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乘玄問答第一(二谛義上玄第一上)

首頁
    亦難文也)。

     今總案之。

    攝論三性文義難解。

    由此論師人師各思邊。

    若具謂之者。

    明三性可多途。

    但大旨有二。

    謂以因緣生為依他。

    以橫有為分别性也(一義)又以染淨相依為依他。

    以染污分為分别性。

    以清淨分為真實也。

    更可有餘義但前二義之家支未分義欤。

     問。

    付攝論三性。

    且依他性體何物可雲乎。

     答。

    玄雲。

    本識為種子所依故名依他(雲雲)問。

    案淨名玄文。

    中攝大乘師意。

    雲依他性者。

    心識依六塵及梨耶本識起。

    為依他性。

    申三無性中。

    雲六識無生名無生性(雲雲)準此文以六塵識依他性也。

    今何以本識。

    為依他性乎。

    依之攝論雲(第六)若談識體。

    從種子生。

    自屬依他性(雲雲)又雲。

    一識從種子生是依他性(雲雲)既以種子所生名依他。

    今何以為種子所依。

    本識為依他性欤。

     答。

    考攝論第二卷文雲。

    阿梨耶識。

    是依他性。

    餘一切法。

    是分别性(雲雲)今攝論之一師依此文。

    取本識為依他性欤。

    至淨名玄文者。

    是别師義欤。

    攝論第五卷文雲。

    于依他性中。

    以别道理成立為三性○何者别義說名依他。

     從熏習種子生系屬他故(雲雲)此依别義更成一義也。

    學攝論師又取此說意一途義欤。

    彼論三性文義亦差其旨難定欤。

     問。

    小乘教意。

    依何義說二谛乎。

    答。

    玄雲。

    小乘明事理二谛(雲雲)。

     問。

    考雜心俱舍等。

    就假實義判二谛如。

    雲若法分别時舍名即說等分别無所舍。

    是名第一義也。

    今何雲明事理二谛欤。

     答。

    以四谛為四聖谛。

    為四真谛。

    依之斷惑證滅。

    又以緣事。

    智無八智得果。

    故知以事理判二谛也。

    假實等二谛。

    随義宜明之。

    而非大宗如雲經律論阿毗昙。

    是名俗。

    正法三十七覺分。

    是名第一義。

    又以無漏淨惠名真。

    對法以有漏惠為世俗。

    對法者并非二谛之正意也。

    況複成實論。

    明真俗二谛。

    以色等事法為俗谛。

    以泥洹滅谛為真谛。

    故今雲明事理二谛為小乘之宗也。

     玄假名品雲(十一偈)又佛說二谛。

    真谛俗谛。

    真谛謂色等法。

    及泥洹。

    俗谛謂假。

    名無有。

    自體如色等。

    因緣成瓶。

    五隐因緣成人(雲雲)(此見假實也。

    可為難文也)又雲。

    若以世谛故。

    說有我則無咎。

    以第一義故。

    說無我亦實(文)(此猶假實欤。

    可見之)。

     聖行品雲(第十六偈)又此行者。

    觀一切空故。

    知五隐非真實有○。

     問。

    曰若色等法。

    亦非真實今應唯一世谛。

    答。

    曰滅是第一義谛故有(雲雲)(此正答也)。

     見谛品雲(十五卷)又要當以真谛得道。

    而解四谛中說生苦老病苦死○觀如是等不應漏盡此皆世谛。

    非第一義故(雲雲)。

     又雲○如是五隐中。

    無神我故名為空。

    如是觀者。

    亦名為空。

    亦名知見未淨以未能見五隐滅故(雲雲)此等文意者。

    至論真谛唯一真空之理。

    即以滅為真谛耳。

     問。

    就周颙三宗二谛。

    且第三假空義者。

    今宗所明初重二谛也。

    爾為空假法為當何乎。

    答。

    (雲雲)問。

    兩方。

    若空于假法者。

    與第二空假義。

    有何異欤。

    若不空假。

    名世谛者。

    豈得空有無礙欤。

    爾者。

    如何可空欤。

     答。

    假空者。

    假法即空也。

    故可得雲空于假法。

    而與空假之宗。

    若異者彼空假者。

    令假法空無故。

    假有時雲非空。

    空假之時假乃已。

    空有相隔。

    不得假即空也。

    今言假空者。

    雖空宛然如本假也。

    雖假而空性宛然不改。

    故空有相并。

    曾無妨礙。

    是謂因緣無礙之二谛。

    故立假空之名。

    謂假即空也。

    非遣假為空。

    若遣假令無者名空假。

    謂空于假法。

    故名空假也。

    今為顯異此義。

    故雲空有無礙。

    又名假空義文。

    雲不壞假名。

    而說實相。

    亦名本來空。

    亦假生不生者。

    亦收亦破雲也。

     玄雲。

    次周颙明三宗二谛。

    一不空假。

    二空假。

    三假空。

    空假者。

    開善等用。

    假空者。

    四重二谛中初重二谛。

    雖空而宛然假。

    雖假而宛然空。

    空有無礙(雲雲)又雲。

    第三階。

    一取一舍。

    碩乖食栗取用案菰。

    從來二谛不成。

    案菰義從來有二理各别。

    豈得稱為案菰二谛。

    今始得用此義。

    以唯是一菰本非出沒。

    顯如唯是一道非有非無。

    而菰用中有時而出。

    有時而沒。

    顯二谛用。

    或時說俗。

    或時說真(等文)。

     食栗者。

    鼠樓二谛也。

    當空假宗。

    今宗全舍之也。

    于案菰義者。

    且取其名。

    舍彼義意也。

    即舍空假名義立假空義。

    但付假空義。

    雲空于假名者。

    可許之也。

     大乘玄問答第一 都合三十五帖欤。

     永享八(丙辰)年二月二十二日于北室花藏坊西密一乘坊中間。

    二間僧坊書寫畢先代未聞久世事也。

     抑意趣者當年别宗談義大乘玄回至惡筆雖多其輕如方加入數間内内為稽古書之者也。

    定而可有惡字落字稱為結緣書寫之計也。

    依此功力者大小二教如思而已。

     三論末葉英祐(生年二十歲)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章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