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會招來殺身之禍。
但貂禅就這樣奇迹般地完成了任務。
表面看,貂禅不過是一個被男人争來奪去的可憐玩具;實際上她卻巧妙地掀動醋海風潮,輾轉二強之間,憑借着身體與女性特有的聰慧把兩名亂世風雲兒玩弄于股掌之間。
三國用間也多,但使之極緻者無出貂禅之右,這又豈是簡單&ldquo美人&rdquo二字所能做到的。
無怪演義到此,亦要歎息道:&ldquo三戰虎牢突費力,凱歌卻奏鳳儀亭。
&rdquo
演義中并沒有提及貂禅是否真心愛着呂布,因為自從下邳城内略現了半面後,貂禅這個人就徹底消失于人們的視野之内了,一代奇女子揮一揮衣袖,沒帶走半分雲彩,如羚羊挂角,了無痕迹。
根據民間傳說,貂禅出家當了尼姑,後來還想誘惑關羽,反被那紅臉漢子月下斬了。
這個故事我甯願隻相信前一段,貂禅是個通透人,她知道,在這亂世對她這樣的紅顔來說,出家是最好的歸宿。
這也是我選擇貂禅做女祭司的最後一點原因:女祭司和尼姑一樣,他們都是神職人員。
第三位女皇甄妃
女皇是代表了成熟女性的一切特征,母性,憐憫,豐裕以及雍容。
這張牌代表的是寬和的力量,能夠包容一切。
說實話,這一張牌的選擇很難。
三國中的女性實在太少了,有個性的就更少。
最後思慮再三,我終于找到了最适合這張牌的人選,她是甄妃。
從《三國志·文昭甄皇後傳》中,我們看到的是一位正妃娘娘的端莊、持重,标準的後妃之德。
另一方面,甄妃同樣擁有&ldquo女皇&rdquo的感性,《古詩源》裡曾收錄了她的一首《塘上行》:
浦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果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衆品铄黃金,使君生别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想見君顔色,感結傷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賢豪故,捐棄素所愛,莫以魚肉賤,捐棄蔥與薤;莫以麻枲賤,捐棄菅與蒯;出亦複愁苦,人亦更苦愁。
邊地多悲風,樹木何蓊蓊;從軍緻獨樂,延年壽千秋。
其情其感,即便是與建安七子相比,亦不遑多讓。
詞句細膩婉轉,字裡行間流轉着一位女性的抑郁與苦悶。
在充斥着男性陽剛的三國時代,女性情感如此豐沛的作品僅此一例,直追後世李易安。
甄妃比她的丈夫曹丕大出五歲,比她的愛慕者曹植大出十歲,而這兄弟二人偏偏都被這位比自己年長許多的女性所吸引。
從《洛神賦》中我們可以看到,甄妃的成熟豐韻讓人心馳目眩。
這是一種高貴的美,雍容而溫雅,讓人頓生仰慕,卻不會有什麼狎昵之心。
戀母情結也罷,戀姐情結也罷,總之讓曹氏兄弟為之迷戀的,一定是這種兼具了感性與性感的迷人氣質吧。
我們要感謝具有藝術家氣質的曹植,沒有他對甄妃強烈的暗戀和精彩筆觸,我們是不會知道在那亂世之中還曾經存在過這樣一位女性。
而我們也要感謝曹丕,如果不是他先獨占了甄妃,曹植也不會把自己一腔難以排遣的思慕用文字發洩出來的。
第四位皇帝曹操
&ldquo皇帝&rdquo在塔羅牌中代表着父性,以及陽性,富有堅強的意志,無上的權威,反面亦有任性、暴虐和殘忍。
曹操沒有稱帝,但這&ldquo皇帝&rdquo二字的霸王之氣,也隻有他能當的起。
三國人物衆多,想面南背北的少說也有十幾号,但孫權失之幼齒,劉備失之柔弱,餘者碌碌不足為道,惟有曹操真正擁有那種睥睨天下,氣吞萬裡的霸者氣概。
諷刺的是,這位寫出&ldquo萬姓以死亡千裡無雞鳴&rdquo的詩人,卻也是一位嗜殺的暴君。
&ldquo皇帝&rdquo的正反兩面,都在這位霸者身上得到了體現。
本該稱帝的他并沒有篡位。
是赤壁和漢中的兩次慘敗磨蝕了這位老人的雄心?還是說他心中仍舊殘留着一絲對漢的忠誠抑或對荀彧的歉疚?這個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卻是明确無誤的:
&ldquo若非有孤,天下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rdquo
誠哉斯言。
第五位法皇劉備
法皇充滿了憐憫與慈悲,他是正義力量的源泉,深厚寬容,對人來說很值得信賴。
這張牌的選擇我猶豫了很久,盡管劉備是不二的人選。
按三國志來說,先主乃是一位枭雄;即使按演義來說,也是&ldquo狀劉備之善而近僞&rdquo。
關于他的仁德,真的沒什麼好說的,大家心裡明白就可以了。
志且不說,當年我看演義的時候看到那段劉安殺妻,就看的毛骨悚然,無法想象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