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乘玄問答第一(二谛義上玄第一上)

首頁
    加後句也。

    又玄雲。

    若便大經。

    雲(等文)若便之言顯非直是經文欤。

     問。

    涅槃經雲。

    世谛者即第一義谛。

    與般若經色即是空二文明相。

    即義為同為當何乎。

     答。

    奢切異也(取意)問。

    案二經說其意全同也。

    明二谛相即。

    辨真俗不二。

    有何差異欤。

    于中分别奢切義。

    其意未明。

    如何可雲乎。

     答。

    涅槃明即可不相離即。

    般若所明者。

    即是之即也。

    謂即有二義。

    一者即是之即。

    二者不相離之即也。

    故二經所明。

    其意不必同也。

     玄雲。

    次辨二谛相即。

    經有兩文。

    若便大經雲。

    世谛者即第一義谛。

    一義谛即是世谛。

    此直導即。

    作不相離故言即。

    此語小寬。

    若如波若經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此意為切也(文)。

     梁攝論五雲。

    般若波羅蜜經中。

    說十種法對治。

    此十種散動。

    以初二法。

    正是般若波羅蜜。

    事理謂顯真空。

    遣俗有(雲雲)。

     又雲。

    論曰異執散動。

    釋曰。

    謂色與空異○為對治此散動。

    故經言無色。

    異空故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釋曰。

    若提分别性說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何以故此分别色永無所有○不如依他性。

    于真實性爾不可說一(雲雲)準依此文依他真實之二谛不可說一也。

    其言色即是空者。

    但是分别性之空也。

    此當法相宗。

    遍計所執體用都無之義也。

     問。

    今迷情于谛者。

    二谛各别也。

    約因緣教體明相即。

    乃違攝論文欤。

    答。

    于相即可有二義欤。

    一破性中雲。

    相即二因緣。

    無礙之相即也。

    攝論且申破性中雲相即欤(未決)。

     問。

    以何文證二谛是教門乎。

    答。

    玄雲。

    文處甚多。

    舉一經一論。

    一論佛依二谛。

    說法故二谛為教。

    大品雲。

    菩薩住二谛中為衆生說法(文)問。

    且付論文。

    不可以此文。

    證二谛教門義。

    其所以者。

    依二谛之二谛。

    是于之二谛也。

    說法者。

    又不可二谛。

    何以此文為證乎。

     答。

    玄雲能依是教谛。

    所依是于谛(文)今取能依。

    為教二谛之證文也。

    既依二谛說法。

    即說二谛法也。

    故之教二谛也。

    三卷章中。

    雲二于谛名亦是為衆生。

    故說為衆生。

    說有于取。

    是世谛為衆生。

    說空于聖人。

    是真谛為衆生。

    說空有是二于谛故。

    二于谛故。

    二于谛亦是教也(雲雲)又雲。

    于兩情名于二谛以為衆生。

    說此二于即是教谛。

    更無于有二但約義判何者。

    于谛則是所教谛則能能所判于教二谛也(文)。

     問。

    如所釋者隻是于二谛而已。

    何别有教二谛欤。

    答。

    但對他師。

    二谛是天然理雲義。

    今為顯非理有二雲谛隻是教門也。

    意雲。

    為顯不二理以二谛為教耳。

    雖有于二谛。

    然望理今專論教二谛雲也。

     問。

    佛未說有無教之前。

    為有教二谛。

    為當何欤。

    答(雲雲)問。

    兩方有疑。

    若未說之。

    前有者。

    玄雲。

    以說為教者佛不說即無教二谛也(文)準此文佛不說有無之教時。

    即無教二谛也。

    若言釋者。

    仁王般若經。

    說因緣本自有(雲雲)因緣世谛本來自有之也。

    世谛既本有也。

    況豈無因緣之真谛欤。

    因緣有無。

    是相待義也。

    若有一無一者。

    如何成因緣義欤。

     又玄雲。

    一切法常。

    是二于谛有無。

    亦恒是因緣有無(文)既是恒因緣有無也。

    何待佛說教。

    始有此二谛欤。

    答。

    因緣教谛本來恒有也。

    即是中道義也。

    諸佛菩薩恒住此二谛為衆生說。

    若未說時。

    即無言說教谛。

    唯有表理教谛也。

    玄雲。

    問。

    有無望佛菩薩。

    即是因緣有無。

    即是因緣境。

    雲何言是教。

    答。

    是因緣有無可兩。

    望之發智即境能開不有不無不二即是教也(文)此明境亦是教表不二理故也。

     淨名玄第六雲。

    雖是有無。

    而不有不無。

    如此有無能開不二即是教義。

    問。

    佛若不說恒有因緣。

    有無有無有無豈是教乎。

    答。

    非但取說義為教。

    經中明六塵皆是教。

    問。

    若爾境發何異。

    答。

    此因緣有無可兩。

    望論之發智。

    即境能開不有不無不二理即是教也。

    此據佛不說自有境教也。

    就說義明境教者。

    佛照有無有無名境。

    佛說有無有無是教(文)(此明教有二言說及表理義也)。

     今玄章次下問答雲。

    問。

    佛照有無有無名境。

    佛說有無有無是教門。

    他亦之照有無。

    有無是境。

    說有無有無亦是教。

    與今何異。

    答。

    他但得二于定性有無此有無不得開不有不無故不教也(雲雲)此問答就說義明教也。

    又依今玄章文者。

    表理即說義也。

    故即就表理教谛教門即之說有無耳。

     問。

    若爾佛未于世之前可無教谛乎。

    答。

    恒是因緣有無(雲雲)因緣有無者。

    即教谛之異名也。

    故恒有教谛也。

     問。

    既無說谛亦無智故可無。

    境何能表理乎。

     答。

    因緣有無義自本有之。

    能自表不二理也。

    又佛智常住也。

    常能照二不二耳(可見古人私記也)。

     問。

    今宗家明因緣有無。

    爾為是實說耶。

    答。

    玄因緣有無。

    此是方便說耳。

    (雲雲)問。

    因緣有無。

    即中道義也。

    此乃本有之性相。

    天然之真理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