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而三十日以為一月也。
以十二月而為一歲。
彼八千歲。
他化自在天壽量者。
此人間一萬六千歲以為彼一日夜。
以此日夜而三十日以為一月也。
十二月為一歲。
彼壽一萬六千歲也。
問。
彼六天生相何耶。
答。
欲界六天中無處母胎。
藏然四天王天于父母肩上或于壞中如五歲小兒忽然化生也。
三十三天如六歲小兒也。
夜摩天如七歲小兒也。
睹史天如八歲人也。
樂化天如九歲也。
他化天如十歲童子。
彼六天中受用事者。
有三受用。
一苦樂受用。
二飲食受用。
三淫欲受用。
苦樂受用者。
天趣多分受用衰惱墜沒之苦。
有諸天子将欲沒時。
五相先現。
一衣無垢染而有垢染。
二鬘舊不萎今乃萎悴。
三兩腋汗流。
四身便臭穢。
五天及天子不樂本坐。
時彼天子偃卧林間。
所有彩女與餘天子共為遊戲。
彼既見已。
由此因緣生大憂煩。
又福德天彼來生時生大怖畏。
又與非天戰诤之時彼所破壞。
天趣有情多分受因廣大富樂形色殊妙。
多諸适悅。
于自宮中而得久住。
其身内外皆悉清潔。
無有臭穢。
又彼諸天有四種宮。
所謂金銀頗昵琉璃。
種種嚴具無量無邊。
飲食受用者。
彼有食樹。
從其樹裡出四食味。
名曰蘇陀。
所謂青黃赤白。
複有飲樹。
從此流出甘味之水。
複有乘樹。
複有衣樹。
複有莊嚴具樹。
彼食樹出皆是段食。
複有三食。
謂觸·思·識彼諸天衆多受衆妙欲樂等也。
常無疾病亦無衰老。
無飲食等遺乏所作俱生之苦。
由彼食已所有段食流入一切身份支節尋即消化。
無有便穢(且舉少分。
不具記。
)淫欲受用者。
欲界諸天雖行淫欲而無不淨。
然于根門有風氣出。
煩惱便息。
地居二天謂四天王及忉利天。
兩兩交會。
熱惱方息。
彼夜摩天唯互相抱熱惱便息。
彼睹史天唯相執手。
熱惱便息。
彼樂化天相顧而笑。
熱惱便息。
他化自在天眼相顧親。
熱惱便息。
問。
欲界六天得名未祥。
更釋其名。
願傳後學。
答。
實可爾也。
今略示之。
四天大王繞須彌山七金山中初金山頂當四方面而住在也。
領四大洲名四天王也。
徒衆甚多。
總名四大王衆天也。
于須彌頂四方面有三十二天子。
即帝釋天之徒衆也。
其中央有帝釋天王。
故彼天名為三十三天(梵言忉利)受用天樂日夜無休。
故言時分天(梵言夜摩)受彼欲樂。
多起厭離而生知足。
名知足天(梵言睹史)自化樂具即自受用。
故言樂化天他。
所化作即自受用。
故言他化自在(略釋如是。
繁故止之)。
上來既明人天二趣。
餘三惡趣及八難處其相未辨。
今方辨之。
先明地獄趣。
謂此贍部洲下有八熱大地獄。
一等活地獄。
二黑繩地獄。
三衆合地獄。
四号叫地獄。
五大号叫地獄。
六燒燃地獄。
七極燒燃地獄。
八無間地獄。
問。
其八地獄雲何安布耶。
答。
從此人間地下過三萬二千由旬。
而有等活地獄。
從此等活下過四千由旬而有黑繩。
從此而下二千由旬而有衆合也。
從此已下有五地獄。
各相去下二千由旬也。
此八地獄皆廣十千由旬。
其無間獄去此地平一十二萬八千由旬須彌山王入水八萬四千由旬。
此乃過彼四萬二千由旬也。
等活地獄與無間獄相去。
合四萬八千由旬(略故止之)此外亦有八寒地獄。
一疱出地獄。
二疱烈地獄。
三歇折诂。
四郝郝凡。
五虎虎凡。
六青蓮花。
七紅蓮華。
八大紅蓮華。
從此地平下三萬二千由旬而有疱出地獄。
從此下隔二千由旬而有餘七獄。
此寒地獄亦廣各十千由旬。
如是地獄皆此人間作惡業故墜沒受苦。
彼因果感及其名别。
并受苦相。
具見瑜伽及諸經等。
既明地獄趣所住處已。
次明餓鬼趣所住處。
謂此南洲南邊直下。
深過五百由旬。
有琰魔王都也。
縱廣亦五百由旬。
此都為本有餓鬼住處。
展轉散在亦在餘方。
問。
是琰魔王亦是鬼趣耶。
答。
鬼趣所攝也。
問。
若爾何名法王耶。
答。
能為饒益諸衆生故。
名為法王。
問。
雲何饒益耶。
答。
若諸衆生執到王所令憶念故。
遂為現彼相似之身告言。
汝等自作業當受其果。
由是因緣。
彼諸衆生各自了知自所作業。
還自受果。
問。
有焰魔王之使者。
此何等人耶。
答。
衆生業力增上所生。
猶如變化非是衆生。
問。
生地獄人若憶念宿命若不憶念耶。
答。
或有憶念或不不憶念也。
若有衆生不憶念宿命。
焰魔法王即便教誨。
令能憶念。
問。
雲何衆生在地獄中憶念宿命。
雲何衆生不得憶念耶。
答。
有三種人不能憶念。
一極愚癡人。
謂生邊地。
二極放逸人。
謂受欲者。
三極邪見人。
謂謗因果。
如是人等。
王令憶念生慚愧心免地獄苦。
既略示鬼趣别住處已。
次明修羅所住之處。
此有五類。
一極弱者。
今在人間山地中住。
西方此土大山之中有大深窟。
多是阿修羅之住處也。
二須彌山北大海之下。
二萬一千由旬有修羅宮。
羅睺阿修羅在彼而住。
次下二萬一千由旬亦有修羅宮。
勇健修羅在彼而住。
次下二萬一千由旬亦有修羅宮。
華鬘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