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四回 飄萍初露峥嵘角 劉禅沉迷文士言

首頁
    急來求見,獻檄文一道,謂孔明曰:“此乃葉飄零所書,檄文已發全國各地,請丞相速作裁處。

    ”孔明接文而觀,文曰: 荊王、大漢大司馬葉飄零謹以大義布告天下:自高祖斬蛇創業以來,迄今四百餘載,呂後季年,王莽篡逆,幸得光武中興,王道顯融,方謂漢室無憂,江山免難,何如桓靈之際,亂黨群生,海内奸賊鷹揚,兇逆并起,董卓侵官害國,淆亂朝綱,曹操承資跋扈,殘害賢良。

    王與左将軍劉備共起江湖,受任朝野,同谘合謀,授以裨師,謂其社稷棟梁,國家支柱。

    後值傾覆,各散一方,猶念念不忘昔日共報家國之情,乃結同盟之好,共讨奸雄,竭盡漢臣之責。

    後燕王身死海外,天下義士無不扼腕,以為龍失其爪,鳳失其翼,正社稷不幸,蒼生不安,然韬晦之人,不識其面,藏奸之輩,不知其心。

    細察劉備此生,猶勝卓、操之類也。

     聞劉備祖劉雄,因贓假位,為官不淑,終至罷黜,父劉宏,往來傳教,妄撥謠言,惑亂民衆,劉備山野遺醜,織履販席之徒,與群童嬉遊樹下時,已懷禍亂之心。

    後遊學江湖,欺瞞士人,留虛名于外,懷詭詐其中,反複狡詐,唯利自視。

    自古以來,此皆取敗之道也。

    故雖領徐州而不能守,雖據汝南而不能存,後投袁紹,欺壓恩人之後,以詐力而平燕土。

    後得二子,合名封禅,逆反之心,昭然若揭,路人皆知。

    比來更聞劉備所謂漢室宗親,無可稽考,但賄賂聖上左右,私添族譜,妄居皇叔,以行竊奪江山之實,激起天下刀兵,攪動四海不甯,反國之徒,害民之賊,自古未曾有也。

     今先帝雖崩,光武子孫未絕。

    劉禅冒認宗室,竊據大位,反心早露,罪不容誅!荊王世為漢臣,深受國恩,當結草銜環以報社稷,故統大軍三十萬征奸讨逆,并匡社稷,此可謂非常之功也,今布告四方,各地郡守、鄉民可早日脫離奸黨,重歸正統,從逆之軍,亦當倒戈來附,可保封妻蔭子,難免史卷遺名。

    如律令!” 諸葛亮觀畢,默默出神。

    趙雲在旁道:“葉飄零起兵作亂,丞相還需速思保國良策!”諸葛亮道:“吾早已料定葉飄零必當乘勢起兵,乃吾深受昭烈皇帝知遇之恩,托孤之重,此事不得不為。

    今葉飄零既大舉來犯,吾等可分頭迎敵。

    汝與文長、孫仁、馬雲祿諸将先領軍據敵,緊守隘口,不必出戰,吾随後便來相助。

    ”趙雲領命去了。

     諸葛亮便攜檄文,入宮朝見隆武。

    劉禅見了檄文,誦讀一番,群臣聞得,盡皆扼腕大怒。

    獨有劉禅搖頭晃腦吟畢,拍案道:“言辭犀利,直指朕祖孫三代,父皇有靈,隻恐也被罵得體無完膚,好文,真乃絕妙好文也!丞相可為朕抄寫此文,朕當好好觀摩練習。

    ”群臣見狀,面面相觑。

    諸葛亮咳了一聲,道:“陛下,葉飄零發此檄文,引兵犯境,臣當前往征讨,此間大事,還需與陛下商議。

    ” 劉禅道:“有妙文在此,朕不能不先學其文辭。

    朕雖不才,尚記得丞相曾經教導:積金千兩,不如明解經書。

    國家大事,丞相斟酌而行,朕可無暇旁顧,丞相亦曾教導:分心難顧,專心易成。

    ”手捧檄文,啧啧贊歎不已。

     諸葛亮無奈,隻得先喚過沮授,吩咐道:“葉飄零傾國而來,非同小可,吾恐燕漢獨力難支,公可往鮮卑、烏丸諸部,多送珍珠古玩,以示交好之意,令其攻打并州,吾方可放心南下,免除後顧之憂。

    ”沮授領命而去。

     孔明又喚過審配、向寵、王修、逢紀諸人,一一囑咐數番,來到校場,點起兵馬,關興、張苞為左右護衛,引軍五萬,先往壺關來退龐統。

    葉飄零此時已抵達九裡山,與小股劉軍交戰,黃忠先登破敵,連斬戰将十員,威名大振。

    卻表葉飄零安下營寨,喚黃忠道:“老将軍出征以來,所向披靡,劉軍畏懼,如今眼見諸葛孔明已為龐統誘至壺關,雖尚未接戰,短期内孔明無法分身,汝還願先領一軍速取東郡否?”黃忠奮然道:“吾既為先鋒,正欲沖鋒在前,以報王上深恩!” 轉出一人,道:“不可,不可。

    ”葉飄零視之,乃李典也,便問道:“黃老将軍勇冠三軍,曼成為何阻止?”李典道:“聞趙雲領軍已渡黃河,此人昔年在西蜀之時,連敗曹營諸将,稱為天人。

    黃老将軍終究年老,不以筋骨為能,此去獨抗趙雲,誠恐有失,折了我軍銳氣。

    ”黃忠聞得,須發皆豎,撐目道:“某雖年老,兩臂尚有千斤之力,能開三石強弓,汝初來荊土,便敢藐視某哉?”當下便要與李典比武。

     葉飄零慌忙勸住。

    黃忠道:“既是曼成将軍疑某之能,某隻領本部軍去,走馬取城,立斬趙雲之首,獻于麾下!”葉飄零道:“曼成亦是一番好意,老将軍休要見怪。

    趙雲匹夫之勇,天下皆知,老将軍謀勇兼備,何足懼哉,切勿以曼成之語抱怨。

    自來輕敵必敗,老将軍千萬謹慎。

    孤與将軍一萬兵馬,使公覆相助,取得東郡,據守黃河,扼住關口,其功非小。

    ”黃忠領命,與黃蓋點齊軍馬,二老引兵往東郡而來。

    這正是:方于書卷逞口快,又看寶刀顯神威。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