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擦盡血迹,待要還劍入鞘,忽然崩的一下,劍鞘無故自裂,但見人影卓然,向寵領着侍衛已到寝宮門外。
司馬谒心念一動,急将寝宮中諸般寶物攬在懷中,大踏步走出宮來。
向寵呼道:“拿下!”四面侍衛齊上,司馬谒歎道:“人為财死,鳥為食亡,古今至理也。
早知燕漢宮廷,寶貝如此稀缺,吾又何必如此冒險!”倚天劍出,插入自己胸口,倒地而亡。
這時宮廷大亂,向寵聞得陛下已崩,一面整頓宮廷秩序,一面急令人去請丞相、燕王。
百官須臾而到,一齊哭拜于地。
兩漢嫡傳二十四帝,前後四百餘載,至此可稱消亡。
後人有《西江月》贊獻帝曰:
先遇西涼狼子,又逢谯郡奸雄。
可憐神器堕泥中,四海群雄雲湧。
曾領滿朝賓客,欲驅十萬兵丁。
志追高祖已無成,人算何如天命。
太行草寇為财入宮,刺殺聖上之訊頃刻傳遍天下,舉國挂孝拜祭。
因獻帝無後,孔明大會群臣,都道燕王劉禅禀性聰慧,仁德為懷,堪為萬乘之主,于是百官共拜于地,議立燕王為帝。
阿鬥聞言,手足無措,道:“孤年輕識淺,全無治世之才,但盼平生能專研丹青辭賦,未敢奢望為君。
景泰皇帝尚在長安,何不使人接回邺城南面天下乎?”孔明奏道:“景泰乃是曹賊傀儡,凡事不由自主,素無功德于民。
王上先君身為漢室宗親,奔走四方,不折不撓,于國家有再造之功,衆臣皆仰恩義,欲報之于王上,王上為君,正是天意人心也。
”
沮授又奏:“臣夜觀天象,紫氣東來,紫薇閃亮,北鬥長升不墜,正合王上乳名。
近來邺城北又有黃氣鋪天二十餘丈,種種異象,皆應王上稱尊之意,願王上勿辭。
”阿鬥道:“孤幼随丞相讀書,多受教益,凡事丞相自可斟酌而定。
”
于是文武百官擁阿鬥登台,立為燕漢皇帝,年号隆武,除太行山一幹草寇外大赦天下。
又追谥獻帝為孝愍皇帝,先王劉備為昭烈皇帝,衆官各有升賞。
沮授謂孔明道:“陛下既續了漢統,當速發诏書,令天下英雄共讨曹賊,中興漢室,以慰先帝之靈。
”孔明上表,阿鬥準奏書诏。
卻表燕漢立國,群臣歡呼雀躍,諸葛丞相依法治國,賞罰有度,百姓盡皆俯首歸心,不複傷感漢室之衰,但慶隆武之興。
诏書傳到長安,冷落宮中的伏後、唐妃諸人聞得鶴駕已崩,盡皆自缢而亡。
有《念奴嬌》歎獻帝與諸妃曰:
半樽美酒,卧瓊樓玉宇,亭台宮阙。
更憶昨宵牙帳裡,佳麗三千歡悅。
暗吻丁香,輕揉軟玉,塞上呢喃樂。
廣播雨露,推窗悄掩明月。
一旦盡與他人,帝王将相,化作天涯客。
午夜夢回鄉寨裡,莫泣墳前羅雀。
歲月如梭,刀兵似虎,碾碎清秋葉。
荒村孤冢,此中多少嗚咽。
隻表葉飄零進位荊王,在襄陽設立國子監,請司馬徽于山野之中遙領總監,令周循、諸葛瑾、劉巴、司馬懿、黃蓋、崔琰分别兼任禦人、外交、經濟、兵法、練武、養德總執教,舉行文武鄉試,廣招天下英才。
又大采精鐵,遠銷漠北,交換戰馬,忽而阿鬥诏到,号令各鎮諸侯早發精兵,西讨長安,掃除曹賊,以正天下。
葉飄零笑道:“孔明空懷沖天之智,隻因為一顆忠心,不提防自居火爐之上也。
”便召群臣參議。
崔琰道:“隆武乃是漢室宗親,先帝既崩,理當繼位。
今日诏書至此,乃是名正言順,王上不得不盡表忠心,西取長安,以振漢室江山。
”葉飄零微笑道:“隻恐此乃孔明驅虎吞狼之計也。
”司馬懿進言道:“王上所見甚是。
劉備乃織履販席小人,冒認宗親,妄稱皇叔,牽累各地諸侯,終于敗投袁紹,以欺詐得國,今日先帝雖崩,景泰尚在,光武子孫,遍布四海,劉禅何德何能,焉敢竊據大統,颠覆漢室江山!王上身為漢臣,又受先帝大恩,理當問罪。
”
葉飄零問陸遜道:“仲達此見若何?”陸遜道:“此金玉之論也,吾等先據黃河,再平西土,無需數年,天下可定也。
臣與龐軍師即返并州征冀北,王上可速領軍向中原,先據青兖,别圖大事。
”葉飄零道:“諸卿妙計,使孤茅塞頓開。
”
龐統道:“王上出師之前,可先上表長安,暫奉景泰為尊,稱為攝政王,與曹操議和,以免兩邊受敵。
”葉飄零深然之,令趙累為使,上表長安,一面使龐統、陸遜自并州出兵,太史慈、臧霸、吳蘭、孫瑜并當年川将相輔,吸引孔明兵馬。
使安甯、高順駐守洛陽,一面就漠北所購良駒訓練騎兵,又着關銀屏、太史亨、甘甯守江陵以備張遼,慕容秋水并群童坐鎮襄陽,策應四方,一面自點馬軍五萬,黃忠為先鋒,步卒五萬,張清兒統領,陳到為先鋒,左路大将李典、韓當、黃蓋、蔣欽、陳武等,右路淩統、司馬、桂英、木蘭、戴陵等,自荊、揚、豫、徐開出,浩浩蕩蕩往青兖二州而來。
龐統太史慈所率先頭部隊,已越太行山。
這正是:莫道止戈無限好,早藏妙計待雄師。
畢竟後事如何,還是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