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四回 飄萍初露峥嵘角 劉禅沉迷文士言

首頁
    上回說到獻帝駕崩,孔明等擁立劉禅繼位,葉飄零聞得,召集群臣,計議伐燕,從龐統之計,令趙累上書景泰,陸遜往長安來見魏王。

    曹操接入,陸遜交了使書,下拜見禮,起身退在一旁。

    曹操閱畢,道:“足下久事無道昏君,豈不勞苦?”陸遜答道:“一拜一起,未為勞也。

    ”曹操一愕,仰天大笑,卻惱了一旁趙俨,大聲道:“荊王素有大志,欲并大漢江山乎?”陸遜答道:“荊王縱有天下之志,欲奪奸佞基業重振漢室,豈敢另有他意?”衆人見陸遜白面書生,深居文臣武将環繞之中,面上如常,略無驚惶之狀,不覺盡皆失色。

     曹操道:“既非求戰,莫非議和?”陸遜道:“大王聖明,吾主正有此意。

    ”曹操道:“荊王素來唯僞帝馬首是瞻,天下皆知,今日忽然遣汝至此,豈非意欲背反燕漢?”陸遜道:“獻帝昔年亦乃大王所立,在位二十年來,并無大過,正是聖明天子,何來僞帝之稱?吾主托其庇護,正是護漢之心所至也……”曹操插言道:“既是如此,又何必一朝倒戈,有識之士,盡皆以為反複,試問荊王如何取信天下之人?” 陸遜道:“此一時,彼一時也。

    當先帝在位,燕漢乃是正統,吾主故而附之。

    今日先帝已崩,劉禅乃織履販席之後,豈有人君之福?景泰為先帝之弟,弟承兄業,自古皆然,天下共見,知此時景泰陛下方為漢帝,吾主來投,正是忠良拳拳之心,天下誰不仰望?” 曹操不覺點頭道:“難得荊王如此忠義!”于是先将陸遜安頓館繹之中,自在魏王府與衆臣商議,皆言葉飄零原與燕漢同盟,既受劉禅節制,他日必來伐魏,難得書生以忠義為本,今日竟有投效之意,正是天賜魏漢喘息之機,可見魏王洪福齊天,古今未嘗有也。

     曹操正自不斷點頭,忽然廳外碎步聲響,一人奔上堂來。

    衆人一見,都露出笑容來。

    曹操擡頭看去,原是義女,現封高陵郡主飄萍兒,隻因聰明伶俐,清秀可人,因此無論景泰魏王,三公六院妃賓,以及朝中文武大臣,直至家丁仆役,人人都對她寵愛包容之極,自來放浪形骸,不避嫌疑,王府宮廷,到處亂闖,無人能夠管制。

    這座間衆官便不知有多少人被她扯過胡須,揭過帽子。

    曹操思及義女種種頑皮之狀,不覺微笑道:“眼前尚有正事,飄萍若要頑皮,休到大堂上耍弄。

    ”飄萍睜大雙眼,向前道:“父王,孩兒已非昔日幼女,此來非為搗亂,乃是獻計。

    ” 曹操頓時來了興緻,道:“飄萍若有妙計,可向此間衆位叔伯請教。

    ”飄萍道:“孩兒聽諸兄言道,荊土來使稱臣,未知父王如何審處?”曹操道:“連年征戰,士卒勞苦,百姓不安。

    葉飄零既有言和之意,吾等正可乘機休養生息,以圖他日之基,此國家之福也。

    ”飄萍道:“不然。

    孩兒與倉舒私下商談,均以為燕帝隕斃,劉禅稱尊,事出突然,非偶然之舉。

    今日前來求和,孩兒料荊土不日必當兵伐燕境,恐父王掩襲其後,故而權且為之,父王細細思量,不可錯過良機。

    ” 衆臣大驚,雖素知曹沖與飄萍自幼聰明,皆有神童之稱,未料眼光亦如此敏銳,不由得齊聲賀道:“王上子女睿智如此,他日必可弘揚祖業,留名千載。

    ”曹操聞言大喜,問典韋道:“飄萍近來武藝如何?”典韋應道:“郡主聰明之極,這數年來,某生平所學,皆已全盤通曉,所欠者隻有氣力火候稍嫌不及,日後恐隻有郡主自行領悟了。

    ” 曹操便道:“似此該當如何?”典韋道:“郡主體格清奇,神思靈動,跟随某家,已學到極緻,某願舉薦一人,可為郡主之師。

    ”曹操道:“莫非許仲康乎?”典韋道:“仲康武藝,與某家乃是一路。

    似郡主這般靈慧之人,非曹子文夫人,鎮北将軍呂婵不可。

    ” 衆人盡皆稱異。

    曹操道:“婵兒武藝,怎勝得汝與仲康?”典韋道:“夫人武藝或有不及,卻是呂布傳人。

    呂布所學方天畫戟,神與力合,意在戟先,揮灑進退,無不如意,實含有天地造化之秀,鬼斧神工之靈,雖當年之呂布,亦未能學盡。

    呂布生前,已将招數傳與夫人。

    以某觀之,當今之世,唯郡主能通解其中奧秘。

    ” 曹操方悟,退入内堂,問飄萍道:“汝久在軍營,随軍走南闖北,見多識廣,今日可願見識漠北草原風光?”飄萍便跳了起來,道:“終日悶在長安,父王不知道,都快把孩兒悶死啦!”曹操道:“既是如此,為父不日便遣人送汝往上郡向汝呂婵姊姊學藝,吾兒意下如何?”飄萍噘嘴道:“隻是遠離父王千裡,終日不能相見。

    ” 曹操拍拍她臉,笑道:“又來這一套了?倉舒也和汝去。

    ”飄萍盈盈下拜道:“多謝父王。

    ”便回居室找曹沖去了。

    這邊曹操聽了飄萍之言,重賞陸遜,又向葉飄零回書許和,多表釋嫌結好之意,一面卻于各地招兵買馬,悄悄東調,隻待時機一到,便要重奪中原大地。

     卻表這邊劉禅繼位,封諸葛亮為丞相、高陽侯、冀州牧,宮廷内外,事無巨細,鹹決孔明處置。

    這日丞相府中,忽有鎮南将軍趙雲
上一章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