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二回 司馬懿密誅漢帝 葉飄零大建學堂

首頁
    自太行山訪得鄉人,請念昔日之情暫赴襄陽一叙。

    其人已應允自在寨中齋戒一月,随後自來。

    ”司馬懿道:“王上并無殺君之意,吾等不可妄為,隻可如此如此。

    ”司馬昭得了父命,向葉飄零請假回鄉,一騎馬又往河東而來。

     到得一處山頭,叩門求見寨主。

    但見那人,身長八尺,手足細長,渾身精瘦輕便之極,乃是司馬懿鄉人司馬谒,本是世家,幼懷大志,身負高才,弱冠之年曾官至解良相,後被督郵陷害,身陷牢籠,卻被司馬懿救了,逃往太行山,劫富濟貧,落草為寇,生平專殺官吏,最擅高來高去之功。

    司馬昭以後輩之禮參見了,司馬谒微怒道:“吾生平不曾失信,昔年已欠汝父之情,自當有報。

    既允他日自往襄陽,便被剁了雙腿,也要爬将過去,又何必再來相請?” 司馬昭道:“叔父信義,天下皆知,吾等非疑叔父,乃是計劃有變,特來報知。

    ”司馬谒道:“哦,令尊不欲行事了?吾一生殺官無數,卻不曾刺殺過皇帝老兒,心下已定,汝父縱然阻攔,恐怕無用。

    ”司馬昭道:“他人身包膽,叔父膽包身,想叔父一生怕過誰來,隻是吾父卻不似叔父一般膽氣沖天,雖欲忠心報主,卻又恐累及家門。

    ”司馬谒道:“如此膽量也無,如何能成大事?吾自往邺城去,免得牽累汝等滿門。

    ” 司馬昭拜謝道:“雖是如此,有一錦囊在此,叔父倘不識皇宮路徑時,拆開來看,自有接應之人。

    ”司馬谒笑道:“一個皇帝老兒,值得汝父如此多番思量麼!”司馬昭道謝退去,這邊齋戒已過,司馬谒喚過山寨頭領,托以後事,随後身着勁裝,往邺城而來。

    當夜翻上牆頭,潛入皇宮,但見千園萬殿,亭台樓閣,曲折回環,實不知如何去處,心道:“仲達所言原來不虛,似此如何知曉皇帝老兒之處?”拆開錦囊觀之,暗服司馬懿老謀深算,因見四面巡邏甚緊,不敢久呆,悄悄出了皇宮,歇了一夜,第二日大早往集市上來。

     依着錦囊中指點,在集市上徘徊三日,終于見到一隊太監出宮買菜。

    司馬谒冷眼旁觀許久,見諸監腰牌皆配在左,獨有領頭之人在右,于是悄悄掩上,低聲道:“請公公一旁叙話。

    ”那人回頭,斜眼打量。

    司馬谒将手中兩錠銀元寶亮了一亮,那人便跟着司馬谒走到一邊,尖聲問道:“汝何人也?”司馬谒道:“可是鴨蓬公公否?” 那太監道:“咱家正禦膳房領事厲鴨蓬也,莫不是衣食父母來了?”司馬谒滿面堆笑先獻上元寶,道:“在下正是,不知仲達所托之事,公公打點得如何?”鴨蓬道:“咱家需得先回宮去,兄長午時三刻在此等候,咱家帶兄長入宮。

    ”司馬谒又送了五十兩銀,深深道謝,當日暫栖客店之中。

     午時來到宮門外,隐身牆後,等了一兩個時辰,鴨蓬才慢吞吞出來,卻替司馬谒帶了一套太監服飾穿了,進了宮門。

    鴨蓬乃是禦膳房領事,沿途巡邏護衛盡皆識得,因此未受阻礙,徑自來到禦膳房鴨蓬住所中。

    饒是司馬谒有沖天膽氣,深入宮廷,也感惴惴不安。

    鴨蓬道:“如今帶兄長進來了,其他的自便,咱家可為兄長你擔當了天大的幹系,兄長可不能胡來!”司馬谒道:“吾隻顧着仲達所托之事,其餘一概不問,隻不敢牽累了公公。

    ”說着又塞了兩枚金元寶在鴨蓬手中。

     鴨蓬接了,點頭笑道:“大爺放心,咱家不是膽小之人,就是全天下将咱家罵個狗血淋頭,咱家該做什麼還幹什麼,天下之事,原本隻需自我感覺良好即可。

    大爺自放手去幹,便鬧出事來,咱家也不是無義之人。

    ”司馬谒尚未回答,門外一人掀簾而入,大笑道:“汝等好生大膽,光天化日之下在此商議叛逆……!” 話音未已,劍光一閃,那人栽倒在地,一股鮮血從喉頭噴射出來。

    司馬谒冷笑一聲,擡起腳來,用鞋底擦拭劍刃上的血迹。

    鴨蓬頓時面如土色,沖上去把門闩上,跺腳道:“你怎麼就在皇宮裡行兇殺人了?鬧将出去,非教咱家腦袋搬家不可!” 司馬谒道:“不見此人已知我等圖謀,若不殺之滅口,你我腦袋更要搬家!”鴨蓬道:“哎呀,他是咱家結義弟兄,浣衣房領事周訓,早知仲達與咱家之事,方才隻是出言相戲,你不合一劍殺了,卻教我結義之情何在!”司馬谒道:“結義之情就在此了。

    ”又送金元寶一錠。

    鴨蓬喜道:“原知道大爺你是慷慨爽快之人,可還要殺人否?小人這邊去喚人教大爺殺個痛快!”司馬谒道:“不勞駕了。

    ”當晚隻在禦膳房中,捱到午夜,問明路徑,便往寝宮而來。

    這正是:百兩紋銀買帝命,同盟負義兩相争。

    畢竟後事如何,仍是下回分解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