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王言之。
”對曰:“女兒何不帶吳鈎,獵取關山五十州!倉舒既去,飄萍心若死灰,情願随子文哥哥征戰沙場,蕩平北土,共擊中原,為父王平定江山,也不枉倉舒陪伴孩兒遠居漠北多年。
”父女偎依一處,不勝傷感。
卻有急報傳來:“西涼盜賊造反,五十五家盜賊聚集三萬人馬圍攻武威,逐去太守,自領涼州牧,陰與中華相接。
”曹操升帳,道:“武威叛亂,誰敢前往剿除?”有曹丕道:“孩兒少立軍功,今願前往,乞五千兵馬,撥兩員上将,可将匪盜盡皆剿首示衆。
”曹操甚喜,方欲允時,有飄萍道:“父王,衆匪皆良民也,隻因家貧,難還賦稅,故為人所惑,非本心也。
盡數屠之,非善策也。
飄萍隻将五百刀斧手前往,盡教衆匪從良,不負父王愛民之意。
”
曹操道:“賊衆勢大,不可輕之。
”飄萍道:“此皆烏合之衆,号令不明。
飄萍隻取首惡以示警戒,餘衆盡撫之,必然散歸農田,改邪歸正也,父王勿憂。
”曹操大喜,喝退曹丕,使飄萍前往,暗令曹彰、呂蟬随後接應,以防飄萍有失。
當下五百騎飛奔武威城來。
飄萍紮定蓬帳,使人去請衆盜魁前來帳中受封州牧。
使者抵達,諸盜信以為真,欣喜而來,一應随從,皆被擋在轅門之外。
衆盜自忖飄萍弱女,不以為意,一個個如狼似虎,湧入中軍帳上,陡覺眼前一亮,見飄萍端坐案上,面如西子,容勝昭君,真正是羞花閉月,落雁沉魚,身周似有輕煙缭繞,疑為天人,刹那之間,虎狼兇狠之意,如雲消散,争狠鬥霸之心,皆化無形。
衆盜魁頓時垂下首去,不敢逼視,偷眼而瞧時,益覺亮麗,真是個個天良發現,均想:“如此美人,凡間難覓,我卻造反作孽,勞駕親臨,豈非罪過?”不由自主伏地道:“不知郡主駕到,小人無禮,多有冒犯,今願歸降,乞恕死罪!”說着磕頭如搗蒜。
飄萍正欲喝問摔杯,教帳後刀斧手湧出,将衆魁一齊斬首,未料到尚未脫手,諸人已降,飄萍不覺歎道:“汝等欲降,誠國家之幸也。
唯國法尚在,反者必誅,非吾可更。
”喝令擲杯,諸人引出,一連砍下五十五顆首級,逞上虎案。
飄萍久在軍中,習以為常,吩咐将魁首送往武威城下号令,又遣使往城下叫曰:“魏王有令,城内附逆者靜聽之:諸頭領謀反作亂,驅逐朝廷命官,是為不赦,今已伏法,餘衆附逆随從,本須同死,然郡主念爾等皆為大漢良民,本是遵紀守法之人,隻為妄言所惑,法雖不恕,情理可容。
可速獻城歸漢,各賜田地金帛,世為良民,永不作亂。
”
城内諸小頭目聞得,或有降意,或以為欺,疑惑不定,忽見一人款款而來,姿若桃李,态拟神仙,一時城頭萬衆盡皆自慚形穢,愧念叢生,諸人相互隻聽得鄰近之人一顆心咚咚直跳,再無餘聲,良久聽得呼的一響,一人墜下城去。
飄萍上前,見此人已死,不覺歎曰:“吾全無相逼之意,汝何故自裁,教吾枉害無辜?”餘音未落,城頭不知誰先把兵刃棄了,頓時嘩啦啦聲大起,大半軍士盡皆棄械。
城頭有一人怒道:“汝等枉為男軀,恁地無用!諒一小小婆娘,抵得甚用,随我出城亂刀斬之,殺入長安,皆受爵位!”打開城門,領數百亡命死士直取飄萍。
将近身前,飄萍如畫之容更是清晰在目,衆随從忍不住盡數下馬伏地膜拜。
獨有那頭目沖到飄萍身前,硬起心腸,揮刀欲砍時,手上早已軟了,天下戟橫出,挑去其刀,擊中其座,那頭目頓時落馬,亦複拜地。
飄萍一笑,城頭騷亂,衆軍無不降服。
因此飄萍不費一兵一卒,輕取城池,削平叛亂,走馬入城,出榜招民,又招衆匪各問出身,無衣贈衣,無糧與糧,令各返故土,衆盜皆不欲去,情願相随飄萍。
于是飄萍招得萬餘軍馬,凱旋而歸長安。
有詩贊曰:
屈人無數算飄萍,不用幹戈不用兵。
未向帳前施妙計,征衣十萬已無聲。
從此飄萍美名傳遍中原塞外,漠北窮荒,舉世皆知上郡城中、黃河之畔,哺育出了一位勝西施、壓飛燕、鎮貂禅的妙齡少女,求親之信,如雪片飛來,魏王帳上堆積如山。
有謀臣賈诩道:“反攻中華之計,終于有也。
”曹操問之,賈诩道:“昔年範蠡進西施,吳王夫差從此惑于美色,不理國政。
今葉飄零在中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萬民盡皆心附,倘若西征,吾等難敵也!可效範蠡之計,請郡主委身中土,惑亂興元,葉飄零後宮無女,倘得郡主,正慰平生,從此昏亂,郡主趁機間其君臣将相之情,無需數載,中華可圖也。
”這正是:未曾奮武向中土,先贈紅顔向深宮。
畢竟後事如何,依舊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