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二十七回 四訪荒山徒費力 一降猛将已成功

首頁
    不可輕易放棄,當效我家亨兒,痛定思痛,苦學武略刀槍,他日能成一鎮都督,揮軍征蠻,救護銀屏而返,亦解吾等生平之恨!”張虎這才拜謝此去。

     慕容秋水自回王府,早有安甯捷報傳至。

    河洛一帶,曹操與馬超、歸塵對峙數月,無功而退。

    葉飄零乃留陸遜、馬超、歸塵、甘甯、太史亨、高順諸将駐守,自與慕容秋水往河北而來。

     原來安甯用計襲取黎陽,魏延被執,甯死不降。

    安甯道:“倘玄德在時,當念文長忠烈,吾亦不教文長降也。

    然劉禅乃是無用之人,文長莫非不辨?今日雖盡忠而死,小人之輩,須盈惑隆武,恐文長空留罵名耳。

    ”魏延怒道:“吾不降反賊,仗忠義而死,焉得反落罵名?”安甯道:“君既不信,可自往邺城觀之。

    若是劉氏負君,可速來降,荊王愛才若渴,他日必委君重任,執掌三軍,剿滅曹賊,不失君平生之志也。

    ”魏延喝道:“吾受昭烈厚恩,安肯投降汝輩!”安甯即遣人送魏延往邺城,自在黎陽安民撫衆。

     原來此時張清兒早在荊營中添上魏延旗号,故教楊儀當值之時看見,于是楊儀深恨道:“魏延匹夫,常于丞相面前,道吾乃反複小人,不可重用。

    今日剛落重圍,懼死投敵,小人之稱,爾實擔之!”遂上表劉禅,道是魏延已反。

    劉禅問衆臣如何,有關興伏于階下言曰:“魏文長勇冠三軍,氣蓋當世,當年景升被破之際,荊州軍旌旗到處,衆皆降葉,延獨事劉,豈有今日臨危而懼反降荊土哉?陛下明察秋毫,勿中反間之計!” 原來往日魏延多自恃智勇雙全,天下無雙,而審配亦自忖多謀,人所難測,平素相互輕之,這時審配出班奏道:“魏延平生隻願丞相分一軍使其獨領,徑襲敵境,以建功名,因丞相不許,素來不平,常恨己才不能盡用,故而今日降賊,亦情理之中也。

    ” 衆臣議論紛紛,忽有報來:“魏延在東華門外喊門。

    ”劉禅道:“魏延既反,如何敢來喚門?”楊儀道:“必來動我軍心,招降我等。

    臣願前往,觀其動靜。

    ”于是來到城頭,指魏延大罵道:“反賊無禮,有何顔面來此,弓弩手放箭,将這無恥之徒射成刺猬!”于是萬弩齊發,魏延大哭而退。

     楊儀回奏劉禅道:“魏延孤身獨騎,深入荊軍營寨而不聞喊殺之聲,非降者能為乎?”劉禅便垂天恩道:“人各有志,何須勉強,衆位如有降意,朕無阻攔之心。

    ”衆臣皆下拜泣曰:“臣等忠君報國,豈能臨陣投敵,而忘昭烈之恩乎!”劉禅不悅道:“朕一生唯喜弄文,不好國政,葉飄零如欲取而代之,正合朕心也,自古天無不亡之國,人無永世之君,天命有定,乾坤翻覆,諸臣何必愚忠至此?”說着拂袖轉入偏殿去了。

    諸臣面面相觑,隻是苦笑,又來丞相府中探望孔明,依舊昏睡不醒,茶飯皆需外人灌入,口中翻來覆去,隻是念叨昭烈艱難,一至如斯! 隻說魏延被楊儀罵退,方信安甯之言,伏地哭道:“當此之刻,非臣負君,乃君負臣也!悠悠蒼天,誰鑒我心!”當下便欲自刎,早有天下名将斬首居最後,救人為第一,神翎飛将在此,隻一劍,救了魏延,柔聲道:“大丈夫能屈能伸,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功名待立,壯志未酬,先輕生赴死,是懦夫也。

    留得有用之身而為天下人奔走,何愁天下人負君?”魏延大悔,恸道:“昔從劉禅而無悔,是延不識主也。

    ”于是葉飄零又得了魏延為将,有詩歎曰: 世間勇烈說文長,困守孤城終不降。

    鼹鼠當朝多嫉恨,良禽擇木再翺翔。

     安甯建了此功,寫書告捷,這邊報司馬懿來到,安甯接入問道:“仲達不在壺關駐守,來邺城何為?”司馬懿道:“壺關早破,今聞征西新破黎陽,特來相助共降燕漢。

    ”安甯大喜問計,司馬懿附耳悄言,隻教安甯大笑。

    這正是:不戰屈人真上策,中華基業已将成。

    畢竟司馬懿所獻何計,還看下回分解。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