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乘玄問答第四(八不義玄卷第二)

首頁
    世。

    注中論。

    或可引釋論中八不安處中論序意也。

    問。

    釋論中指正觀論者。

    何必是中論耶。

    答。

    中論觀法品雲。

    正觀論之稱故。

    知中論是正觀論也。

    故相傳之中論是釋論之骨髓也(文)自又亦可至中論序意者。

    是一解也。

    而中間雲或可者。

    謂始青目出世注論之時也。

    或可之下雲引釋論八不也。

    言或可者顯此義未定耳。

    然非是更作别釋也。

    問。

    正觀論稱法品文無如何。

     中論觀法品偈雲。

    得無我智者。

    是則名實觀(雲雲)。

     長行雲。

    無我無我所者。

    能真見諸法(文)。

     四谛品雲。

    不能正觀空鈍根則自害(雲雲)。

     問。

    釋論所言正觀論者。

    是中論也。

    爾者依何文證之耶。

     答。

    中論觀此品雲。

    觀正論之稱。

    故知中論是正觀論(雲雲)。

     問開中論法品。

    未見正觀之稱。

    虛引之後學如何依用耶。

     答。

     問。

    世谛中外立真谛假耶。

    答。

    殊也。

    問。

    世谛中道者。

    是世谛不生不滅也。

    真谛之假者。

    亦即是不生不滅也。

    即可以世谛之中。

    為真谛之假也。

    故二谛義中雲。

    世谛不生不滅。

    即是真谛假(雲雲)道理之上。

    傍釋實明也。

    亦何違之耶。

     答。

    付世谛中有二種。

    一破性中。

    謂破性生滅明中道。

    與真谛相因假乃别。

    二者真谛假者。

    假生宛然不生。

    假滅明中道。

    與真谛相因假乃别。

    二者真谛假者。

    假生宛然不生。

    假滅宛然不滅。

    此不生滅非破。

    性中若依此義。

    世谛中即真谛假也。

    二谛章意如此。

    今此八不義意。

    且付世谛之破性中雲與真谛也假異欤。

     玄雲。

    問。

    假生不滅。

    假滅不滅。

    不生不滅。

    名為世谛中○世谛不生不滅中。

    與真谛假不生假不滅若為異耶。

    答。

    安假簡異中不生等故則殊也。

    問。

    假生假滅甯異耶。

    答。

    對假生假滅。

    明假不生假不滅。

    此假不生等皆是不二中之用之二谛義。

    雲(中道門)此有二意。

    一者即世谛。

    生是不生。

    如色即是空。

    故不生即是世谛。

    真谛不生者。

    此即相因義。

    因世谛生名真谛。

    不生不滅即是真谛假。

    非是破性。

    明中為明世谛假生雖生不起世谛。

    假滅雖滅不失故生。

    故生滅宛然。

    而未曾生滅。

    故世谛中即是真谛假(文)。

     問。

    四谛品文雲。

    因緣所生法。

    我說即是空(等文)此具空假中三觀(雲雲)爾八不之正觀。

    亦可具三義耶。

    答。

    玄雲。

    此一偈有三句。

    即勝八不。

    八不正是一中道句(文)問。

    論列八不已之能說。

    是因緣善。

    □說戲論(文)既雲因緣何不具中假耶。

     又雲。

    □說戲論定知具性空雲事。

    然何雲一中道句耶。

     答。

    玄雲。

    八不正是一中道句(文)以中道為正意。

    然傍可兼空假二義欤。

     問。

    付法門次第明義。

    次根緣。

    二種次第。

    爾者為大乘論主為當何。

    答。

    玄雲。

    大乘論明義。

    有二種法門。

    一義次二謂根緣次也(文)問。

    根緣義理二種次第。

    源出舍利弗阿毗昙說。

    既是小乘三藏所說也。

    何用之為大乘無所得論耶。

    答。

    以小乘說成大乘義。

    是常途之習也。

     玄雲。

    大乘論明義有二種法門。

    一義次二謂根緣次也。

    義次者。

    必須前後相生始終次第也。

    根緣者。

    有病即除有緣。

    便說不必須前後相生也(雲雲)。

     涅槃疏十一雲。

    如舍利弗毗昙所明兩種次第。

    一者根緣次第。

    二義次第。

    若首佛說法多取根緣次第。

    舍利弗毗昙則多明義次第(雲雲)。

     略章二種次第義雲○佛說法時多就根緣。

    菩薩造論多依義門。

    次第撰集(雲雲)。

     妙音品疏雲。

    又此下諸品多是根緣次第。

    不必須依義生起也(文)。

     問。

    付明因緣義。

    爾一切諸法皆從因緣生者。

    佛法正義欤。

     答。

    雲問一切皆因緣生者。

    是外道之邪法。

    佛法不爾。

    不從因緣生(文)付之無因緣之義。

    是外道之邪法。

    若言諸法皆因緣生者。

    是佛法大因緣義也。

    依之論文雲。

    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文)玄引論文雲。

    若見因緣。

    即名見法(文)今釋反之當有何深義乎。

    答。

    大乘法門義無礙也。

    或假因緣破非因緣如所出難文也。

    或假不因緣破因緣即今更文是也。

    故玄雲故大經雲。

    是諸外道無有一切。

    不從因緣生。

    佛法不爾。

    不從因緣生。

    佛法不爾。

    不從因緣生。

    故是借不因緣破因緣也問。

    佛性非因緣。

    是無因以不答亦得故。

    雲涅槃無因與體是果。

    然佛性非因。

    亦非是果也。

    故中論具有二義。

    如破無因等外道計故。

    說十二因緣此是借因。

    又文中破四緣生。

    故是借非因緣破因緣。

    至論正法。

    未曾是因緣及不因緣(文)今案無因緣有二義。

    一者推四緣不得定實故無因緣也。

    二者佛性本有常住非因緣生也。

     尋雲。

    佛性何非因緣耶。

    答。

    以
上一頁 章節目錄 下一頁
推薦內容