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七十九回 銀屏山越皆退位 孟起安甯齊喪身

首頁
    富而分貴賤,非天理與公平之道,朕與丞相等皆欲以法治國,奈何所謂法字,亦不過把玩于錢權之間,罰不能動于天聽,賞不能達于草野,朕觀‘寶馬’一案,已知人雖多力,難負天下,朕雖兩目,難察秋毫,非全民監督不可也。

    ” 銀屏道:“鳳兒不知何謂‘文革之禍’、‘寶馬一案’,然自我父水淹七軍以來,鳳兒日夜隻思償罪報恩,陛下敢為萬民計,鳳兒亦當誓死追随。

    未知陛下如何行之?”飄零道:“這還權于民,共監天下,其首要者,地方特權不可縱也,朕欲先行削藩退侯,隻是一衆藩王,皆朕心腹股肱,一時不忍也。

    ” 銀屏道:“陛下若下诏撤藩,隻恐或有不服,又為小人妖言所惑,終至幹戈四起,百姓不甯。

    陛下若欲行時,隻可如此如此。

    ”飄零拊掌道:“鳳兒之見,正合朕心,卻委屈了鳳兒這二十年之功。

    ”銀屏泣道:“鳳兒深蒙養育,區區微功,一則補父之過,二則報主之恩,安敢以名位官爵為意?昔嫁南蠻之日,已許陛下南中無憂,此言未敢忘也。

    鳳兒所慮者,四藩各有精兵強将,倘有異舉,但恐累及長安。

    陛下雖是根深不怕風搖動,樹正無愁月影斜,然一身安危,實系天下之望也。

    ” 飄零道:“朕已教安甯據西北,使清兒督東南,各有精兵十萬,禦林軍馬,深服歸塵,倘有宵小之徒,以一己權位而起兵,必無善報,鳳兒不必憂心,南蠻慣反之人,還是鳳兒善自珍重。

    ”連日商讨已定,銀屏拜别,飄零送到十裡長亭,自知此番終難再會,郁郁而回,喚逐流道:“汝在丹陽,勿要疏狂過度,亦當用功,待朕大舉已畢,便思功成身退,尋訪汝母,安享天倫至樂。

    ”逐流泣别。

     當下飄零起駕回京,仍在相思閣裡,有憲英相伴,彈琴論曲,煮酒賦詩,此時蒯越、審配、華佗多有病死,不能盡述,隻說不日之間,有鎮南王關銀屏上書,略曰:“臣關鳳誠惶誠恐,頓首謹言:臣鳳昔受國恩,出鎮南土,安撫蠻荒,前後十有八年,未敢擅離職守,南中諸衆,深慕陛下天威,願服王化,甘附當朝,臣鳳故裁軍馬,以養民衆,今事已畢,臣聞‘激流思退步,功成欲安居’,今既德薄,不稱其職,年事亦高,不宜勞頓,萬乞陛下恩準,卸臣王位名爵,使臣相夫教子,安度餘年,盡享天倫之樂,此情殷切,伏惟照鑒,臣關鳳頓首百拜,不知所言。

    ”飄零覽畢,與群臣道:“鳳兒安定南中多年,功蓋寰宇,今自請退位,卿等以為如何?” 龐統随帝南巡,陸遜明察萬裡,司馬懿通達人情,如何不知銀屏之意,實為削藩而來,皆不出言,有少府田疇出列而言:“臣有本奏:關王忠勇,天下皆知,昔以身而嫁蠻荒,換得南中十八年近免兵戈之禍,此功此德,舉世無量,法曰:‘有功定賞,有罪必誅’,關王雖是謙遜,素來有功無過,倘準卸甲,恐諸藩人人自危,陛下三思。

    ” 飄零曰:“數十年來,諸藩功重,皆朕腹心,朕晝寝之時,每常戚戚,以為諸藩為國操勞,盡廢私務,終其一世,不得稍歇,朕心安忍也?衛将軍是朕愛女,願求片刻安逸,朕何不允哉?”不聽田疇之言,下旨曰:“鳳兒為國身嫁南蠻,十八年不得還鄉,今欲去職将息,可賜錢十萬,賞金百斤,雖還鎮南王之玺,仍受衛将軍之印,日後衣錦還鄉,抑或幽居南中,返回長安,一任其意。

    ”諸臣皆退。

     隻說飄零撤了鎮南王,孟獲惱怒,銀屏勸住,又裁南蠻軍馬至一萬,上表謝恩,自此隐居南中,深入民間。

    有山越大王因感昔日複仇之恩,山越夫人甚念當年姊妹之義,一得逐流遣人傳話,亦上書乞退,飄零三度挽留,山越大王三番懇請,因此裁其軍馬,使任鎮南将軍、越州牧,重加賞賜。

     這一時大變,早飛傳往西,有撫戎王馬超統領西疆,聞得此訊,心下大驚,急與弟馬岱道:“南蠻、山越皆自請裁軍撤藩,吾督西戎八十一國,地方千裡,戶口百萬,倘不随行,人必以我有異心者!吾平生不下于人,恐為人忌,倘擁西疆而為讒言所誤,徒為天下所笑也。

    ”乃教馬岱去問趙雲今日之事如何應對。

    不一日,有趙薇随馬岱大哭而回。

    馬超驚問,趙薇泣曰:“舅舅不知,我父年前抱病,初止下痢,後忽轉重,不能進食,月前已然病逝。

    我母勞累過度,憂傷而亡,臨終歎曰:‘我與子龍數十年來同進同退,陰陽雖隔,不能分開!’”馬超捶胸頓足,虎目淚生,歎道:“子龍何故去之速矣?從此吾但有惑,誰能解之?”有詩歎曰: 一龍一馬共揚名,兩杆銀槍傲此生。

    雲裡神龍身隐去,馬兒從此歎孤零。

     時下為趙雲出喪,餘事先置一旁,隻表飄零身在長安,正自思索削藩之事,聞得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