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飄萍白日佯布小寨,夜間增兵擴營,誘慕容秋水前來,卻以伏兵困住,慕容秋水好容易殺出重圍,歸路已斷,有羌女秀珠夫人居高臨下縱火燒之,中華軍穿煙突火逃散,多有被飄萍擒獲者,各賜金帛,願降者收編,願去者縱去。
中華軍士本醉飄萍容顔風範,又受恩德,更是傾心歸附。
這邊千餘青州死士沖入火中撲打,人皆成炭,卻開出一條道路,慕容秋水約束殘餘人馬沖出火海,急往東而走,萋萋慘慘奔行數十裡,營帳皆失,結陣紮住,将象群環繞四周,軍士擁在其中。
幸時當夏季,雖在塞北,不覺嚴寒。
慕容秋水見左近将士無不帶傷,愈加悲切,歎道:“吾自領軍出征以來,未曾遭此大敗!累我一衆兒郎窘迫至此,皆吾之過也!”衆将環拜四周泣道:“數十年來多受娘娘眷顧,視臣等有如心腹,今雖遭難,願死命保娘娘殺回本國,再圖報仇!”慕容秋水道:“辎重俱失,糧草将盡,軍勢衰竭,不能沖殺,靈鳳單于必已堵住各處歸路,強攻恐難破之。
吾孤身去見單于,自有保命之計。
諸位可分散,翻山越嶺回國,請皇上遣上将早日前來搭救可也。
”諸将皆道:“臨危而去,逢難舍主,無義之人也。
臣等雖然不肖,願與娘娘共同存亡,乞娘娘勿言!”
慕容秋水輕歎一聲,知麾下多半皆已相随自己出征數十年,屢立功勳,絕不肯棄己而去,當下不複多言,自與諸将于象圈之中閑談嬉笑,隻扯些中華趣聞,各地喜樂。
須臾之間,軍士高談闊論,喜笑開懷,盡去沮喪之意。
至夜女兒軍居中擁慕容秋水席地而卧,青州死士護衛圈外,中華餘軍分班巡邏。
一夜無事,翌日有公孫陽來到,入圈拜見,曰:“罪臣拜見皇後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昨聞娘娘出征失利,軍士受窘,罪臣願引大軍暫駐桑乾城中,隻待陛下來援。
”慕容秋水令起,道:“先生豈非已降靈鳳單于乎?”公孫陽嗫嚅道:“昔日投降,實不得已。
今娘娘已到,罪臣是中華之人,安敢長依胡虜?願以此功贖罪,望娘娘明察。
”慕容秋水察言觀色,早知來意,笑道:“先生休瞞吾,既是欲降,昨日何不引兵殺出桑乾,為吾救應?今日來此,實受單于之計,特誘哀家入城,卻以大軍困住,誘皇上急來相救,她卻以逸待勞,尋隙破之也。
”
公孫陽冷汗滿額,急忙伏地乞命。
慕容秋水道:“吾既識破其謀,自該将計就計,何必斬汝!欲活命時,可如此如此,陛下到時,不但無罪,尚且有功。
”公孫陽喜而從命,趁夜偷偷将出一枝人馬,打起中華旗号,淩晨時大舉入城,慕容秋水卻已悄悄引軍避入山中。
公孫陽使人報飄萍道:“中華皇後喜而深信,已引軍入屯桑乾。
”飄萍大喜,便令諸衆圍城,又料葉飄零必然大舉來救,深恐胡軍兵力不足,遂使人請劉賢暫棄代郡,劉豹暫棄雁門,借得左右匈奴全軍相助。
二劉隻欲讨好單于,自是欣然領命。
方欲動時,飄萍忽然省悟道:“險中慕容秋水之計也。
公孫陽反降若真成功,昨日便該報我,何故今日先引軍入城,再來通報。
此慕容秋水誘我圍城,卻趁隙遁回本國也。
”袁水道:“既如此,何不亦将計就計,佯裝不知,暗伏精兵于山道之中,慕容秋水一股可擒也。
”
飄萍笑道:“吾欲并其國土,獻與父王,須收中華人心。
素知中華民衆視慕容秋水有若天人,多受恩義,吾擒其皇後,降不能降,若斬之卻失中華之心也,何益之有!葉飄零已登帝位,自以天下為重,無複昔年意氣行事之人,縱失皇後,雖切齒痛恨,未必受吾挾制也。
隻困皇後在此,誘興元皇帝來救,一舉擒之,方為上策。
”袁水拜服道:“如此,計将安出?”
飄萍道:“今吾當教慕容皇後雖明知是計,亦不得不入吾毂中也。
且如此如此,慕容秋水必入桑乾。
”袁水、張繡領命,自将諸軍依舊謹守隘口,卻不出戰,隻不放慕容秋水歸國。
慕容秋水進退無路,又聞飄萍運糧草萬石,送入桑乾城中,不覺仰面笑曰:“單于此計,分明隻教吾入桑乾做客也!”遂令諸軍真投桑乾。
桂英便道:“千歲娘娘既知其計,何故遂其心意?”慕容秋水道:“歸路早斷,吾軍露宿荒原,人無糧,馬無草,營帳難立,寒秋當至,縱單于不加追剿,亦當盡滅也。
為保吾中華萬餘兒郎,不得不暫依桑乾,且待清兒、安甯來援,分化胡部,吾等可出也。
雖明知前方是刀山油鍋,不得不跳,此亦單于意料之中也。
”衆皆嗟歎,各随慕容秋水進入桑乾。
城中百姓,競相來拜,軍民依舊一體。
飄萍自領諸軍圍困孤城。
原來胡軍心服皇後母儀天下之風,中華亦慕單于風華正茂之氣,城内城外,終日相互緻意,宛若一家,隻是重圍不解。
卻說當日公孫康收得飄萍之書,果然起兵反華。
安甯聞得,便将紮胡勒、佟沖、孫瑜、臧霸、吳蘭點四萬騎兵往遼東征讨,一路勢如破竹,無數月早困襄平,分定遼東諸野,眼見遼東将定,忽聞胡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