆被水流沖開太遠——大手一撐竹篙,舢闆緩緩地離開了岸邊,朝着對面開去。

     就在舢闆離開渡口三、四尺的時候,荀诩突然從船邊一下子跳回到了岸上。

     這一變故讓所有人都吓了一跳,那個追蹤者先是一楞,然後氣急敗壞地推開人群,但為時已晚。

    這時舢闆離開渡口已經有将近兩丈的距離,他怎麼也不可能再跳回渡口。

     舢闆不能立即回頭,于是這個可憐的追蹤者隻能無可奈何地望着站在渡口的荀诩慢慢遠去…… ※版本出處:幻劍書盟※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