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生老死無常轉變故雲報佛雲得常涅槃證故也。
法身雲常恒清涼不變義故也。
問經言實成者。
為顯湧出菩薩之能化佛故。
淨影雲。
當知彼說湧出菩薩不見之應過倍數劫息應歸真(略抄)良以經說佛壽雲複倍上數。
豈是湛然常住耶。
答。
論雲所成壽命複倍上數者。
此文示現如來常命。
善巧方便顯多數。
過上數量不可數知故(文)法花玄二雲。
證常之時尚非補處所知。
今言複倍上數者。
證常已後此豈可知。
又倍上數者。
欲叙佛無始終義也。
又雲。
明行菩薩道時所得壽命等今不盡。
況得佛壽而可盡耶。
如在太子之位資财猶尚未渴。
況登天子之位俸祿可盡耶(文)(俸奉字通用也。
正可奉字欤)又雲。
三者愈影再思已決也。
故法華論雲。
複倍上數者。
示現如來常命。
方便顯多數過上數不可知故也。
餘見此文悲喜交至(文)論疏釋巧方便雲。
上明四種數。
一世界不可知。
二末世界為塵不可知。
三将塵數劫劫不可知。
四明佛壽複過上三數不可知。
今是第五數。
複前四籌數不可知故。
所以為常。
言巧方便者。
歎如來有善巧方便能作如此多數盡上數量不可得知以顯壽。
以數不可知故所以為常(文)善巧者隻是巧辨。
非如施權方便也。
問。
淨影雲。
問曰。
若言前盡恒沙未來倍數。
是應非真。
何故論中說為報佛。
釋言。
約化顯實故耳。
化來多時明真久矣(雲雲)意舉湧出能化約之顯真身雲也。
爾尤葉論意。
答師說雲。
淨影嘉祥二師釋大同。
謂法花具明真應常無常。
以常在靈山佛即畢竟不滅。
又俱明化久。
然異光宅等義也。
又釋法華論意雲。
以多數顯常住義也。
其旨既同。
不可劬勞(雲雲)又先德相傳多雲。
二師釋旨異也。
嘉祥直雲常住真身。
淨影雲約化顯實。
正說應化佛雲過倍數劫也(雲雲)今案。
大同少異也。
故先德二意各存深旨。
俱不乖背。
然得大旨不領少異者。
應言義家之大将也。
以論文解真身常命之中義勢小異也。
嘉祥又雲。
天人所見常擊天鼓者。
顯常土無障礙用。
無障礙者即十地菩薩所在實報名無障礙報土也(見法花論疏并仁王般若疏)即當淨影釋人天所見明知是應也。
又淨影雲。
若論真身畢竟無盡(雲雲)即明法花說真身常住也。
豈但假說耶。
複何指餘經論說常住明法花意耶。
但是法花明法報二身壽命常住無盡也。
然小異者。
複倍上數之一句耳。
淨影意雲。
佛以善巧舉應用久用顯真身常命。
嘉祥意。
佛以善巧說塵數譬之倍數顯真身常命。
此句不取無障礙用。
長久可知。
故取一句配兩義。
其意雖異。
至真應并明以數顯常者其義全同。
故于此中不如雲二師意是大同也。
玄雲。
但三身不同(至)化地前名化身(文)上偏法花一部中壽量品意明三身耳。
此凡明諸部中三身不同也。
略舉二說。
謂法華論攝大乘論耳。
諸餘經論付之自顯也。
法華論雲謂如來藏性淨涅槃者。
章家以為佛性也。
勝鬘經說隐名如來藏故。
論雲十地行滿足得常涅槃證者。
章家以為修行顯佛性也。
由十地因所得涅槃。
即顯佛性以為報身也。
言若攝大乘論所明等者。
以勝鬘所說對顯論意也。
勝鬘經雲。
若于無量煩惱藏所纏如來藏不疑惑者。
于出無量煩惱藏法身亦無疑惑(文)攝論意以此勝鬘所說二種合名法身。
即此攝論就應身為二。
一化菩薩名報身。
報身即應身異名故。
攝論但雲應身也。
二者化二乘名化身。
言或雲化地上等者。
唯化地上名應身。
化地前三乘皆名化身也。
問。
法身且爾。
應化二身份别既有二義。
為攝論中自作兩釋。
為章家二義耶。
答。
論中未見分明。
但應是章家二釋也。
問。
初釋雲化菩薩名報身者。
地前地上皆明應身耶。
答。
爾也。
問。
攝論十三雲。
若離應身。
登地菩薩善根則不得成就。
故須應身(文)寶窟上卷雲。
攝論雲地前見化佛登地見應身者。
是良為真如相應名為應身。
應身有二。
一内與真如相應。
二外應住淨土(雲雲)準此等文。
唯登地上方見應身也。
又論十四雲。
無量菩薩修道轉依。
如菩薩數量應身亦爾(文)轉依者滅妄識顯真如。
在初地已上。
明知為十地所見也。
亦此說契心地觀經等說。
而何地前菩薩見報身佛耶。
答。
寶窟是二釋中一意耳。
攝論十三卷雲若離化身聲聞緣覺所有善根不得成就(雲雲)為登地須應身者。
且約内應身。
故統略雲。
初地見應身者是内應身(雲雲)或且約正舉登地。
理實兼地前也。
論雲修道轉依者。
修道者通地前。
轉依在初地已上。
或可雲修道轉依正在地上。
若通言之亦通地前。
從初發心皆學三性故。
轉依者轉依他起得真實也。
言地前見應身。
雖異心地經。
亦契金光明應身者謂地前身說。
又會同性經報身居淨土等也。
既許三身不同。
異說何咎耶。
問。
後釋複雲何。
謂論雲。
若離化身。
下願衆生謂聲聞緣覺所有善根不得成就(文)明知化身化二乘。
非地前菩薩所見。
地前菩薩見應身也。
答。
一具文雲。
地中菩薩善根亦因化身成就(正依登地所見名應身。
文有此義也。
然言化他身)此種性解行地名地中也。
謂登地為上。
二乘為下。
以種性解行為地中欤。
或以地前類同二乘。
未證真如故。
故且舉二乘也。
雖有二釋前釋為正。
諸文多爾故。
玄雲。
地論法華論(至)不體其意(文)此欲會通經論異說。
先舉三部論其同異。
地論第三雲。
一切佛者有三種佛。
一應身佛。
二報身佛。
三法身佛(文)雖舉三佛不解釋之。
又論雲。
以大神通力見諸佛者。
以勝神通力見色身佛。
大願力者。
以内正願力見法身佛(文)此文但明二身。
即真應二身也。
義記釋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